Re: [討論] 編制與野戰防空

作者: ryannieh (Ryan)   2024-05-05 19:37:23
※ 引述《scotch (DeathKnight)》之銘言:
: 因為我覺得要談的已經跟德國沒多大的關係了所以就開新的了。野戰防空和編制大有關係
: ,有些特別聰明,見微知著的人可以從德國陸軍重新建立防空能量,得出刺針不會給聯兵
: 營什麼防空能力。
: 這只能這樣說,莫忘世上苦人多。
: 先從美國的裝備來看確實IFPC Increment 2,也就是某種拖板式發射器(MML、以色列Iro
: n dome、)配上AIM-9X,射程是遠遠勝於刺針,由HEMTT 載運。但是怎麼編制的呢?
: http://i.imgur.com/hcUqbSP.jpg
: IFPC發射器示意圖
: http://i.imgur.com/SM4xJIu.jpg
: 營編制
: 上圖的營是由三個砲組的M-SHORAD(各12輛)和一個砲組的刺針組成到了未來,編制會除掉
: 刺針轉成IFPC Increment 2,會有12個發射器,用腳猜就是3到4發射器對1雷達,所以有3
: 個雷達,目前說法是會編9個,另外有可能再加一個反無人機砲組。
: 如果平均的把這些設備分配給I/S/ABCT一旅(1旅3個)可以分到12輛M-SHORAD,一個雷達
: 、4個發射器,但砲旅、機降旅、工兵旅要不要保護?這我們跳過(bad)
: 一個旅如果得到上述的分配量夠分嗎?一個旅光是前線作戰的就有4個(e.g. SBCT 3個步
: 兵營1個騎兵營),額外還有一個工兵營、砲營、支援營,夠保護嗎?1個雷達、4個發射
: 器裝備AIM-9X能罩住這個旅嗎?我們想像一下把他換成陸劍二射程15km行嗎?
你從這裡開始基本的資訊就搞錯了
陸射AIM9X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22nm
(~41km),而且這還只是個暫時性的解決
方案而已,實際上真正下一代的IFPC攔
截器射程還更長。
很誇張嗎?其實沒有,CAMM-ER和IRIS-T
SLM大致也差不多如此。而且,陸劍二的
15公里射程很可能也是「謙虛」數字。
: 我們應該很容易得到幾個結論,防空不夠分,拖板式不太能上最前線(沒有裝甲、沒有自
: 我防衛能力、如果是拖板式那戰術機動能力偏低),他的定位是C-RAM,反CM,反無人機
: ,反而反直升機是沒提到的,雖然也是能打啦。那所以這樣誰防直升機?接下來刺針去哪
: 了?
: 沒編制就是不見了吧?刺針還有他的後繼武裝還會存在在M-SHORAD上,而且他們也會存在
: 在........幾乎任何部隊上。老美在2018年從"德國"開始大量訓練格式步兵連士兵獲得第
: N個專長,讓士兵接受5個禮拜的訓練獲得刺針專長,讓需要時能多600個刺針組。為什麼
: 麼呢?當然無人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總體防空就是不足。
: https://shorturl.at/FNT57
: 上面鏈接裡是談到美國在德國的訓練裡弄出了62個刺針組,從德國開始是對應誰應該不用
: 說。
: 轉回到國軍,陸劍二編在哪裡?軍團砲指,只有全軍29輛發射車。M-SHORAD對應車在哪裡
: ?勉強有一些復仇者,但是數量注定是不夠。最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聯兵營給刺針有沒
: 有用?有用,因為你什麼都沒有,0.01>>0。
0.01為什麼叫有用?那為何不去買真的
有用的?買刺針的機會成本說少也是上
百億,不把錢當錢了嗎?
: 先找個刺針對直升機無用的教範來,再找個教範沒有提防空要互相支援要多層堆疊。就算
: 每個營頂上有陸劍二還要不要刺針?要,因為陸劍二靠雷達,注定要關機躲SEAD,距離一
: 長主動雷達彈也不知道要射哪裡,中程防空也可能故障或摧毀,這時就只能靠短程防空來
: 產生一點點韌性。再來想想一整個裝備完整的聯兵營只能看著敵人的直升機對著你,然後
黃埔,真的很黃埔,子彈不夠或打不穿
對方防彈衣,你的解決方案是買刺刀?
: 每個營頂上有陸劍二還要不要刺針?要,因為陸劍二靠雷達,注定要關機躲SEAD,距離一
: 長主動雷達彈也不知道要射哪裡,中程防空也可能故障或摧毀,這時就只能靠短程防空來
: 產生一點點韌性。再來想想一整個裝備完整的聯兵營只能看著敵人的直升機對著你,然後
: 沒有任何一丁點防空,那是不是敵人只要雷達預警沒有響就可以射好射滿?刺針就只是最
: 底層的低層防空,不多也不少,這樣叫做沒有什麼樣的防空能力嗎?想想看當初烏俄初期
: 的VDV大量直升機過境,刺針有什麼防空能力??
