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下ㄧ個機械十年在哪?

作者: bboy612120 (只是純疑問討論而已)   2016-11-25 01:38:27
20年前傳產..
不論做什麼都好賺
記得以前家裡開小加工廠
車床.銑床.剖溝.鑽孔.電鍍ㄧ層ㄧ層往下發包
大家都有錢能賺,而且數量都夠大
雖然後製程毛利都是用ㄧ個幾角的來計算
但是當時的物價不高,通膨沒這麼嚴重
客戶的工單量隨便都要下,5萬10萬pcs/月
機種料號夠多又很好賺,足以cover低毛利。
反觀20年後的現在
大家都已轉型到自動化CNC
不管客戶想做什麼,不要太複雜
複合機ㄧ台全幫你搞定,姑且先不看毛利
工單只有3000/5000pcs,還要ㄧ直接打樣品
才能搶到那微薄的單子,重點穩不穩還不知道
穩定的每個月下3000數量還說的過去
不穩的就真的連下ㄧ餐在哪都不知道。
哪ㄧ個中小企業不是人人自危,怕景氣繼續差?
想走科技業,有人點醒的
在高中早就轉去碰電學
慢ㄧ點的大學才轉去碰電學
大家都想逃脫純機械領域,完全吃力不討好
人家說產業十年輪ㄧ次,機械還有那個機會嗎?
遙想前幾篇文章,7年RD沒50K真的很慘
身邊的2.3年RD同學,底薪也沒ㄧ個突破45K
有進台G的雖然年薪過百ㄧ些,有命走出來嗎?
說穿了擺明只是用加班時數去衝出來的假像
我知道不能以偏概全,有人ㄧ樣是領高薪
但我是以普遍來說,所以不用特別戰我這塊
機械業在外的低薪真的只有誇張形容。
創業要雄厚資金,得面對市場的變化跟不穩定
就業職場又拿不到什麼好看的薪水
科技業人人掛名工程師很好聽,實際卻很慘
搞不好路邊的烤香腸工程師也能屌打你
下一個機械十年,還有機會來臨嗎?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5 01:45:00
3D金屬列印技術,顛覆傳統製造思維,這是下個時代的製造,一定得導入,否則台灣產業必亡。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5 05:06:00
金屬列印 你有一點概念就知道她問題很多... 至於你的導入指的是研發機器還是拿他來生產 妳沒說也不知道是指啥至於"必亡"這麼果斷歐 多看點資訊說話保守點吧
作者: jc74156 (夢劇場)   2016-11-25 07:19:00
金屬3D列印技術,目前中美兩國大幅領先全世界,都運用在戰鬥機組件生產。今年聽說台中某區的機械加工中小企業很慘,不曉得有沒有人知道詳情
作者: izzymetal (izzymetal)   2016-11-25 08:00:00
剛剛出社會也是進傳統機械業,兩個月後果斷進科技業,目前覺得慶幸
作者: xsoho (solo caffe)   2016-11-25 08:04:00
但我知道的怎麼一直做不出來不斷延期 XD
作者: ab1026430   2016-11-25 08:15:00
回頭是岸
作者: michaelgodtw (可愛書生寶寶)   2016-11-25 09:55:00
中國?真的假的
作者: Kayusumi (Left)   2016-11-25 11:04:00
看看DMG的雷射燒結成型+銑削
作者: michaelgodtw (可愛書生寶寶)   2016-11-25 13:54:00
我也比較期待鋼蛋
作者: OrzOGC (洞八達人.拖哨天王)   2016-11-25 14:00:00
先做出阿斯來再說
作者: badboy123 (看熱鬧)   2016-11-25 16:31:00
目前3D列印真的還不是很純熟..還有很多技術要突破
作者: JazzyKit ( 淡)   2016-11-25 17:36:00
回頭是岸
作者: powerking01 (力王回來了)   2016-11-25 17:47:00
再過100年這些製造業依然還會存在,我覺得你太多慮了
作者: jnth5566 (56不能亡)   2016-11-25 17:57:00
設備 自動化的背後需要養好多的設備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5 19:41:00
不成熟,哈哈,渦輪葉片都已經製造出來了,到底問題在哪怎麼會有人說中國呢?明明是美德日領先全球再來,雷射能力最強的俄羅斯也是有能力顛覆製造的。看看現在傳統工具機的慘狀,我不會推薦新血再進入這產業,再兩年臺中廠商倒一半以上現在講問題很多的,都是公司的老屁股,不願意改變,怕會因新技術失去飯碗的人,這些人座領高薪,不知趨勢變化,最終導致公司衰退的,就是這些人。美國製造要開始擠壓台廠,所謂的美國製造並非以往的傳統製造技術,一定是利用自動化加上3D列印來顛覆,如果大家還是不思改進,老神在在以為對台廠沒影響,那真的已經把自己陷入死胡同。光是自動化這一塊,台廠已無力升天。
作者: jc74156 (夢劇場)   2016-11-25 20:55:00
中國的3D列印技術僅次於美國,這是國際已經承認的不過在台灣,肯定很多人會無法接受某些領域的工具機,中國的一些龍頭廠商也追上日本了而且還搶了一堆原本屬於日本的高階工具機市場雷射加工,雖然中國還落後美德日俄,不過正在加碼追趕中
作者: smellyder (臭臭DER)   2016-11-25 22:10:00
如果發展國防 機械會不會好一點?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5 22:12:00
樓上,你被中國產品洗腦了。樓樓上
作者: hughman   2016-11-25 23:44:00
純機械已經沒有創新的空間
作者: AROKE (特調檸檬水)   2016-11-25 23:46:00
不管中國日本德國誰領先,重點是台灣目前輸慘慘吧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5 23:49:00
樓上你算是半個狀況外嗎 雖然我不是玩加工機的 不過光是
作者: AROKE (特調檸檬水)   2016-11-25 23:50:00
台灣廠商有什麼理由讓客人買你的設備?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5 23:51:00
鍛造 或是衝壓這一塊 妳光靠3D成型 產速應該還是差一大節
作者: AROKE (特調檸檬水)   2016-11-25 23:51:00
這匯率下你跟日本機差沒多少,不少都加碼買日本機械了
作者: AROKE (特調檸檬水)   2016-11-25 23:54:00
台灣機械永遠不會亡,只會剩下體質好,技術夠的生存下來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5 23:56:00
沒辦法 有些人就是喜歡拿一些很新潮的名詞 然後講的很聳動一副自己先知的樣子看到"台灣產業必亡" 就可以哈哈了好嗎
作者: xsoho (solo caffe)   2016-11-26 08:23:00
只要再要求個期限就知道是不是鬼扯,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今年會下雨跟明天中午前會下雨的差異印表機跟網路的出現也沒有讓報紙雜誌業倒光光,用個很含糊的話語也沒有比三太子乩身好到哪去
作者: iPadProPlus (哀配之神)   2016-11-26 12:59:00
台灣沒救了,沒有研發動能
作者: JazzyKit ( 淡)   2016-11-26 13:27:00
沒有未來喔 研發 關稅 匯率 民族性 產業薪資 沒一樣有吸引力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6 13:52:00
渦輪用3D列印?是匪區的假新聞吧目前美國FAA唯一核准的3D列印零件是噴油桿現在3D列印零件的強度,連低階模具都沒法用
作者: daywalker (請大家重視全球暖化)   2016-11-26 20:03:00
先要求大家的那幾家薪水超過GG平均水位再來談
作者: bightm12400   2016-11-26 21:06:00
記得兩年前每天都有3D列印的新聞,現在一個禮拜都不見得有一篇,3D列印是很有前景的產業沒錯,但是個人認為他在短期內要克服的問題太多,光是製造成本、效率、強度、材料等都還是問題,應該不至於兩年內就把台灣機械業打趴
作者: kmx (星野殘紅)   2016-11-26 23:05:00
3D列印只能說會吃掉一部分傳統減法加工的部分,但是不可能取代掉太多
作者: abcd11001100 (乂粗殘a依瓜納乂)   2016-11-26 23:27:00
因為台灣機械業沒有真正的白領階級,GG尊重專業都做不到,更別說眼光能看多遠?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6 23:56:00
必死就是在酸廠商,常常做事只做半套,不喜歡花太多錢搞研發,一樣的規模看看陸廠的組織策略戰就知道,我是不看好多數台廠啦,只玩必勝戰略,客戶經營只靠代理商,再來就是待遇差,請不到有潛力的人。我非本業又如何,外面的人看起來台灣多數機械產業就是這樣,A研發出來,就會出現BCD一樣的東西,不重視人才,才會產生BCD廠商。匪區,哈哈,我酸台廠,酸中企,還認為我講的是匪區,情報蒐集停留在兩年前,難怪你們公司沒競爭力。原po問的是未來10年的機械技術,我當然直接推薦未來最有潛力顛覆製造的技術,從台灣多數高階轉動設備second source的供應,這技術肯定就很吃香。現在製造技術就跟當初LCD跟OLED大戰一樣,兩邊都各有擁護者,就看誰可以把技術發展到極致。還有,先打趴台灣工具機業者的不是3D列印,是業者自己的策略錯誤。紅色供應鏈,美國製造,南向政策空洞化,失敗的代理商制度,一拳一拳的打在業者身上,必死是無疑的,但經過這些挑戰,能撐的下來的,那將是真正有戰力的。再來,3D列印跟傳統工具機究竟以那個產業為主要研發對象,國防,航空,還是一般製造?每個領域都不一樣,所得到的利潤也不同,我原意不是要以一蓋全,而是對3D列印依賴的程度會增加。再次強調,必死是對經營者說的重話,覺得刺耳,那就仔細思考何者為對的經營策略。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7 03:18:00
