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什麼以前的人普遍早婚又生很多?

作者: Endure (Endure to the end)   2015-02-19 15:49:59
※ 引述《takizawa5566 (本島皇民 滝沢)》之銘言:
: 其實有件事我一直覺得滿怪的,現在的人普遍晚婚又生很少甚至不敢生,最常聽到的原因
: 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不敢生。
: 不過以前我們父母輩甚至阿公阿嬤那一輩的生活比現在困苦很多,可是為啥以前的人就那
: 麼早婚又生那麼多?
: 一直百思不解==
最主要有兩點,以前的醫療不發達,吃住穿較差,沒有乾淨的水,加上戰爭,
人死的很快,1906年台灣的平均壽命,男性是27.67歲,女性是28.97歲,
當時台灣約300萬人,2012年台灣的平均壽命,男性是76.41歲,女性是82.80歲,
人口卻已經增加到2300萬人
在這100多年之中,基本上發生了兩次人口轉型,
第一次人口轉型發生在約1920年,來自於死亡率快速下降,
而死亡率下降的主因主要是有效控制傳染病與寄生蟲,
其次是呼吸結核病的有效隔離。
另一方面日本殖民政府也致力於稻米品種的引進、改良、引水渠道的興築,
大幅提高糧食生產效能,有助於人可的健康狀況和對疫病的抵抗力
→背景請參閱電影Kano一劇
第二次的人口轉型,發生在約1960年,也就是你說的出生率下降
在1950年的那個年代,從調出來的資料,平均每對夫婦生7.05個小孩,
有鑑於人口的急速增加,帶來社會經濟上的沉重負擔,
1960年代開始積極推動多次家庭計畫,你常聽過的「兩個孩子恰恰好」,
就是當時家庭計畫的口號。
但跟國外不同的是,基本上已開發國家,每對夫婦都會有1.8左右個小孩,
只要加上平均壽命的提升,雖然不是1:1的兌換,人口還是和緩的增加,
台灣特別不尋常,2010年甚至降到每對夫婦只有0.895個小孩,其他平均在1.3個
所以柯P說的這是國安問題,一點也不為過。
至於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首先跟一般已開發國家一樣,對小孩的價值與態度的轉變,小孩的成本高而少生育
其中成本包含時間、情感、與財物的投資,台灣經濟結構對年輕世代相對不友善,
包括失業率、可支配所得以及職場文化跟其他國家比較起來,實在糟糕
第二就是利他主義逐漸變成個人主義的,這不是說年輕人很自私怎麼樣,
而是說生小孩只是豐富其個體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有生變成勝利組,
沒生也不會變成被攻擊的對象,為了傳宗接代,沒錢也一定要生是種壓力。
另外跟女性的地位改變也有相當程度的關聯,傳統的台灣社會中,
大約是1920年代,也就是各位的阿嬤,不論是家庭導向或個人導向均對當時女性不利,
女性在家庭中沒有決定權,在家庭外不能發展自己的事業,甚至不能決定小孩數量,
到了1960年代,也就是各位的媽媽,教育逐漸普及,
多半已經有了受教權或子女人數決定權,甚至可以在家庭外的職場與男性並駕齊驅,
到了2000年,女性高學歷呈現爆炸性的成長,過去勞力密集的工廠女工逐漸退場,
就學時間與工作時間拉長與職場的活躍,導致組成家庭逐年往後拉,
與男性競爭的同時,就學時間拉長,職場上『整合』、『應用』並沒有顯著的提升,
舉個最有趣的例子就是大一微積分幾乎是理、工、商皆必修,
但究竟會有多少人工作的時候需要用到極限的概念?在這狗屁不通的大量競爭之中,
因為你不做一堆人搶著做,產生學歷貶值、薪資倒退、工時拉長的惡果,
倒不如以往的專科制,為將來的職業量身訂做。
我是覺得啦!也許我是有點自私,
與其替不願生小孩的父母擔心,倒不如好好的想保存勞動價值的方法,
勞保、健保、高鐵、政府、國防、年金、社福通通破產也不過就是銀行數字上的變化,
健保破產沒有小孩子養的老人可能還死的快一點,
1906年人口300萬人,台灣還不是好好的,之前新聞寫的,
某些不婚女性要再創經濟奇蹟,光想都覺得跟馬英九的633豪語一樣可笑,
簡直是瞧不起日本人,當人家都是白痴,人家第三大經濟體何嘗不是苦苦支撐,
搞不好你存的外匯,隨便發生個戰爭銀行就倒掉了。
作者: look1225 (oh)   2015-02-19 16:06:00
Good
作者: Miaol (魔法の扉)   2015-02-19 20:32:00
給個推....過年難得好文
作者: FinalAce (王牌)   2015-02-20 12:29:00
我覺得你很強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