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動代號2027-訪談篇 發言摘要

作者: jobli (十七歲的夢 七十也感動♪)   2023-04-18 09:51:07
只看原PO說明,其實沒有很清楚
看了二次,內容摘要如下,很多東西和本板一些主流想法不太一樣
甚至完全不同,但有些又很合,如果不看發言人以為是抄推文的
滿有意思的
揭仲博士重點
1.共軍奪外島或封鎖機率低?
有些人在討論封鎖台灣圍而不打,或是攻佔外島實際上中共的內部討論是不可能的
共軍他們在討論武力犯台作戰的時候是一個最後手段
只有在其它手段無法達成統一目標的時候才實施
一旦發動就必須要,徹底解決台灣問題,只有軍事佔領全台灣
任何的經過談判的妥協他們都覺得不可靠
2.美要求台灣思考國土防禦?
我們現在必須承認 我們要在海上跟空中擋住他們 幾乎是不太可能
所以後來會談到 那我是不是可以在海上跟空中 盡可能地把他們削弱到一定的程度
以便當他們的兵力上岸的時候 我可以在灘頭把他們擋住
所以會有灘岸殲敵的這種概念
美軍挑戰那如果在灘岸你沒有辦法把敵人擋下來怎麼辦
根據美軍對兩岸戰力的評估 還有在美軍這種強烈的建議之下
使得這幾年國軍開始去注重 所謂的國土防衛作戰的階段
3.奪台新戰法主力從天而降?
共軍目前希望就是徹底改變傳統的兩棲作戰的方式
變成所謂的多層雙超立體登陸的方式
他要求他的第一波的兵力其中有一半以上不再由海上來
而是由空中經由大型的運輸機或者是直升機
強調直接越過海岸線就不用再去管理那個海岸地形的變化剩下的還是由海上來
但在海上來的部分 他也不是用傳統的登陸艇 他會大量的用兩棲戰車甚至於氣墊船
來創造一個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越過海
作為登陸基地 所以共軍現在在研究一個 他們叫做無碼頭的卸載方式
藉由這種工程手段 他可以在 譬如說被我們破壞的港口
或者是根本沒有港口的地方 一個沙灘的地區 他透過工程的手段去蓋出一個
可以做讓重裝備 快速下卸的一個浮動的碼頭
第一波地面部隊所賦予的任務就是要立刻去壓制國軍的指揮中樞
4.改革若成功國軍要30萬人!
共軍去進行後續的比如說分區佔領的作戰
剛才提過國軍七八萬人守百分之十五的海岸線
一旦他們轉型成功國軍光是地面部隊就要三十萬人
至少三十萬人 但是我現在有點擔心我們的參謀本部
對狀況的認知,可能有點跟不上共軍的變化
平常在講到這個灘岸防守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個批評
就是覺得說我們現在是很多時候我們是用義務役先去擋第一線
然後志願役再來做重點打擊這種方法,很多人就會講說
你不是把這些義務役,好像拿去當沙包
我認為從軍事上這邊來講,他這個構想算合理
但關鍵就在於是說那個陣地能不能來不來得及把它構築好
因為台灣地狹人稠,這些陣地平常幾乎都不存在
所以在當中共可能要進犯的時候,
那麼短的時間內,有沒有辦法完成這些陣地的構築
讓我們這些義務役士兵有足夠的掩護?
5.飛彈不打機場打指揮 意圖阻止美軍介入戰場?
主持人:
很多人會講說 共軍光用飛彈 無人機 共軍光用飛彈 無人機 台灣的海空軍就沒了
就只能投降了 可是我說實在 我看俄羅斯打了兩千多枚 他也沒打下來啊
博士:所以說這個說法這個什麼飛彈洗地,這個說法到底可不可行?
一般我們會太把焦點放在是說
他的飛彈打機場要打多少枚才能讓我們機場無法運作
在這個港口要打多少枚,才能破壞我們這個港口
但根據我對共軍軍官他們的相關的討論,他想的是我如何集中那個力量
先把國軍的腦部跟神經系統破壞掉
6.後勤才是國軍大漏洞! 維修能量不足戰力難延續?
後勤一直是國軍 陸海空軍裡面最弱的一環
那國軍的地面部隊 包括三軍都一樣 後勤都是最弱的一環
國軍每年都無法獲得應該有的或者足夠的後勤維修的預算
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後勤維修的程度當然就不會太好
那再加上我們多多少少會覺得我們在台灣本島作戰
那有些東西壞了我就送回 譬如說兵工廠去修就好了
所以又特別的不重視所謂的戰場的維修
所以幾十年下來使得這一塊變成國軍一個最大的弱點
美國呢美國他們這個部隊出去
譬如說一千人的部隊裡面前線打仗的只有兩百三百人
後面六七百人都是在做後勤的支援
讓前線的人能夠不用去擔心,所有的後勤問題
讓這個前線部隊的作戰效率發揮到最高那我們的狀況就剛好相反
所以真的 不要一直去買新的裝備 不要一直想要買新裝備
應該要花點工夫 把我們已經能夠掌握 特別是在維修上 保養上
已經比較能夠掌握的裝備 把它的狀態恢復到一個 比較好的程度
這樣子在戰時它才能夠提供一個 比較持久的作戰能力
主持人:
叫義務役守備灘頭到底是不是把人當沙包?
然後 一堆國軍退休將領去中國「團拜」我們的國軍到底有沒有敵我意識?
會不會為了台灣而戰? 來看看郭力升的說法
郭力升少將(前航特部副指揮官/八軍團副指揮官)
7.義務役守海灘變沙包? 國軍不可能放生義務役?