隨意啦 要轉彎轉成這樣也是可以啦 反正我不是搞加工的哪天唬爛虎過頭了 我也說我講的是重話就好了 小事小事至於說"A研發出來,就會出現BCD" 那為什麼A不去請個專利呢新型又不實審 過關難度大幅下降。至於代理商制度我是不覺得那是什麼問題啦 找代理商幫忙拓國外市場有什麼不好嗎?至於是不是LCD跟OLED大戰一樣 我是覺得不至於啦 畢竟大部分的機械零件 為了方便組裝跟為修拆卸 基本上不會長的太奇形怪狀的 光這一點傳統加工在成本與時間上就直接壓過去了至於太過"藝術"就剛好交給3D列印去跑 而這塊可能以前也做不出來 所以我是不覺得"對抗"會這麼明顯不過angre大 你前面說可以做渦輪葉片 不過 ewings大說目前美國FAA唯一核准的3D列印零件是噴油桿 感覺有點出入呀我是知道工研院好像有做過 不過有拿那個葉片實際用過了嗎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27 04:01:00
A出來馬上就有BCD,這代表A做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技術呀!3D列印只是輔助,真那麼屌就不用跟銑削結合了,實際應用是先將工件銑好,在難以用傳統銑銷加工的地方,用雷射焊補堆上去,之後再銑到要的精度, DMG那台原理就跟悍接一樣, 用雷射焊接上去,焊條是可以做到高硬度HRC50~60, 雷射焊接,原本的工件不會有因為高温變型的問題,缺點就是慢..用氬焊快但會變型.. 現在電射焊補機,大陸製的一台好像80萬就有了,大陸的還不錯, 另外刻logo的電射激光機,大陸也是便宜又好用..
作者: yuleen123 (.......................)   2016-11-27 09:24:00
渦輪葉片必須是單晶, 晶體結構是連續的, 不存在晶界這樣才能用的久, 因疲勞產生的缺陷都是發生在晶界上雷射燒結的3D列印沒辦法作到這點
作者: YJM1106 (YM)   2016-11-27 11:50:00
真的假的3d列印渦輪葉片?! 如同樓上說的,晶相不知道長得如何呢
作者: a1500065 (阿澤)   2016-11-27 12:19:00
之前工具機展的時候,台灣已經有很多廠商用3d金屬列印了哦,渦輪葉片的確有,但是那些都是拿來打模給廠商看的,硬度強度都沒辦法真的用在飛機上,這是那時候很多廠商跟我解釋的忘了說現在金屬列印的好處就是那種拿來鑄造的模具可以很精準也很快的做出來,或是一些比較不受力地方的元件可以用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7 14:52:00
3D列印的渦輪葉片,目前還只是只能用在冷模試車,市場只有賣研發單位而已。模具其實也還不適用,強度也還不夠,國內幾家精密模具業者也評估過了,強度夠的成本比傳統加工高出許多,而且速度也沒比較快,列印速度快的強度悲劇。現在只能主打異型冷卻水路
作者: xsoho (solo caffe)   2016-11-27 15:29:00
專業程度高下立判 ...不懂原理就隨便放大是粉危險的
作者: shcof   2016-11-27 15:41:00
樓上大大的內容都好專業!收穫不少.
作者: beca800203 (陳成哥)   2016-11-27 17:48:00
大大們打那麼多怎麼不用回文做詳細論述阿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7 23:54:00
to Ewings, 你認為以台灣的加工實力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GE認為3D列印是有潛力的,所以才會收購SLM,我知道3D列印其實技術沉寂了一段時間,他們有先天上的缺點,多晶相不耐高溫就是其中一個問題,量產速度也是問題,但這些問題,真的無法解決嗎?原文問的是未來10年可能發展的機械潛力,我舉3D列印,就是其中一項,以前文章我也有推薦冷凍空調,以及電廠設備技術,但在這裡我完全沒提到,以產業戰略為目標來看,3D列印才是真的能顛覆製造能力的技術,配合工業4.0以及自動化設備,來對抗傳統製造,這就是目前美國想要所走的路,當然這條路充滿挑戰者,以及很多高山,機械產業發展這麼久,有些技術根深蒂固,不易撼動,台灣究竟還有哪些機會?如果有人有其他見解,也請提出來討論一下。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00:22:00
GE收購3D列印公司,然後勒?就一根噴油桿啊3D列印適合多曲面複雜零件,但是這種零件本來就只佔少數,除非必要很,一般也會避開這樣的設計。要談未來,也不會賭在這種小眾市場,如果不是搭上工業4.0的列車,3D列印擺在那邊20多年了,台灣第一個粉末積層專利都放到過期了,是有生出個鳥蛋啊?而且3D列印也不是工業4.0的核心,沒有它也無所謂。要講下一個十年是無所謂,但是連這個技術的限制與弱點都刻意不提,叫別人跳坑,這個放到股市都可以叫惡意坑殺了台灣也是有廠商投入3D列印的加工機開發,但是10年過去了,賺錢的一家都沒有。就算是共匪那邊有國家支持可以無腦山寨,扣掉國家給的錢,還是虧很大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8 00:36:00
工業4.0 跟是不是3D列印無關 一般機台也可以整合起來跑如果把工廠當人 硬體是四肢 工業4.0就是神經 僅此而已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00:38:00
說真的,一堆人連工業4.0是啥都搞不清楚,就拿著某樣東西出來騙錢,好像買了3D列印還是啥機台就是工業4.0一樣。工業4.0可是連生產、產品管理、ERP到的老闆腦袋都要全部砍掉重練,再加入一堆網路甚至人工智慧的大工程。真的要講工業4.0,那我就直接講,快回學校從新學CS還比較實在,很多概念與系統已經不是靠機械加工生態系能應付了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8 00:41:00
淚推樓上 4.0已經不是純機械的範疇了 廣到爆炸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28 00:50:00
直接說啦,台灣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有能力做工業4.0,只能找外商kuka, fanuc,西門子.. 但是全世界夠資格做的也只有這幾家台灣專攻單項零件強,但要跨業整合,根本是悲劇,也沒有人才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00:54:00
除了西門子以外,前面兩家也不夠格。西門子自己有通訊與網路部門,最重要的是有PLM產品,算可以踩在工業4.0的門檻上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28 00:54:00
最適合台灣的還是隱型冠軍型,把單一零件做到最好,像大立光台灣參展商主打工業4.0都是搞笑的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00:58:00
如果真的轉到工業4.0,那學傳統機械加工的才真的死定了,不需要師傅,只需要外勞放料就好(外勞比自動化運輸線便宜)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28 00:59:00
3D列印你要看你是要做3D列印的工具機? 還是將3D列印導入產線,後者不難呀,花錢就有,量少找有3D列印機的代工即可師傅要哦,但要是能將工作經驗數劇化,科學化的師傅,不是傳統只會做手工靠經驗的師父,台灣很多公司都有試著將產線自動化但是都失敗了,因為自動化的設備商他也不懂你這行業的眉角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01:02:00
能夠數據化分析的就不叫師傅啦,台灣不少稱為工程師的,也不見得有這種能力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28 01:03:00
自動化最關鍵的是在買方,如果連買方自己都不清楚需要什麼那自動化光每天try and error就飽了, 偏偏台灣最缺就是這種能力的人國外一流的公司每項資料都有實驗數據,台灣這類資料少得可憐我以前參觀過國內一家做橡膠產品的,前3大,裡頭RD的參考資料還是拿大陸的,而且版本超舊,整本書都變黃色的..相對它的日本同業,還設置了專門圖書館,裡頭全部都是該行業的專用書藉資料.....回到開頭的機械人出路,其實從以前最好出路就是自己當老闆現在比以前更困難,因為勞工的薪水福利更好,土地貴,雖一便宜的只有機械, 但是訂單不穩,利潤差我有朋友想擴大經營,但是附近工業區的土地太貴了,買遠的管理不方便,員工也不肯搬過去,只能維持現加規模做,無法擴大在台灣好處是政經穩定, 有水有電, 但先天的限制想做大也無法...小規模經營好處是風險小,但壞處就是台灣人嚮往的高薪職位就變得很少...再來生產工具機這些設備不是最賺錢的,最賺的是買這些設備來生產產品的廠商..就像是我的外國客戶每個都賺比我多!
