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偷走三灣迷人紅磚社區與赤糖公司的故事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9-06-18 21:47:20
哈囉!我是地方賊,歡迎大家,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AiNK6efM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按讚,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端午節真的去了滿多地方,沿著臺三線挺進不少苗栗和台中的客家庄。前幾篇講完了頭份斗煥坪的故事,讓我們離開縣道124好,往南行上臺三線,看看許多山城的面貌吧!在作家張碧霞的筆下,曾經描述過浪漫的月眉吊橋,她是這樣描述著的
「兩岸在此牽手,當你我從兩端走來,這灣吊橋把我們牢牢地相繫住,就這麼相伴此生,一起看朝雲晚霞,聽峨嵋溪低吟淺唱著川流而過,且讓我們相遇,向兩朵雲朵的邂逅,從陌生裡來,相遇,在臨流的吊橋上。」
雖然等等會說到月眉吊橋橋面早已被拆,但可以想像當時這座橋多麽宏偉的跨越河流湍急得峨眉溪,情人們在橋上看著藍天白雲或傍晚夕霞是多麽的浪漫,而賊與月眉吊橋的相遇也是巧遇,若不是IG那張照片,我也不會驅車前往附近的銅鏡村,也不會看到僅剩遺跡的月眉吊橋。因此,在進入三灣市區的故事前,讓我們走一趟銅鏡村,偷走這裡的故事吧!
三灣銅鏡村隔著蛾眉溪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大埔道的小銅鑼圈,另一則是銅頂道的銅鑼圈。兩邊都各有其特色,若從頭份方向過來可以先進小銅鑼圈,看到峨眉橋就轉進大埔道。西河水庫建於民國四十年(1951年),那時為了調節水源和灌溉農田而蓋了這座水庫,還是苗栗縣第一座水庫。當時也順道在其上建了舊峨眉橋,這座橋當時具有水利和交通運輸(三灣來往頭份)的功能。
不過西河水庫在峨眉溪更上游,新竹縣峨眉鄉那建了「大埔水庫」後,於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拆除而功成身退。在西河水庫退位沒多久,與它共生的舊峨眉橋,也於民國八十三年(1994)被新的峨眉橋所取代,現在大家開車經過的都是新橋,舊的峨眉橋則成為可以眺望峨眉溪匯入中港溪的景觀橋。
在峨眉橋旁邊還可以看到一座吊橋稱為「月眉吊橋」,為何會稱月眉呢?因為蛾眉溪舊稱「月眉溪」。原本屬於臺三線一部分,昭和四年(1929年)完工,是南庄三灣通往頭份必經之路。吊橋上除了能開車外,還鋪設輕便軌道,台車可在軌道上通行,載運煤炭。同樣也是新橋換舊橋概念,前面的峨眉橋建立後,月眉橋就功成身退。甚至連橋面都看不到,只剩下橋墩在兩旁聳立。
那橋面哪去了呢?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月眉吊橋的鋼索木板等橋樑材料被拆除,拿去重建後龍溪上游,位於大湖鄉的法雲寺(剛好賊這次也有去法雲寺)。載往吊橋內走有一座步道,這裡有八座防空洞,現在被稱為「三灣蝙蝠洞」。不過沒有桃園復興蝙蝠洞這麼有名,而且環境好像沒有特別整理過,這些洞在日治時代可曾經是地下兵工廠咧,二次大戰末期,日海軍13航空師隊也也駐營在此。
也是因為這樣,二戰期間,美軍空襲時是沿著月眉溪低飛,用機槍向洞內掃射,覺得這景象滿刺激的,不知道還有沒有遺留彈孔。雖然稱作蝙蝠洞,洞內應該也還是有蝙蝠,但好像都不大能進去啊!社區資料好像是寫多次勘查坍方不通,不過有洞口都擺著介紹蝙蝠習性或特徵的告示牌,其中一個防空洞擺放著佛像。說到防空洞,除了戴佩妮,也許還可以跟基隆的防空洞做些交流。
美軍會轟炸這裡除了這些防空洞被偵測到有軍方在此外,也可能這裡有台灣赤糖廠,就在三灣蝙蝠洞的盡頭那。大正五年(1916年)有頭份庄人黃維生、林清文(還記得他嗎?在斗煥坪的文章有提到)創立「南灣蔗苗養成公司」,並於小銅鑼圈設置製糖工廠,並以為壓榨機動能的舊式蔗廍。隔年,改成機械式的改良糖廍,生產的赤糖外銷日本。
大正八年(1919年)成立「展南拓植株式會社」,不只經營種蔗製糖,還有採探、運輸、拓殖等業務。運輸的部分分成鐵道運輸和汽車客運。昭和元年(1926年)鋪設了從竹南京頭份、三灣、南庄之輕便軌道,經營台車之客運和貨運業務。而竹南到頭份則是以客運為主,並在此設置見張所,收取通行費。昭和十四年(1939年)展南拓植株式會社被東京製糖株式會社,改為東京製糖株式會社銅鑼圈工廠。
