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關於蘇聯T系列的的設計和有關殉爆問題?

作者: OneSeam (一縫線)   2022-05-10 16:05:52
暫且不談俄軍,烏克蘭當然是有實驗過炮尾裝彈機
在蘇聯解體後,急欲尋求外銷用戶的KMDB(T-64系列的老家)推出了很多面向西方的型號
包含坦克的現代化改裝以及改型,重視和北約的彈藥體系與戰鬥思想接軌
為此,KMDB基於對2A46系列的經驗,開發了符合北約標準的120mm滑膛炮
與之搭配的120mm炮射導彈系列,則是哈爾科夫設計師們仍留存的一絲蘇系高傲
蘇系的彈盤裝彈機因為尺寸問題無法容納北約標準的整裝彈,但要KMDB的設計師們放棄
自動裝彈機、退回到T-55和T-62那個手動裝彈的時代,不如叫他們回家種田
KMDB自然的因此走上了炮尾裝彈機之路
https://i.imgur.com/5nmj6f2.jpg
以"別人家的孩子改不完"的T-72-120為首,KMDB對T-55、T-62等坦克推出了多種現(西)代
(方)化的改型,不過銷路基本上不怎麼樣
最出名的改型,當然非當年為了爭奪土耳其的訂單而推出的T-84-120 Yatagan莫屬
https://imgur.com/xU68ClD.jpg
不過和KMDB的其他產品一樣,由於在政經局勢上的劣勢,外銷上無法打贏昔日的老對手
俄羅斯烏拉爾廠(T-72他們家),導致KMDB經營惡化,出現產能和品控上的問題
這也是近年來烏克蘭和中國組成軍火戰略同盟的一大主因:單靠他們打不過俄羅斯人
追根究柢,目前彈盤裝彈機依然是俄系主流的主要原因,莫過於沒錢換和不想換
沒錢換沒啥好說的,但基本上無論是俄還是烏都沒有要拋棄這個技術路線的積極理由
面對MBT-70系的這種裝彈機,蘇系設計師一眼就有幾個缺點:
1.大幅增加了砲塔的體積
2.打光存彈後,車內補彈不便
3.不認為安全性有顯著提升
其中第一點更是完全不可接受,蘇系一直以來奉行著盡可能縮小砲塔截面積的設計思想
大幅增加的體積,就意味著砲塔被命中的機率大幅提升,形成實戰中的巨大劣勢
他們也對炮尾隔艙的抗殉爆效果抱持懷疑,
畢竟西方坦克實戰損失少,M1也不是沒飛頭過,欠缺大規模實戰驗證
除此之外,他們認為車體殉爆的主要原因出在於無論是東/西方都會有的車體備彈
只要備彈依然放在車體內,不管你是什麼裝彈機,被打中一樣得飛頭
這一點從T-90M沒改裝彈機設計,而只是把車體備彈移到砲塔尾倉,就能明白了
事實上烏克蘭的坦克戰力就深受裝彈機的設計影響
由於尺寸限制,烏克蘭現有的T-64、T-72的裝彈機並無法相容彈芯更長的現代APFSDS,
目前仍只能使用蘇聯時代的舊彈種。烏克蘭軍方也沒有錢買全新的戰車。
相對的,因為外國訂單的輸血,俄羅斯有錢可以在新型坦克上安裝新型的裝彈機,
用上穿甲彈芯長度不輸西方整裝彈的全新彈種
一來一往之下,雙方坦克的穿深就有了巨大的差距
也是烏克蘭未來勢必得向北約口徑整裝彈靠攏的一大理由:
他們沒有更實際的提升坦克砲威力的辦法了。
作者: saccharomyce (酵公菌)   2022-05-10 16:09:00
作者: leom1a210343 (小黃)   2022-05-10 16:15:00
我一直想找這台怎麼裝彈的但是圖好難找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