作者: Kayusumi (Left)   2016-11-28 02:30:00
資料上去後,要怎麼運用才是4.0吧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09:36:00
沒錯啊,工業4.0就是直接蒐集客戶的data然後給與最佳化生產流程,以往只靠代理商,完全沒有客戶使用數據的台商,是無能力講工業4.0的台灣3D列印才發展多久,而且多數都是搞塑膠公仔列印,怎麼可能會成功,騙騙補助罷了。
作者: Kayusumi (Left)   2016-11-28 09:40:00
看看Fanuc的FIELD system真的威,現在在臺灣頂多看看稼動率就不錯了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09:53:00
GE才在今年10月收購SLM,所以他是為了一隻噴油桿?3D列印設備商如果沒有gas turbine供應商的奧援,基本上不容易突破發展,有時候看看業界的布局,其實可以猜到未來10年的領域在哪?某公司曾要發展高階轉動設備零件second source的業務,但沒有各轉動設備葉片設計的專業,沒有專業的人,怎麼可能只靠設備就想顛覆傳統製造,3D列印也好,工業4.0也好,都是屬於未來產業製造的工具,但如何好好使用工具,也講究需要公司資質的,就像我前面提到,經營市場,沒有蒐集足夠的用戶資訊,如何能夠正確使用這些工具。我也不是3D列印廠商,何必指我騙錢,你比較厲害,很不削GE收購SLM,這些廠商都是笨蛋,錢直接丟在海裡不眨眼,台灣業者搞創業就是這樣,沒有包生包賺錢,絕對不做,等到人家搞出了一些名堂,就開始抄,開始逆向工程,這就是台灣業者多數生態。
作者: Kayusumi (Left)   2016-11-28 10:05:00
4.0規模不大也弄不起來,基本都是喊喊居多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0:07:00
今年工具機展剛剛閉幕,訂單數量其實少的可憐,之前提到必死,其實已經慢慢開始。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0:14:00
GE收購3D列印有他的用途,但是絕對不是你聽到啥可以做渦輪葉片的那種唬爛。GE的產品橫跨航太、能源、醫材療設備,就算是每個產品只有一兩個複雜形狀零件,它自己也能撐起足夠的需求。但是你把3D列印講的好像仙丹一樣,好像有了3D列印就能飛升成仙無所不能,還不准別人講3D列印的限制,這個已經快和詐騙差不多了況且,GE買3D列印商,還不見得是為了3D列印技術。SLM和Arcam在被併購前,靠著在市場上騙來的錢收購了好幾間金屬粉末製作商,像美國AP&C就被併購走。GE在粉末冶金零件的需求也很多,為了VIGA粉末製作技術買一個廠,都還划算,買下Arcam的錢去找ALD技轉都不夠勒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0:25:00
我有說不準講嗎?量產速度跟材料耐溫壓限制不就是現在技術問題,這些你認為完全無法克服?還是需要時間?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0:32:00
克服到那邊?連材料學的知識都不需要,也能知道3D列印的東西強度不會比高壓粉末冶金好,但是卻覺得可以拿來做渦輪葉片?當大家辛苦搞單晶鑄造是因為有被虐狂嗎?粉末積層製造速度慢這個缺點再怎麼改都不會比刀具快,雷射功率再強,材料強度也不會高於粉末冶金。3D列印技術進步,其他技術也一樣進步,最終還是一樣被壓著打,一樣只能吃些小量複雜的小訂單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0:37:00
3D列印突破金屬耐高溫高壓限制,就是要利用gas turbine所處的研發環境,其他領域使用3D列印設備其實沒有收購價值,你的意思如果指GE也是利用這來騙錢,那我無話可說。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0:43:00
你是真的不懂,還是在鬼打牆?就算是DLM,雷射燒結的溫度都還比渦輪葉片要承受的溫度低。材料熔點比工作溫度還低,你鬼扯渦輪是想表達什麼?GE自己有那個量,可以養3D列印來製作一些少量但形狀複雜也不需要高強度的零件。就算讓你騙到別人買一台,他能印什麼來賣錢?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0:51:00
你把3D列印的可能性說死,就是你身為技術開發者先天上的盲點,我非技術開發者,因此對於這些都持著保留的態度在看待,開發3D列印在渦輪葉片,某些程度上是為了量身訂做與最佳化設計,減化傳統製造的流程,並非完全是以量產及成本下去考量,再者,非高溫高壓的高階設備可否可以使用,設備最佳效率化才是3D列印值得發展的重點。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0:57:00
加工廠真的賭在3D列印上才真的死定了。3D列印的使用技術門檻低,就連代理商的業務都能作代客列印的服務,訂單夠長夠多的人家就自己買一台自己印了,還需要找工廠?更慘的是材料還把加工機原廠綁住,不用它家的粉末印出來的東西,強度甚至精度都無法保證,就算狗屎運有接到單,也很快就被耗材吃掉利潤你在鬼打牆嗎?不要高溫高壓又講量身訂做,這和我前面講的,只能用在冷模測試,然後只能賣給研發單位的講法有啥不同?
作者: YJM1106 (YM)   2016-11-28 11:26:00
其實GE是要推一次性的渦輪發動機給軍用DRONE使用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1:42:00
3D列印其實是在消滅加工廠,所以當然是死定,否則你以為老美為何將其列為戰略產業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1:42:00
一次性的也不能用這種等級比粉末冶金低的…還在鬼打牆啊?麻煩你講講你是從克林貢人還是佛瑞吉人那邊引進的技術,可以讓3D列印製作出能用能賣錢的渦輪葉片?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1:45:00
我只說GE買SLM的目的就是在研發,問你可不可能壓力溫度限制可以往上提升,你也不敢否認,更何況渦輪葉片有分前後段,每段葉片耐溫不同,再來退而求其次則是高階壓縮機與多段式泵葉片的設計,是你在鬼打牆不是我。
作者: a1500065 (阿澤)   2016-11-28 11:49:00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1:49:00
壓縮機葉片?那就更好笑了,粉末冶金製品遇到有顫震風險的壓縮機葉片,你要讓葉片壽命退回韓戰等級嗎?就算是低壓渦輪,不用單晶也得要用方向晶,發動機最後用粉末冶金葉片已經是半個世紀前的事,不懂也不要自己亂幻想腦補嘛壓縮機葉片加工技術都走到能連disk和葉片都一起加工的程度,技術好的還可以直接一體鑄造,再稍微修表面,3D列印沒有優勢看你的回文,就知道是剛剛去google出來的,裡面慘了一堆匪區文章的字樣,看起來就像沒啥概念亂找些資料亂貼一通
作者: a1500065 (阿澤)   2016-11-28 12:02:00
那我的咧?因為我還是學生,還滿好奇的,我那時候聽工研院介紹,他說精度跟強度的確可以拿來當模具的說,還是50微米的精度都不夠嗎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2:06:00
耐喘震?只要控制surge不發生,你葉片設計何必用最高等級去設計,沒有設計這麼規定的。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28 12:15:00
當模具多數情況ok哦!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2:17:00
有時候,為了騙計畫,很多時候講的東西會移花接木,他們用的粉末的v50都大於10條了,然後說精度可以到五條,聽到只能對它們科科笑了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2:18:00
又在貼標籤,我還沒說GE已經發出演講稿說柏林電廠第一段葉片已經使用3D列印技術製造,不要當那種食古不化阻礙進步的設計者。老是用自以為是的概念否決別人提出的討論,我已經說過,我非設計者,所以對任何技術保留空間,今天3D列印技術出來,勢必排擠原有製造技術,當然你也可以拼命的加強原有鑄造技術,以及CNC加工,因為這是你的根,我無意否認,只是產業走了60年至今,一點長進也沒有,我是關心機械產業的人,講必死,話重了點,你聽了刺耳跟我無關,我還是繼續講。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2:21:00
發動機壓縮機為了避免壓縮機失速顫震,不知花了多少努力,到現在依然無法克服,無知的講一句"那就避免就好",真的讓人覺得像聽到何不食肉糜一樣。不懂就少說一點,不然吐槽的點太多了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2:37:00
壓縮機葉片耐surge你到底在哪裡看到,可以耐幾次?軸承與乾式軸封要不要比照辦理?現代壓縮機設計是透過監控控制去避免surge的產生,而非要求所有的零件要耐喘震設計,你絕對不是此領域的,那就不要自以為是的說出自己的見解。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2:46:00
呵呵,我就知道你只是去網路google,沒搞懂就來鬼扯,Mitte電廠是用3D列印去做vane,根本不是做渦輪葉片。不要以為別人不會去找原文資料。而且這邊會比較便宜,是因為這個電廠的發電渦輪不是標準型,為了維修更新特規vane的價格很高,所以3D列印才相當便宜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2:46:00
surge control是門高深的流體控制系統,用材料去克服是最笨的方式。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2:47:00
不是這個業界的,把壓縮機葉片的成因自己腦補是surge,那還真是可笑啊如果進氣品質可以那麼簡單控制,那GE空用引擎部門就可以解散了3D列印材料疲勞比原材料更早發生的問題,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難以解決,可適用範圍只會窄不會寬而且3D列印不管是加工機還是拿加工機製造,對傳統機械人才與加工廠的營運模式,依賴度都非常低,做機械的跑去玩那個才真的死。要玩3D列印,直接放棄機械,改走粉體材料或是光電雷射還比較可靠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3:14:00
我講的壓縮機泛指電廠石化的離心壓縮機,你講的只是泛指航空發動機中間段壓縮行程,而且,電廠gas turbine發電機vane就可以用3D列印,我指出這個電廠已經開始使用3D列印零件,你不是說不能耐高溫嗎?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3:30:00
vane裡面跑高流量的冷卻氣體,溫度是要高到那邊? 而且那個電廠還放了一塊陶瓷材料去保護這塊vane,代表不如一般只靠冷卻氣體就夠的地面壓縮機也沒人在用3D列印,到現在堪用的印製品也不到一米,對上一體鍛造的毫無競爭力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8 13:44:00
你確定?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3:49:00
我該講越沒料的,問號佔句子的比例越高?