後來頭份黃家買回運輸部分成立「日新商會」,是日新客運和苗栗客運的前身。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改組為台灣赤糖公司,專收三灣和鄰近鄉鎮的甘蔗製成這糖。起初年產量還滿大的,不過隨著台灣糖業的漸趨沒落。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台灣赤糖公司跟著關廠,廠區也隨之廢棄,現在只剩下幾根柱子遺跡以及社區內的老照片,能夠證明當初這片地有台灣赤糖公司運作。
過月眉吊橋,不是走大埔道喔,而是沿著月眉橋旁的路走,會先經過一間有兩百年歷史的「關帝廟」,廟右前方有一棵大樹,廟右方則有一間紅磚老屋,這代表銅鏡村的小銅鑼圈聚落到了,而廟與樹也成為這裡的小廣場。根據伊能嘉矩《大日本地名辭書》記載,銅鑼圈地區在道光十年(1830年),丘陵地上是一整片的原始森林。道光十一年,林起通、余連貴等 30 人合夥開墾小銅鑼圈一帶。
嘉慶十四年(1809年),在此地拓墾的居民在「拓墾議事所」內供奉關聖帝君,祈求拓墾勝利。殆拓墾完成之時,便建廟供奉,並取名為「關帝廟」。該座關帝廟曾歷經三次進行重修。昭和十日(1935年)發生規模7.1的新竹州大地震,又稱關刀山大地震,整個新竹州災情十分慘重,這間關帝廟也全倒,可想威力有多驚人。隔年便選在現址稍微右側一點重建,並改稱「永隆宮」,一樣主祀關聖帝君,但有附祀觀世音菩薩、褒忠義民爺及福德正神。
還沒有說為什麼這裡老地名叫銅鑼圈,因為峨眉溪由東向西貫穿了銅鏡村,在丘陵間滾滾流去。而在河流中斷沖積出了平坦的河階面,中央有座隆起的小山丘,從高空俯瞰,很像銅鑼燒突起處,周邊如銅鑼燒之圓圈狀,所以稱為銅鑼圈。靠三灣市區的南岸面積比較大,稱大銅鑼圈,北部靠頭份市區的比較小,稱小銅鑼圈。賊都不知道原來以前就有銅鑼燒了,但我怎麼看地形圖都不像啊!
為什麼賊會來銅鏡村呢?因為它好像是台灣社造滿不錯的案例,而且IG上紅磚老屋配藍天的照片真的很吸引人。這次去銅鏡村的天氣也不錯,不過若要找紅磚老屋其實小銅鑼圈這裡比較多,賊一開始是往對岸的大銅鑼圈去尋找,雖然也滿多客家象徵的藝術,但就是找不到紅磚屋啊!還以為自己被網路給騙人,後來看到銅鏡村的新安工房在對岸,才知道原來銅鏡村範圍這麼大,還包括對岸的小銅鑼圈。
將車停在永隆宮旁,穿梭在紅磚瓦屋之間,可能端午佳節大家都不在,社區裡一面寂靜,只能聽到些許的風聲,這是多麽舒服的景致啊!有時候會看到一些紅磚上的小創作,多與客家族群有關,再次確認了這裡的客家認同。這樣的美景其實是銅鏡社區發展協會投入超過十年的努力,不斷進行社區人文藝術景觀修繕的成果。這間新安居現在好像是背包客棧的樣子,如果真能在這住上幾天,心情會很好吧!
轉身拍銅鏡社區的巷弄,古樸的紅磚配上嬌豔的黃花,真心覺得這裡社區環境維護的可真好。其實在南灣蔗苗養成公司成立之前,聚落居民們具有在製糖了,雖然台灣赤糖公司早已關廠,但這裡居民還是會種甘蔗,並致力於蔗糖的復育和蜂蜜的發展。結合了在地物產與文化襲產故事,他們曾舉辦「Honey蜜糖節」,就是要透過曾為製糖區的歷史故事,和現在的蔗糖產業,來進行社區產業文化行銷。
紅磚屋有一間叫「新安工坊」,賊那天去偷故事時是假日,門沒有開,畢竟我在聚落中連半個人影都沒看到。工坊是苗栗第一個位於台三線的後生添手團駐地工作站,成立於民國一百零六年(2017年)主要是推廣客家產業和社區文化故事,促進在地產業轉型和升級。在網路上有查到他們所帶的文化導覽,除了銅鏡社區本身的紅磚景觀外,也會去拜訪三灣其他產業,像苦茶油、茶廠,感覺故事滿精彩的。
銅鏡社區另外的特產是夏天的梨子,與冬天的柑橘。在新安工坊有時會有社區阿嬤進行與柑橘相關的工作坊,網路上有看到其他部落客參加過行程,製作過橘子發糕、橘子饅頭、橘子餅,可惜賊沒參與過。不過想到桔橙橙的橘子就和這紅磚古厝群色調滿搭的,就像那朵攀爬著紅磚牆生長的黃花一樣。雖然面臨人口外移的問題, 銅鏡社區的阿姨、叔叔們都還是努力尋找農村生活最愜意的方式。
作者: ae77101 (Emma Liao)   2019-06-19 00:47:00
寫的很棒!期待你寫下員林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9-06-19 10:18:00
我剛好這禮拜要去員林耶!
作者: simanman (一個雞腿便當)   2019-06-20 08:02:00
認識一下自己的家鄉
作者: bubuchi0614 (niletsai)   2019-06-20 23:54:00
作者: koyou (koyou)   2019-06-21 09:44:00
讚一個!
作者: edendream (EDEN)   2019-06-23 14:04:00
超強的
作者: asdg62558 (吐司皮克)   2019-06-24 12:04:00
自己的故鄉...推
作者: aangels23tw1   2019-06-25 06:52: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