烏克蘭那是「反空降」,現在臺灣刺針也是
買給憲兵、特戰、海陸等大台北戍衛單位
,和買刺針給聯兵營有一樣?
: 穔M這只是跟不上時代的美軍教範結論,傳統(美軍)的防空重點是互相支援、針對敵方
: 進攻路徑、火力重疊、提早接戰(先敵方攻擊或偵測到我軍之前)、平衡火力(對所有方
: 位都能投射一樣的火力)、縱深防禦以及韌性(能夠應對損失),那刺針對這套理論還存
: 在他可以應用的角色嗎?我也不是什麼聰明人能夠提什麼劃時代的想法,也許就如聰明人
: 所說的,這一切都落伍了。
唉,所以你知道原則卻無法預測結果啊!
你所想像中的「教範」事實上很多是70/80
年代的防空思維。在那個年代,空對地武器
的射程有限,也缺乏導引武器(一直到波灣
戰爭時,空對地導引武器投射量也只佔全部
的6.5%左右,之前只有更差而已),所以
在野戰部隊基層廣佈刺針之類的防空飛彈
是有道理的,但是時過境遷,原本這麼做
的意義已經逐漸失去,刺針和後繼型號的
飛彈反而是往反無人機方向發展,所以才
會需要加裝近發引信之類的功能。
好,我知道看到這裡你一定還是不懂,所以
我用數值化一點的例子來解釋:以1970年代
的戰機使用非導引武器轟炸一個目標假設要
80架次,同時假設在該目標周圍有20具人
攜式刺針,單發擊殺率15%計(以蘇聯在阿
富汗戰後的統計,命中率大約10%,所以
15%可能還是高估了),對一波次20架次的
空襲,平均可以擊落3架(20*15%)。這樣
算下來,攻方要摧毀這個目標,至少要5波
次,損失十數架飛機才做得到。
上面的數字對於任何國家都是很驚人的損失
。那如果換成導引武器呢?視射程而定。如
果是攻守雙方都射得到對方,那攻方只需要
出動5架次,損失4架以下;如果攻方是距外
武器(射程比刺針長的),那搞不好一架次就
夠,而且完全不會有損失。
所以,到底要對付有導引武器的攻方,守方
需要什麼?從上面的例子可知,守方需要有
射程的武器。有射程才可能把對手擋在射程
外,有射程也才有可能集火把對方幹掉,讓
對方發動不了下一波攻擊,有射程也才可能
交替支援。
而刺針要什麼情況才有效?從上面的模型可
知,要滿足對方會進入射程、又要集結足夠
的數量以發揮最大的效果,最合適的情況就
是集中提供在臺北市的憲兵、特戰和海陸等
戍衛部隊用於反空降,而這也正是目前規劃
的方向,而不是打散給聯兵營用,那反而是
最糟的運用方式。
: 也許在某個世界上,地球沒有地平線,陸劍二很多很夠用,陸軍人很多很專業,但是那不
: 是這個世界線。現在陸劍二要和天劍海劍搶產能,陸劍二增量多快?我覺得很難。真要問
現在一年海陸劍二產能合計是150枚,以後
還有海陸劍羚,你先確定有預算填滿產線再
來擔心好嗎?
: 刺針是不是個好選擇?確實不是,因為老美產能也很低,大約1個月30枚,未來會加到60
: 枚但是有多國訂單,老美自己有一張1700枚大單,所以台灣的需求滿足的了嗎?我猜是不
: 行啦。科科院有在弄一個縮裝中波長紅外尋標頭的計畫,加油吧。陸軍做了很多很蠢的決
: 定,認為刺針有重要的防空能力應該不是最差的決定。要補什麼防武器我都不反對,但是
: 一旅配一個雷達配4個劍二發射器我是覺得不可能
: ,也不可能多罩得住。
: 概括:
: 短程、中程、長程防空互相交疊是傳統防空的王道。
我很好奇,誰說的?理由是什麼?空優有
沒有從來的不是下層有沒有防空武器來決
定的,相反的,發放防空武器到基層,就
結果來看,都是以命換命的作法(如果換
得到的話,換不到的話就只是讓自己感覺
良好的安慰劑而已,毫無實質效果)
: 防空能量不足就一定會需要各單位各顯神通。
: 底層防空依舊是實打實的防空能力,因為沒有更慘,每一個都是百人中分配到的唯一一個
: 的導引對空武器(如果你的營有。你的營沒有?GG)
: 對陸軍的啟示:進步緩慢,就是落伍。
作者: saccharomyce (酵公菌)   2024-05-05 20:33:00
他就是射程數據派的啊以我國來說啦 用一個營部換4架直升機 划算的很以"只要損失降到一定程度"為前提 當然什麼都划算這是什麼循環論證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