作者: Kayusumi (Left)   2016-11-28 15:05:00
作者: YJM1106 (YM)   2016-11-28 15:40:00
想到一起老師傅說,氫氣壓縮機用氮氣開車的時候(試車時),不是跳車就是surge發生,要完全透過設計避免,我想是很難啦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28 16:31:00
3D列印要取代傳統鍛造很簡單,要嘛強度屌到爆炸,不得不用,要嘛便宜到爆可以在強度做妥協,2樣都沒有是要取代什麼,目前只有輔助的份! 除非是在特殊環境,例如火星任務,自己印零件維修,但是這種都是不惜成本,跟賺錢無關的
作者: gj942l41l4 (米食主義者)   2016-11-28 17:33:00
我直說了 答案就在推文裡 台灣人腦中太多不可能了但現在達不到的技術不代表以後達不到 一切要嘗試要研發 可是台灣20年前爽賺慣了 現在沒辦法調整心態投入有成本風險的技術研發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8:26:00
更常見的是,連技術的風險與優勢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就亂丟錢,以為敢丟錢就會贏的好騙笨蛋。什麼叫工業4.0都搞不清楚,挖個3D列印的坑就叫人跳,真的跳了才蠢。
作者: Kayusumi (Left)   2016-11-28 18:27:00
的確4.0跟3d沒啥關係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8:30:00
真的有良心的,會先叫人至少把PLM買好。而不是把某種機體吹噓上天,買了就工業4.0
作者: JazzyKit ( 淡)   2016-11-28 18:37:00
等台灣出現 fanuc 西門子 等級的公司再來談下一個十年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8 18:53:00
創新是以厚實的資料與經驗出發,不是嘴砲著創新就行。越是新穎的技術,後面需要越多數據與理論支持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8 20:24:00
angre 跟 gj942l41l4 大大 我只能說 在石器時代的時候人類一定有想過自己可以飛天 不過這個過程我們走了多久當物理上出現高牆的時候 如果連梯子都找不到 後面的東西就後面的東西就不用再去想了 因為你要先去找"梯子" 不是一直畫大餅 有在搞研發的都知道 問題在那裏 解決不掉起碼要有起碼要有一個方向 這就是梯子 如果梯子夠長(可以解決問題)那這個高牆(問題) 就可以跨過去 不然就再找下一個 不是說自己連梯子在哪都不知道 就再說如果我們可以跨過去就可以如何如何 我剛工作第一年就是這樣 然後就是被洗臉洗到歪"你先把眼前問題找個方向處理掉 再說這個機構可以多好"不就一樣嗎 指責別人守舊很簡單 批評別人不長進很簡單重點是 要說服別人的資料跟數據有沒有? 不要說一句以後可能可以克服 然後連一點方向都沒有 這不叫研發 這叫嘴砲這也不叫研究 這種行為叫信仰 這不是一個搞研發玩技術的人該有的討論方式吧? 搞新技術新專利有這麼簡單 我也不用每天想到快撞牆了好嗎 不思長進 誰才不思長進 出張嘴最快
作者: powerking01 (力王回來了)   2016-11-28 23:50:00
才10年搞什麼鳥,就算有我們也看不到啦,還在那邊3D列印,即使讓你等到技術成熟又如何呢?跟隨趨勢才是聰明人,不然你先花個1000萬買個3D金屬列印替人打樣,看實際效益如何好不好?主流還是CNC製造一直吹捧3D列印,難免讓人懷疑目的是否單純。另外,我認為鍛造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如果鍛造出來的東西精度等級夠高,解決模具耗損問題,反而會顛覆目前製造工藝,我並不懂鍛造相關技術,希望有熟知相關技術的人替大家解答是否可行。據我所知,台灣線軌的滑塊是用冷抽成型,預留單邊研磨量2~5條,不過有尺寸限制,好像不能超過50*50。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9 02:44:00
我的原意GE收購了SLM,代表金屬3D列印發展有其市場與潛力,從加分加工,到減法加工,節省了材料以及創造新設計思維,從航太零件設計也好,製造技術替代也好,都是一種新的可行性,目前當然遇到量產以及材料強度不如鍛造,及耐高溫等問題。我指出從川普要求美國製造,就是把工業4.0加上3D金屬列印技術當成發展重點,我推廣了誰家的3D列印技術?我提的是概念,有可能顛覆傳統製造模式,這些在3年前多數業者也是這麼說,但都被郭董一句如果變成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名字倒過來寫給否決,郭董代表傳統製造強權,量產之王,他講的當然有一定份量,但顛覆傳統製造,不代表捨棄CNC加工,兩者工法是相輔相成,有些產品是特製化,以最佳化設計為導向,有些是量產或是需耐特殊環境,不論是鍛造技術,或是金屬3D列印,充其量也只是工具,會的工具越多,對於設計者而言不是更有利嗎?說真的,我還是不懂某些人反對的原因,甚至直言中科院計畫是騙錢的,移花接木的,斬釘截鐵的說離心壓縮機葉片不能用3D列印的,冰水機用的離心壓縮機轉速3600rpm,又不是超高速,為何不能用3D列印做?別人做的都是假的,你們研究的才是真的,有時候話說太重,反倒覺得終究是立場問題。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9 03:22:00
那我直接明白講了,我就是在針對你講沒有3D列印必死的蠢話在做攻擊把一個技術講的那麼無敵,對我來說就是在詐騙3D列印是種新工法,開創了新的可信性,這個沒問題。講的像仙丹,就是詐騙很多廠家都在嘗試用3D列印做些突破,但是他們更明白3D列印有什麼限制。完全不提這些限制,只是一味的只講好的部分,這個是直銷場子才這樣玩的。講3D列印強度不夠,你要拿試印渦輪葉片的例子出來,也可以,但是倒時被你騙了買3D列印機的人 ,質疑你為什麼一個一般鋁合金的零件,用3D列印卻要用鈦合金粉才有相同強度的時候,你不要又搬出啥創新還是最佳化的鬼話要扯離心式車葉也可以,那到時人家質疑你為何3D列印的比CNC出來的貴三倍,你不要又開始逃避了難怪上面有人覺得你是不是沒畢業,連基本的成本與性能取捨的概念都沒有。先去看看一公斤的type VI列印級金屬粉賣多少吧。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29 08:39:00
歐歐 之前說必死 現在變成相輔相成了是吧 講真的我對3D列印不會反感 我相信E大也是 但是連他是什麼東西都不清楚連他限制是什麼都不清楚 就把他當仙丹妙藥 把其他懷疑的人講成這副德性 你自己看看你11/25 1900之後的推文 我說真的我不會覺得你是來討論事情的 被戰翻真的剛好而已 你自己送送了幾個專利出去 你為台灣機械業留了什麼東西 "必死"我真的很想知道 你是基於哪個理由夠格講這句話 還有川普即便要製造業拉回美國 也不表示 他一定要用3D列印+4.0去跑自己不要幫川普補充這麼多東西-細節他都沒談 再者公司收購不代表不會出問題 微軟收購過NOKIA然後呢? BENQ也收購過西門子手機部門 然後呢? 全部的質疑丟給未來 全部的數據沒有數據 你這樣是要討論什麼?你到底有沒有搞清楚 你啥都不知道 就噴11/25 1900的推文就踩到多少人的底線 不清楚不熟悉沒概念 講話就該保守一點
作者: JazzyKit ( 淡)   2016-11-29 09:59:00
老闆:我請你來是解決問題 不是製造問題。結案異想天開 那是學生在做的事 0.0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9 14:49:00
我倒希望有人能被我酸個兩句,就賭氣買了好幾台DLM機器,林北未來的雙B已經拿去賭在耗材上了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29 21:33:00
