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專家討論俄軍防禦戰略戰術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23-09-06 01:48:50
※ 引述《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之銘言:
: 板上看過M113的人不少吧,一輛車塞24名傷兵,不知道各位有何感想
: 只能說烏軍在這三個月的慘烈消耗戰也是真的付出很高昂的代價
幾個月前攻勢還沒發起時看見俄軍在修築多重戰壕線的縱深防禦
大概就預料到戰況會變成這樣了
當時唯一對烏克蘭比較樂觀的要素是期待他們活用當地人本領
鑽小路找到防線弱點 但看起來俄軍戰壕線夠密 也沒有這種缺陷
因為包含前幾篇談到的密集地雷 這都是二戰時就發生過的事情
當反裝甲火力跟地雷陣夠猛時 因為戰甲車損耗劇烈
反而變成步兵要先上去替甲車開路 甲車在後方提供火力支援
特別是APC進出火線運送傷患後撤 都是二戰時就發生過的事情
在沖繩戰 當年連上空無裝甲的LVT都要進出火線去運傷兵跟屍體下來的
而且那是M4坦克都會被打爆或中地雷的環境
美軍在沖繩投入約500輛的坦克 損失了其中272輛
LVT跟M3半履帶車也很拚的
https://youtu.be/t19rs7sQvfA?si=Snr0OmlY0nIvszNw
在二戰期間戰甲車的損失主因
1是反坦克砲 2就是反裝甲地雷
(大眾最愛的 最上鏡頭的 戰甲車之間的戰鬥則根本不是損失主因)
所以現在烏克蘭軍的進口西方戰甲車 困於反裝甲地雷陣
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因為現代戰甲車設計雖然能減少車內人員死傷
但戰甲車本身會被地雷炸毀這件事情還是一樣的
防禦時碰到戰甲車攻勢 就用地雷搞定 如果不能搞定 就用更多的地雷
這是二戰名將隆美爾也認可的
他在北非戰線以機動作戰成名
但回到歐洲本土時其實已經成了德軍首屈一指的地雷戰專家了
因為他跟英軍在北非的攻防戰 其實雙方都苦於地雷陣
真的要說有什麼比較意外的
就是戰線這麼長 烏克蘭軍的攻勢卻真的找不到什麼太脆弱的弱點
就算是現在南部戰線略有突破 也只突破了第一道防線
但Tokmak前面還有三道戰壕線
https://twitter.com/War_Mapper/status/1699084522405401033/photo/2
https://pbs.twimg.com/media/F5RZkLuWYAETS-A?format=jpg&name=4096x4096
今年的烏克蘭夏季攻勢
就是說明野戰防禦 戰壕陣地跟縱深防禦
雖然一百多年前就發明了
但搭配現代重裝備火力跟無人機空中偵察 略加改良
還是能讓攻方跟守方都打得水深火熱 哭爹喊娘 叫天不應 叫地不靈
本來要在短期間突破這種防線 是要集中大量戰力用梯次攻勢去壓垮敵軍防線
就像二戰電影中往往看起來好像蘇聯軍很愛用人海戰術
那其實是因為交戰區內蘇聯軍的戰力數倍於德軍導致的表象
防線上的德軍再怎麼血戰 最後還是會被蘇聯軍的集中兵力與火力壓垮
https://youtu.be/FMGjPUtoKzo?si=KhhiDKrJS0YiEP57
要不然就是要像西線盟軍一樣用優勢砲兵火力去慢慢磨
直到守方的預備隊都耗盡 就會發生突破
(但盟軍在諾曼地半島就困了一個多月
之後雖然在德軍撤退後兵力真空的法國有迅速大突破
但其實最後要突破荷蘭防線跟萊茵河防線進入德國本土時都花了好幾個月)
但烏克蘭軍看起來兵力不夠集中 砲兵火力也不夠
攻勢發起好一陣子後才發生略為突破
而且機械化部隊的預備隊看起來也已經用盡了
照這種狀況 若冬天來臨之前能攻下Tokmak就算是很厲害了
但現在連要攻下Tokmak看起來都很困難
俄國畢竟國家規模比烏克蘭大 能徵集的兵力比較多
單純要繼續拚長期消耗戰 在兵力上不見得對烏克蘭有利
烏克蘭的武器主要還是本土決戰的士氣
長期堅持消耗下去可能會引發俄國國內的反戰政治效應
像是當年阿富汗戰爭那樣 但那可能還要好幾年才會發生
另一方面 其實看俄軍守得這麼緊
也不得不懷疑烏克蘭軍的攻勢計畫早就洩漏出去了
否則戰線這麼長
烏克蘭軍的攻勢對俄軍來說看起來卻似乎毫不意外
守方兵力跟火力也都緊貼在決戰點上
把上千公里的戰線打得像在僅僅幾公里的戰線上一樣慘烈
這種狀況在戰史上也不少見
二戰德軍在戰爭中期的攻勢失敗也跟蘇聯共產黨間諜網很成功有關
而蘇聯反攻能成功 也跟其隱瞞情報奇襲德軍戰線弱點有關
這還是讓人覺得應該要警示一下 匪諜就在你身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