那些看起來是很適合傳統登陸的地方
但是我既然知道敵人會從那邊上來的敵人也知道我一定佈重兵在哪裡
首先第一個 我們千萬不要再去以當年諾曼底登陸這種形態來看待現在的聯合兩棲登陸
尤其是共軍的聯合兩棲登陸
在二十年前的共軍登陸的概念裡面 他已經開始朝向所謂的超地平線登陸
但不要怕,我們防衛作戰其實最大的本錢就是戰場就是我家
我二十四小時可以經營戰場,只是說雖然這個戰場有很多必須要考慮到的因素
考慮到我們社會大眾民生 所以我平常不容易做
但是這些計劃其實都有訂定了,只是沒講
難道我還要在海灘上去構築這些長城嗎還要在那邊挖戰壕去固守嗎
我會這樣提出來是因為有很多人
我現在講到就是說甚至批評的人,他就會講就是說他們認為現在的設計國防部的設計
是要用很多的義務役,去守這個第一線
但是又沒有配備給他們足夠的武器或是訓練,就覺得這是白白的犧牲
這是外界的批評,
我的解讀是這樣子這個步兵旅他什麼專長?
步兵專長,那步兵專長他跟戰甲砲輪車跟陸航跟其他的砲兵的部隊他的層次是有差的
所以當你一年的役期,你到步兵部隊去服務那這個是非常符合投資成本效益的
絕對不會說把這些丟給義務役在灘頭送死
我不知道這是認知作戰 從哪裡來的說法
怎麼可能 中華民國的部隊不會到那種地步的
//註,但給什麼裝備和訓練,沒有說,只說把義務役放步兵和符合成本
8.國土防衛就是城鎮戰!訓練方式與場地卻不足?
在部隊服務的時候我看到的 我們的城鎮戰都屬於 比較低階的訓練模式
我們不再是能夠通聯的狀況之下
我還能不能就我們原來的作戰任務跟我們相關的行動我持續的來做
目前唯一就是按照這樣來編的就是特種部隊
他從小組分隊區隊中隊或是分遣隊他就是按照這個精神來編
但一般的野戰部隊 他還是按照這個建制編組
9「同島一命」不是口號 逃不掉怎會沒抵抗意識?
以前有媒體常常講說 他訪問了誰什麼敵人打來了他槍一丟 他就跑回家去了 說不知為誰而戰
那麼我倒要請問 你是問誰啊 你用什麼方法問他 因為基本上國軍的士兵
是沒有被訓練在 媒體面前接受採訪的
如果你這樣去問他 你會不會拿起武器保衛這個家園包含你的家人
每個人都會講 當然啊不然我當兵幹嘛 中共打的時候你會不會挺身而出 捍衛這塊土地
Of Course
劉得金將軍(國安會副秘書長/陸官校長)
/註這個留美的,很愛說話中英夾雜,而且很愛提在美國受訓時如何怎樣
10.五六個人都在照相存證 ?形式主義必須改變 !
我們的教育理念
太多formality了(形式主義) 太多意識形態(ideology)的形式(formality)在裡面
小兵試完了 士官來試 士官試完 軍官來試 軍官試完了 指揮官也來試
每一個人都要扣扣兩下才會安心 大家都在搞這些事情照相
你到了旅級旅級有一個照相兵
然後旅級看完了 你就到某個營去那個旅的照相兵也跟著
那個營也有一個照相兵也在拍
然後營看完到連了然後這一串人的通通一起去 變成照相兵有五六個 這是我看到的常態
我曾經問過一個年輕的幹部 我問說 我們的標槍飛彈有兵要幾個小時訓練
他馬上就有認知(perception) 就是告訴他說要小心
總督察長怎麼會問說標槍飛彈訓練要有幾個小時
他就馬上跟我說 要100多個小時 我們是編組怎樣怎樣怎樣
我們的訓練非常嚴格 時數非常扎實
可是我的出發點剛好跟他相反 我的出發點是看到烏克蘭的兵動不動拿了
就有標槍飛彈就可以打 我就不相信 他們有136個小時可以訓練
11.軍卡戰車頻繁上街? 陸軍形象扭轉中?
你像好比說原來2%不到的國防預算
你一下逼著他拉到3%來你叫國防部去消化,國防部就會亂買
一定的阿你給他的是政治目標而不是專業的目標
他不是從作戰需求來的 對不對 那錢就會有浪費的之餘
那制度呢 舉例來講上西點軍校學生退伍的事情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當我們的社會輿論跟媒體在質疑說
為什麼國防部會讓這些人退伍,怎樣怎樣怎樣的時候
我就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我覺得難道你認為我們國內培養4年的學生
他們不偉大嗎?他們耗費了國家公帑不多嗎?
也是很多阿 每個月領薪水對不對服裝費 伙食費等等 你4年給他算下來也不少
這些人退伍你們沒有任何意見
12.外界指教國軍有聽到? 分散式領導前提是信任!
我其實不知道要怎麼樣跟我們的一般的年輕的朋友們講
就是說他們去當後備部隊的時候
我看那個尤其一兵推,我覺得他們很像真的是去先做那個沙包的感覺
我跟你講這個通通都是因為我們以前把我們的漢光演習
很多都設定在也是一樣formality要把一個形擺出來
給媒體看,給老百姓看我不相信有哪一個軍團的指揮官會笨到說一開始
就把這個後備推到第一線去堆沙包 守沙灘 沒有這樣子的搞法的
年輕的軍官寧願不解決問題,因為錯你高階來是你的錯,不是我的錯
老共的部隊有這個問題,國軍的部隊有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值得檢討
作者: aabaabaabaab (simon0823)   2023-04-18 15:53:00
從來沒有演練過,戰時能用嗎?
作者: satisfaction   2023-04-19 12:27:00
結論是沒有一個敢直接否認義務役放第一線的問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