誰不知道最賺錢的是粉體廠https://kknews.cc/zh-tw/tech/mb5r52.html我就以GE來看,以你們幾位的眼界,GE大概是笨蛋,亂花錢在沒有前景的產業,工研院的研究在你們眼中也是騙錢的玩意,你們最厲害了。推文的Okuma也推出複合式加工機台,這不是就是趨勢嗎?導入3D又不是要消滅傳統加工,是要想出創新製造模式,不導入必死,或許話重了點,但失去成長動能,就等著被人超越。看到GE新聞,我非業界的人都會想辦法了解究竟他們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從已發表的技術,或是未發表的技術,去推測他們葫蘆賣什麼藥,我看的資料google的又如何,從某大說只有噴嘴用3D列印,我隨便就google到德國某電廠gas turbine vane也已試用3D列印,結果只換得一句,那種Gas turbine非標準型,vane的溫度不太高啊,那前面說只有噴嘴用3D列印是指航太業是不是,我講的gas turbine只指的是航太嗎?是誰太狹隘。更正,上面複合機台是指DMG
作者: gj942l41l4 (米食主義者)   2016-11-29 23:53:00
解決問題不是製造問題 台灣現在要解決的問題在哪 0.0現在早就不是解決問題就有發展的時代了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29 23:55:00
好棒棒,搞了30年,只有一個電廠的導流片可以當例子。"沒這個這個技術必死,會取代機械加工"這種蠢話我還真的沒勇氣講來騙廠商。GE在3D列印才花14億,裡面還有一半以上是為了粉體廠。那GE花了40億在新的鑄造技術上,不就飛天成仙了。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30 00:59:00
會講那個vane是因為3D列印溫度不可能承受太高 那是一開始討論到他的原因 因為那就是3D列印的問題 所以溫度問題無解如果你繼續堅持說那樣好棒棒繼續貓自己的臉 那也不能說啥你在11/28 13:14的前後推文就是堅持他可以承受高溫 然後呢不要把話題帶開 強度 速度 成本 那就是他本身最大的問題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30 01:03:00
他的意思是台灣工具機廠要趕快一去開發跟DMG相同的機型,開發了,然後呢? 台灣產業就此升級打爆大陸,南韓嗎?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30 01:04:00
傳統製造方法必死? 我只能說在衝壓跟鍛造眼裡 3D不是威脅那種生產速度 別鬧了...
作者: fjack (fjack)   2016-11-30 01:07:00
kuka賣給大陸,我也可以說德國產業必死,技術外流被中資打爆大陸人都上太空了, 德國人還在地面!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30 01:07:00
大台一點的鍛造機 速度會慢一點 但是至少一分鐘30-40支還是出的來 小台的要一分鐘上百隻也不是沒看過 你3D慢慢印至於企業併購 你永遠不知道人家在打什麼花招 別拿這個來說嘴 照妳邏輯當初微軟 BENQ都不該是傻子 然後呢?照你邏輯就是台灣不搞何融合就是不思長進 就是固守僵化要怎麼克服技術問題? 我不知道呀 反正你們不做就是必死哇塞 我要是敢這樣跟搞能源工程的講話...我爸當初一定會把我射在牆上...照你邏輯就是台灣不搞高溫超導就是不思長進 就是固守僵化要怎麼克服技術問題? 我不知道呀 反正你們不做就是必死不舒服?哀呀 我只是講話重了點 <--我突然覺得這思維真好用講白了 生產速度 強度 成本 抗高溫 這幾個問題要怎麼解決你總不能連一個解決的方向都沒有 就一直說她好棒棒吧這樣是要討論什麼技術的東西啦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30 02:02:00
如果你們是工具機業者,我們也沒有繼續討論下去的意義,立場問題嘛,就算有能力開發很強的機台又如何,不會賣就沒有用,今天我看到的是能源設備公司買下3D列印技術,這種組合才有爆發力推升技術的前進,跟GE類似的,我也看到某核能設備大廠開發了金屬3D列印,這些連結是有邏輯的,比起獨立開發商,使用者去開發機台,才是真的可以開發出好的工具設備,因為他們知道怎麼用,需要怎麼改,拿Benq比GE,你是否江郎才盡。原文問的是未來有潛力的,我認為是有的,才會提出來,不然你們繼續跟他推薦工具機產業啊。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30 02:28:00
所以被罵目光狹窄不是沒有理由的。GE買3D列印又如何?GE花在其他加工技術上的錢更多。家大業大的GE不過拿出1.4B,就有人腦充血覺得3D列印天下無敵。都還沒講1.4B裡面一半是為了隔壁棚粉末冶金買金屬粉末廠的,再過去的碳化矽單晶鑄造拿了更多B。只會潛力潛力的叫,這叫畫大餅,詐騙。一堆在做直銷的也拿著以前比爾蓋茲拿口袋裏零錢入股直銷業過,就講直銷是未來。GE買了就會好好研究一飛沖天?只能和你講你在放屁。GE多的是認賠丟掉放棄的技術。買了一間公司把想要的技術吸走後,剩下的直接關掉的大有所在。GE手頭也有LED廠,LED一樣變成慘業,被部門合併拋售,你以為3D列印會比LED幸運?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1-30 03:10:00
所以鈦合金3D列印,在你眼中,也是雞肋?沒有潛力幹嘛發展,全世界玩3D列印都是傻瓜,這篇po文談的就是潛力。你真是標準台商,一定要穩定獲利我才要投資,那種看不到未來的,就像屎一樣,郭董也不以為然,有些業界也保留態度,然後呢?就不玩了嗎?那些在努力研究的人,被你們一句話都在騙錢,打死,比起我酸台灣製造商沒有導入3D列印必死,你們的發言還比較危言聳聽,更何況,台灣也沒什麼高階機械設備製造商,我也酸不到可以酸的廠商,台灣以加工廠與零件製造企業為主,量產型產業目前是不需要3D列印的,
作者: shihchinlun (stone)   2016-11-30 09:48:00
我是門外漢拉..但我不太懂不能量產的東西要怎麼威脅傳統製造業^^只用來打樣嗎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30 09:52:00
講了半天只有滿嘴的潛力,然後講XXX也買了,這個根本是在做直銷嘛。現在的問題都避而不談,然後只是在講天曉得能不能實現的遠景。如果機械業都是像這樣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是必死。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1-30 10:26:00
問題很簡單 生產速度 強度 還有溫度 你的解決方向在哪對了 我除了說BENQ 還有說微軟歐 你怎麼避重就清呢這樣要怎麼討論問題?問題很簡單 產速 強度 溫度 你的方向?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1-30 10:41:00
喔,他只會說GE會解決,把問題踢皮球踢走。但就算GE解決了,也不會把解決方法放出來,它1950年代開發的鑄造技術,到現在也還沒開放出來
作者: cynicals (光輝歲月 )   2016-11-30 11:47:00
3D列印這種老梗還有人在期待喔?頗呵真的接觸過就知道了 在那邊天馬行空亂想
作者: xsoho (solo caffe)   2016-11-30 11:53:00
信上帝阿拉得永生,完全沒有資料佐證來說明,像個小屁x孩在發洩情緒而已
作者: bightm12400   2016-12-01 18:44:00
其實講白了,投資報酬率對企業非常重要,目前3D列印的技術就是無法讓廠商大量投資,沒有一間廠商會願意把資本大量投入在一個前景不明的技術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2:19:00
這東西很明顯台灣沒能力研發,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的技術其實有限,從雷射發展就可以知道,現在GE,西門子,俄國都是使用的單位在研發,我非要跟大家爭論到底,但總有一群人在排擠新科技,就可以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太陽能發電也是受到一些立場影響,當油價低時,產業發展重心能放在綠能科技上嗎?這是策略問題。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2:23:00
還是只會丟給GE,你是不會別招了嗎?GE可以只為一道特殊工序丟十幾億開發一個機台,只做一件只有他用得到的零件,你連3D列印能拿來幹什麼,做出什麼零件,零件賣給誰都講不出來,任誰都覺得你在唬爛。INTEL也丟了上百億在CPU研發上,造你的蠢邏輯,台灣怎麼不去做CPU?
