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活著要幹嘛?

作者: wak (默艾)   2015-03-21 01:43:35
※ 引述《skizzy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之銘言:
: 生病 沒錢 不想工作
: 窮 胖 邊緣性人格 沒有自尊
: 然後被老媽嫌動作慢才會被整 被逼離職
: 哀
: 活著好累
: 到底要怎樣面對人生
: 是要跟他硬幹
: 還是咬牙撐過去呢
: 順便問問台中有沒有便宜的心理諮商
標題這種問法很普遍,但也最沒有答案,或者說不會有你「喜歡」的答案。
活著「要」幹嘛。
「要」,這個字是你的思維的關鍵點,再深入一點的說,其實是我們的文化
給這個文化裡每個人最基礎的框架,填鴨式教育。從小開始,我們被壓抑著創
造力,被指責著那叫貪玩,叫不務正業,以致於後來我們容易在某方面自暴自
棄,等待權位較高者授予我們各種階段性任務,塞滿我們擁有活動力的時間。
 這種事,問別人,很容易淪為不變的輪迴,只有發號施令者有異動,繼續問
下一個,再下一個,解不完的任務。
 把標題的問法換個方式說。
 活著「可以」幹嘛。
 轉化為這個問題,對別人給的建議,就比較不會看那麼重了,因為在問句的
型式上,它不是一個義務,而是一種嚐鮮。
 我們用義務去看一些事的時候,得失心就上來了。好像非得作得很好,但不
見得我們因此而快樂,甚至還沒暸解它是什麼,我們就會因為擔心是否稱職而
在那些進行的過程中變得苛刻。這些狀況,在我們的教育過程裡就經常遇見。
 選擇生活的快樂不是罪,而是看待事情的態度不那麼有他人的壓力與介入。
當我們能比較輕鬆的看待問題時,其實多半會更審視自己的感覺,別人說的反
而過了就忘了。
 也就是,你有什麼想作的事?
 我們會痛苦,多半是因為別人的責任在各種情況下落在我們身上,造成我們
的壓力。而承受別人給的壓力,在我們的社會中認定為成熟。這些不是壞事,
但你認為呢?
我們不問自己想作什麼事的時候,多半是被外界阻止了。
 我認為不是你不知道人生該作什麼,而是你被煩得沒心思去感受那些渴望。
作者: Lailungsheng (原來我是蕭遠山...)   2015-03-21 01:45:00
作者: sony168 (俠女)   2015-03-21 01:50:00
講得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