作者: xsoho (solo caffe)   2016-12-05 15:34:00
這東西台灣10多年前就在做了 ...應該說20年前
作者: duser ( )   2016-12-05 16:14:00
台灣有投入CPU研發=>雪紅姐的威盛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6:24:00
https://www.nasa.gov/centers/marshall/news/news/releases/2015/piece-by-piece-nasa-team-moves-closer-to-building-a-3-d-printed-rocket-engine.html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6:27:00
呵,拿威盛的當例子,剛好打臉他的蠢想法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6:28:00
縮網址http://go.nasa.gov/2gXE1dIGE不算,還有NASA除了GE, Siemens也有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6:30:00
更白癡的是,人家問機械業要怎麼求生,然後居然講3D列印都是使用者在買,那代表根本不需要加工廠了。這種推銷法,是剛剛被騙到直銷裡的蠢菜鳥才有吧呵,還是只會把問題丟給別人除了NASA以外誰會去買火箭發動機?就算是NASA腦殘把技術放出來,那也只能做火箭發動機,你要賣給誰?而且依新聞講的內容,NASA也根本還沒解決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6:38:00
我提的是非量產型實績,當然量產以目前傳統加工,是具有很多優勢,我只想表達,3D列印量產只是時間問題,可以取代原本加工方法也是時間問題。台灣投入多少在CPU研發,雪紅姐有強盛起來嗎?雷射技術最多才50w是要跟人家怎麼比研發,都已經提了幾個大廠,甚至NASA的投入,你們怎以為自己比別人強?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6:38:00
台灣早在20年前就開始DOP型3D列印研究,關鍵技術和DLM有超過7成相同,連這個歷史都不曉得,講出台灣沒能力做這種蠢話,就知道你根本不了解3D列印發展,甚至連加工機業的狀況都一無所知,真聽了這種門外漢的意見,就真死了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6:40:00
是你們狹隘,我說工具機結合使用者開發才是最強的,你們不認同,我也不知道該給你們什麼建議。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6:41:00
NASA從30年前火星計畫初期就開始搞3D列印,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順著你的蠢話講,連NASA都做不到了,你還叫台灣廠商跳坑,台灣機械業是和你有什麼仇啊?你這種門外漢的建議,不開口還比開口好,你不知道要給什麼建議就不要出來讓垃圾從嘴巴中吐出來一般工具機的開發,都是配合客戶的需求來做,也經常要配合客戶做客製化設計變更,或是客製化設備。講"工具機開發要配合客戶",你是用蝸牛封包嗎?業界已經幹了二三十年的事,你現在才知道?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7:23:00
你在講廢話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7:28:00
一堆廢話就能把3D列印的蠢推銷員打到臉腫,你還是快回去再練一練吧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7:36:00
我講的是使用者自己開發工具機這件事,你在跟我講現況。NASA講的東西你還沒吸收,只會把別人指為賣設備的,你程度只有這樣。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7:42:00
我就是在打臉你一直變說法,一直髮夾彎。人家問機械業該怎麼找出路,一開始你講沒踏入3D列印必死,現在又變說法講使用者自己開發機台,髮夾彎都變成九拐18彎了。你連核心概念與說法都不存在,鬼扯一堆只是讓我看你的自虐打臉秀。一下子你講加工,一下子你又轉到設備開發,那邊被打臉就轉到另一邊,你這招早就看膩了,共匪和泡菜用這招用到我都快寫出打臉SOO了SOP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8:36:00
我每舉一個例子,你都可以無視別人開發進度,tubopump是什麼,你也不知道,從一開始,你說GE只有噴嘴用3D,我指電廠也有,你就說那不是標準型,我再舉NASA正在研發,你也不以為然,國外廠商是使用者自己開發,是一個趨勢,教你看趨勢,你回現狀怎麼做,你要不要先去工作再來跟我嘴砲,拳拳揮空,自以為打臉,但我發現丟臉的是你自己。台灣以前就有3D列印,前面文章都在算工研院成果都是移花接木,現在跟我說台灣很早就在做,做的出來是一回事,跟人家技術差距是另一回事,是你錯亂還是你搞不清楚狀況。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8:44:00
NASA的3D列印turbopump到現在還不敢裝到RS25上面,你拿NASA出來是在反諷消遣自己嗎?3D列印產品問題多多,GE和NASA在特定用途零件上可以忍受它的缺點,才得以享受這技術的優點。今天你連3D列印能做出什麼產品能賣給誰都講不出來,講GE怎麼樣都只是放屁,沒有市場的東西還來推銷,這是在害人又要推銷3D列印講台灣不踏入就必死,又講台灣沒技術可以做到,講話前後相互矛盾。你這已經是精神分裂的症狀之一,你曉得嗎?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9:08:00
我從一開始講的導入是設計變更流程,以汽車業,就有很多零件可以透過3D列印先映證與測試,結構體最佳化設計,可以減少設計流程,3D列印先做出prototype,再用CNC加工,這是現狀,NASA與GE的目標是全部3D列印,就是因為可能性很大,才要將其編為目標去發展。第二你知道你剛剛講的工具機需將客戶所需吸收,才能提升機台性能,這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卻很多廠商做不好,所以我說使用單位自己開發機台是趨勢,自己看看台灣工具機商有誰是使用者,如果未來漢翔自己做工具機,我也不意外,因為這是趨勢。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9:10:00
靠北,我一開始就講過,3D列印就是賣給研發單位,市場很小。你把我講過的東西重複一遍幹嘛?是失智症前兆嗎?GE和NASA想用3D列印取代所有製程,是你抽大麻時幻聽聽到的嗎?要講漢翔,那正好,A-team 4.0之前早就放棄金屬3D列印,你的幻想早就不會實現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9:18:00
我只講一般CNC工具機,台灣沒有使用單位去研發3D列印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9:19:00
現在還需要用NC修模,就是3D列印精度不夠的弱點,你提這個打自己臉,是有自虐頃向嗎?使用單位去開發機台?你講的內容越來越天方夜談越鬼扯了算了,反正本來就只是打臉,你講的再鬼扯也沒差前面講台灣沒能力開發,後面又鬼扯使用者也能開發機台,好像沒有技術難度一樣,前後矛盾,好棒的精神分裂症狀,可以給醫學院學生當教材範例了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9:36:00
我們有代溝,你一直用現狀跟我討論,我討論的是未來的可能性,漢翔A team放棄評估因為他們不完全是製造商。CNC工具機也是一樣狀況,有製造商開發的機台,基本上性能會比較好,我用這個概念,挪到3D列印製造商身上,如此而已。台灣就是沒有高階設備製造商,所以在3D列印的議題,只會看成本,量產,速度,短期內當然追不上CNC工具,但從另一角度看,我舉最可能採用的流體機械,包含泵,閥類好了,材料的使用節省,內部流道設計,葉片最佳化,還有減少接口使用減少VOC溢散,都是可以使用3D列印方向,其他如second source零件供應,我一開始就說合併使用,創新開發流程,都可以是使用方向,你腦補我的話指出非取代CNC不可,我是這樣的意思嗎?再來我說了,台灣雷射實力是關鍵,目前差距國外廠商很多,連車尾燈都看不到,所以放棄機台開發的結論是明智的。那中興電工是天方夜罈,你不知道他們有機台,且賣給漢翔嗎?中興電工身為重點產品的使用者,自己開發機台是不是很適合?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9:40:00
我和只會妄想的傻子一直有很深的代溝。今天3D列印的問題就是強度不夠、速度慢價格高,這些問題都沒提出解決方案,鬼扯啥配合啥未來都是放屁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9:41:00
你連高階設備跟低階設備的分別都不清楚,要喔怎麼繼續。你又跳回3D列印目前缺點這個問題,所以不改繼續區研發,誰來研發,我已經講這麼清楚,你繼續無視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9:42:00
哎呀,又來個新的啥高端低端的鬼扯啦,轉移話題這招是基本詐騙手法之一喔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9:46:00
要不要針對中興電工是天方夜譚說點什麼,你不知道,正代表你對產業的認知有限。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9:46:00
再怎麼繼續研發,粉體燒結材料的強度也不會比原材料好,價格也比原材料高出許多,這個是物理限制,是有人小叮噹看太多,妄想丟錢下去研發就能逆轉物理定律,不對,講妄想還太客氣,應該是奇幻幻想了你自己精神分裂的幻想,別拖中興電工下水,它們可沒有去玩3D列印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9:55:00
但是傳統減法加工設計,複雜的幾何圖形無法加工,現在不是比誰強誰弱,如果我只須耐壓100 kg/cm2, 溫度300degC內,這就不用非得用上最耐高溫或是耐高雅的材質來克服,這裡反而需要的是特製化需求的應用,你一直不懂我在說什麼,老是用材料的界限來定義兩者工法的差異,我一開始就說追求材質極限不是3D列印的目的,你的領域是這個,我的不是,所以這是我們的代溝。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19:56:00
又來了,前面我也講過3D列印只有在複雜多曲面零件有優勢,你不抄襲我的話是會死嗎?沒事哪個白癡會把所有零件設計得複雜的要死,非得要3D列印?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19:57:00
我上面提中興電工是使用者發展CNC這個概念來套在GE與西門子發展3D列印設備身上,只有使用者猜能設計好的工具這個概念,你又在鬼打牆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20:00:00
前面就講過,特製化就是小眾、少量、市場小。靠北,前面我講過的東西你花了一個禮拜才吸收進去,然後現在像鸚鵡一樣重複講出來幹嘛?去寵物店找隻鸚鵡還比你有見地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20:01:00
誰抄你的話,你講的有些OK,我就不反駁,這交抄襲你,那就都給你講好了,更何況這個市場也不小,你認為小,那只是你自己認為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20:03:00
德國那個電廠一年也只有更換不到50片的Vane,你只靠這個訂單就準備等死吧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20:08:00
吸收,你講了什麼讓我吸收?浪費我時間在解釋,如果不想讓其他版友被你狹隘的觀念影響,我才懶的解釋。你連特製化,小眾化的設備是什麼,恐怕你自己根本不知道,對我而言 我說過,這不是小眾市場,這是高階設備市場,這是一個設備從幾百萬甚至10幾億的高階設備市場,以流體機械為主,台灣從業人員不多,這也是我推薦未來學機械從事的方向,畢竟這領域的待遇較高。一個電廠50片,全世界有多少電廠,一個流體設備商,買3D列印機台,只為一個德國電廠?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20:16:00
有幾十間電廠的生意,就直接開脫臘精密鑄造的產線了,哪個白癡會用昂貴的3D列印?就是因為量太少,使用DLM才會相對便宜一點這個前面我也講過,你還要再花一個禮拜才能吸收再鸚鵡嗎?GE在噴油桿這個特殊零件就能回收成本,它買這個技術可以別人買來,是要拿來印啥零件?對了,NASA印的那個turbopump,原本是打算裝在RS25上面,未來負擔NASA主要發射任務的SLS計畫也只需要16具RS25,這不叫小量,什麼才叫小量?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2-05 21:09:00
angre大我說真的 妳有空從頭看看你之前的論點吧你自己的論點已經自己修正過很多次了 說真的你自己的核心都已經失焦了... 如果你只是為了要"講贏" 而不是為了搞清楚 他是什麼東西 說真的在凹下去沒有意義...3D列印的優勢 就是吃掉目前加工技術吃不掉的東西 那市場不至於很大 搞設計的為了便於組裝跟維修拆卸東西大體不會太複雜 在這一塊領域 3D列印吃不到甜頭 精度或許可以克服但是強度 產速實在是不用想了... 要大量生產很多東西開模去跑就結案了 你一直在講未來 就是一直在講廢話 什麼東西都推給未來 什麼東西都推給其他公司 說真的要討論技術 不不是這樣討論的 說句更難聽的 機械業本身夠廣 被你一個門外漢說我們不懂... 說實在的你要自我膨脹到什麼程度? 機械業本身夠廣 妳真的有認真把加工跟製造的東西先翻過一次嗎好好的想一想他的利基在哪 再好好想想要怎麼跟人討論這個問題 我想在座沒有人會反對他有前景 但是我也相信如果你覺得他是仙丹妙藥 我想應該會有不少人有意見 你不能無視他的缺點 什麼都推給未來 什麼都推給其他公司 討論技術不是討論政治 出張嘴就好... 至於討論的態度跟口氣... 我想你還是改一改吧 自以為是又拿不出東西 在技術討論這一塊根本活脫脫就是給人看好戲的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21:44:00
修正什麼,我一直以來就是用導入,甚至取代比例CNC工具機比例,來討論製造流程ewings聚焦在航太,我拓寬應用範圍到電廠跟石化設備,一般產業當然有機會導入,但就像多數的人說缺點這麼多,量產能力又不夠,以一般產業機械來說,大概也只剩汽車業有機會導入,這是現況。修正說法是你們吧,從一開始說沒前景,到上面你說沒人會反對他有前景,到底是誰在修正?我在這裡一直不想提出材料限制,是因為這是可以突破的,關鍵在於雷射技術,但材料的極限並非用於定義一個產業的需求,有些產業並不需要這麼高階材料,反而是流體力學設計部分,讓某些性能侷限在傳統加工技術,所以我才提出來讓大家討論。可惜在台灣有立場問題,多數模具製造以傳統製造方式為生,這是台灣加工業的根,有些人反對導入的立場在此。再來,講使用者才是真正懂得設計工具,並不是侷限在3D列印,CNC加工亦是如此,台灣如果要走到高階加工機台的市場,跟終端使用者是脫不了關係。我一開始都是用手機發文,我輸入慢有些話講的比較不完整,可能因為這樣讓你們有閱讀障礙。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6-12-05 21:50:00
隨意 反正速度 強度 溫度 你自己丟一個解決方向出來理工的東西很簡單 要說服人數據交出來 我想知到哪裡必死我敢跟我家老大推新機構 我東西沒整組生出來9成被送回家一樣的標準要求你 應該不過分吧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21:59:00
以為雷射功率加強就能在材料強度突破?這又是吃了大麻還是啥?DLM就只是粉體,強度再怎麼樣都不會超過粉末冶金,材料緻密度根本沒得比,而且如果不是內部有複雜孔洞的零件,DLM做得到的零件粉末冶金一樣做得到。把3D列印講的和神一樣,只是欠打臉而已多曲面零件來說,鑄造可以幾乎全部應付,包括內部有多孔洞的,只是量不夠開產線不經濟,目前只有這個小縫隙讓3D列印可以發揮,而且在稍微需要強度的地方,3D列印就掛掉。NASA試印turbopump也只是印那個外殼,裡面的turbine disk根本不敢用整個計畫十多年,一年不到一個turbopump的外殼,這種沒有經濟規模的東西才輪得到3D列印,然後裡面需要強度的零件,只能硬著頭皮高價來做。像雅利安火箭或是共匪的長征,每年要消耗百多個,直接整塊鑄造加工了,誰和你用貴鬆鬆的列印?說流體機械不需要特別強度的,我實在很想嗆你是文組的嗎?就算是一般的大樓用水管,材料強度都比一般同樣的塊材高,就連漁船用的螺旋槳,材料強度要求遠遠高于一般的結構材料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5 22:13:00
討論口氣與態度是我後來認為你們無心討論,我才話越講越尖銳。不要只會貼標籤,把別人當設備商或是中國製造商,我一開始也不把ewings當學生,耐心的一點一點提示你們,不要把新科技講的這麼死,你們focus在航太,我延伸到更多領域,這不是小眾市場,只是你們沒想到而已,更何況你們都不是這個領域的人,在跟我談設備加工技術,你們給我的東西,一點養分都沒有,都是現有的東西,反到是我提出來的,哪一個不是趨勢,我看不慣你們把這些研究單位批的一文不值,好像你們最厲害,別人在這領域努力的都是笨蛋一樣。再來傳統加工目前正遇到前所未見的挑戰,如何應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絕對不是說,決不可能,然後用本位主義保護住自己的領域。好在漢翔組了個聯盟,至少航太業還有可為之處,其他產業呢?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5 22:23:00
啊你是讀過幾篇3D列印的論文?有沒有200篇?你對3D列印的認識比科學雜誌的記者還差,拿學術研發單位出來當擋箭牌,講得好像研發單位是小叮噹可以違反物理法則一樣,這種踢皮球的爛方法看多了要陪你鬼扯啥產業,那也可以,麻煩你講一下,石化產業憑甚麼要用4倍價格,買一個用高階材料印出來,強度只卻和便宜材料一樣的零件?同樣是鈦合金,3D列印的原料價格是塊材的1000倍,印出來的東西強度最多只有鍛造的一半,請問哪個白癡會拿來大量量產?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0:59:00
你把成本講的差這麼多,你是做幾個?如果只做一個呢?差多少?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01:08:00
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一般水管不是用抽拉的嗎金屬強度本來就很強了,除非特殊需求應該不需要特別處理吧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1:12:00
我只講鈦合金,葉片設計非耐壓件,你搞錯方向,殼體才需要耐壓,我只focus在特製件,你知道石化設備設計年限嗎?25年,想買零件卻買不到時,原廠報的天價,不就是零件市場潛在應用,更何況還有最佳化設計的應用。你知道冷卻水塔的葉片也可以最佳化設計,可節省的電費每年高達數百萬,怎麼做?事實上石化設備大多都不是客製化設計,在節能這個議題下,發展的狀況很夯,我說過最佳化設計是一個市場,並非要使用最佳的材料,比耐壓耐高溫,又不是每個行業都用航太設計為基礎,我前面說你只focus在航太,你講的我沒反駁,總之有商業頭腦的人是懂得用工具的人,每個工法都有其市場在,用成本分析,太狹隘,更何況成本也沒你想的差這麼多,這是業界現況,你可以多涉略,我們再來討論。管線設計是減少接頭的使用,以免洩漏的產生,耐壓只是基本規定,成本高又如何,石化廠怕的是洩漏啊。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01:18:00
買原廠有原廠的好處,是有原廠的材質證明,如果是台廠的台灣的工檢還不是很完整,出問題要誰扛呢?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1:19:00
你就算論文讀1000篇,不去業界看現況,論文都是白讀的。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01:21:00
你說的接頭是Flange吧?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1:21:00
樓上,台灣copy滿天飛,廠長第一次要你買原廠,第二次就會要你自己去找second sourceunion接頭我還聽過某大廠要自己開copy parts的公司呢?這年頭買零件要原廠付材質證明的廠商不多了,你知道所謂原廠零件,事實上都是找大陸鑄造的,原廠是不會給你材證的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01:27:00
多多少少要啦,要不然連內部稽核都不會過有的鑄造的品質不良,銲一銲就裂開了也有管的母材內部有氣穴,切開的時候發現一個洞一個洞的那些__鋼甚麼都也都有材證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1:30:00
所謂原產地製造,多數指的是比如assembly in USA,想要材證,合約要指定,但總價高30%,這時採購就會Q你,某某廠用印度製好好的,為何你要指定美國製?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01:31:00
作工程就是哪一天背黑鍋都不知道,做好文件保護自己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1:31:00
所以工廠witness就很重要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01:32:00
不需要材證,品管、稽核不說話嗎?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1:33:00
有辦法背負壓力,力抗採購,才是一個好設計者,但現況,大陸的鑄造技術越來越好,反而歐美的常出狀況。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01:33:00
工廠很難管的到.........直接要他提供證明背書最安全設計者不用管那些事......那種異常不在設計的變數裡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1:34:00
你的材證用在新建廠,工程公司所需,等到工廠移交給業主時,業主會因為操作成本,選擇大陸,印度製,甚至現在還有越南製。那時,材證就被忽略了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01:41:00
我有聽說廠主的扯事過......不能提...會被整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01:51:00
nemies你是在工程公司負責設備,所以可以直接指定最高等級,以免麻煩,如果公司因為對手降價,導致整個專案需要再降10億,要怎麼辦,從哪邊省,製程欲度縮減,設備無謂的測試就不用了,還有QAQC所需要的文件要犧牲,你就會知道,要拿捏這些東西,很不容易。為了就是拿到案子,有經驗的工程師不是什麼都得要求最高等級以求設備出問題不要背黑鍋,而是要去判斷哪個解決方案是最有利的,這樣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作者: JazzyKit ( 淡)   2016-12-06 02:37:00
為了爭贏而爭 0不膩嗎?(茶
作者: xsoho (solo caffe)   2016-12-06 08:37:00
出過事才要求買保險吧,這時候價格就不是唯一考量還是e大不須再回文了 ,一直避重就輕鬼打牆狀態,單純就只是詭辯在爭面子而已 XD反正物理辯不過就推到不懂商業模式,這樣就沒完沒了
作者: powerking01 (力王回來了)   2016-12-06 12:38:00
3D列印相關成本沒有降下來一切都是空談,還有關於鑄造,現在有保麗龍模相較以前成本下降非常多了,最適合特殊生產,或者如你所說維修品,3D列印真的沒辦法取代目前製造工法,感覺某A不是廠商不然就是相關研究員,工研院?如果看到大家抨擊自己研究難免火氣大,科科。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6 13:12:00
石化工業的幫浦需要符合API規範的標準,原廠零件是認證過所以貴,居然有人直接要拿未認證的3D列印自製零件去裝?這篇記得備份一下,下次有像老先生頭七那樣燒工廠給他時,先抓那個傢伙去審問。怎麼連這種基本工業標準安全規範都直接無視?而且石化工業建廠規範就有要求使用標準化工業零件,還會搞到斷料?這樣的工程師和採購應該先辭退才對。就連中華民國國軍,一款飛機操作了35年,上面一堆特規件,也沒聽過會買不到零件。而且3D列印怎麼樣也不會比較便宜,就算是鋁材,粉末的價格也是塊材的30倍,製造良率不到2成,印出來的東西有時還會一摔就碎。一個簡單的離心壓縮葉片,用3D列印,價格堪比鈦合金,強度和鋁材差不多。3D列印現在在鈦合金那邊還稍微可以,因為NC加工比較慢,但是再過五年cryo machining專利就過期了,用這技術削鈦合金比現在削不鏽鋼還快。一樣用鈦合金,有強度更好價格更便宜的加工機,哪個白癡要用3D列印講3D列印提升流體機械效率就更好笑了,搞流體力學的早就弄出效率99%以上的壓縮機和葉片,問題就在于材料強度不夠,拉到高AR時葉片會氣彈顫震,整片斷掉。用了強度低的3D列印,反而要劣化設計,防止材料斷裂,效率更差
作者: nemies (...)   2016-12-06 14:05:00
效率99%的壓縮機長怎樣,好好奇......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6 22:28:00
我笑了,API認證,樓上在工程公司的大大,要不要教他們一下。API 610標準是什麼?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6 22:52:00
也先別講啥啦,光是有人白癡到覺得某個幫浦裡的零件,隨便一個人用3D列印弄一弄就能裝上去順暢使用,這種蠢貨我是覺得快把他開除比較實在
作者: shihchinlun (stone)   2016-12-07 10:10:00
所以看了這麼久,門外漢我還是不懂為何不導入3D列印台灣產業必亡
作者: nemies (...)   2016-12-07 10:20:00
我也不知道啦~~ 我去吃便當的其實...有些是用高週波處理的......分子結構就改變了
作者: xsoho (solo caffe)   2016-12-07 17:25:00
再回頭看推文前兩行到渦輪葉片超展開...有人知道嗎?為何臺灣產業必亡呢?
作者: JazzyKit ( 淡)   2016-12-07 18:55:00
亡的是偏見 文人相輕
作者: xsoho (solo caffe)   2016-12-08 00:28:00
若 Elizabeth 這類人大增可能會亡,比較缺 Elon 這種人
作者: angre (藍天白雲任我飛)   2016-12-09 16:35:00
http://www.bloodhoundssc.com/超音速車,團隊利用3D列印製作部分零件,使速度突破極限創新製造程序,才有機會顛覆現有技術壁壘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6-12-09 16:48:00
啊不就是SSC只有做一台,開模不划算,才使用3D列印,講一堆唬爛的廢話幹嘛?
作者: daywalker (請大家重視全球暖化)   2016-12-11 14:31:00
有人真的病的不輕,坦白說沒有那家公司下的決策是一定保證有利益,舉GE真的瞎到爆,等你是GE高層再來講,不用在那自問自答,另外3D列印沒這麼神,製造的原理要搞清楚,不然會鬧笑話,你學經歷應該不怎麼樣,感覺的出來概念和邏輯很差。
作者: JazzyKit ( 淡)   2016-12-12 19:46:00
竊以為 跟自以為是有很大的不同 活在自己的象牙塔夠了嗎?https://m.youtube.com/watch?v=KJRUve9V5dM下ㄧ個機械十年在那鬼扯貓毛的沒那個能力就回去士農工商 還下一個十年哩
作者: nemies (...)   2016-12-17 02:01:00
我大概可以猜到原po是在哪一間公司,學歷可能贏推文很多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