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美援變通膨 美軍吃喝中國埋單

作者: ntnurod (rod)   2013-07-21 02:07:12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第十三軍長石覺認為:
: : 4D、89D、23D、110D、20D、22D、81D是比較老練的部隊
: : 91D、193D、T16D、R11D裝備訓練已告完成,但未經大戰陶冶
: : T27D、N29D、T55D、N42D、N43D、N44D、117D皆為新成部隊,裝備訓練不足
: 暫27師原是國軍﹐1940年降日﹐在1942年反正編為暫27師。
: 新29師1942年編成。暫55師1943年春編成。
: 新42師﹐即原獨立第15旅﹐1940年編成﹐隨後即參加1941年豫南會戰。
: 117師﹐由1940年黃橋戰役117師剩余人員重編。
: 除了新43師、新44師為民團部隊查無淵源﹐其他最少也成軍一年﹐
: 甚至暫27、新42、117都已經歷過多場戰火。
還是老話一句,請問出處?
你後面就講了,國軍番號改來改去,成軍時的這些番號不一定跟1944年的這些番號就是同
一支部隊。孟良崮前有整編第七十四師,孟良崮後也有整編第七十四師,這兩個是同樣的
嗎?舉個例,所謂1942年成軍的新29師是康澤別動隊改編的,隸屬第六十六軍參加第一次
遠征軍,結果失敗潰退後被取消番號。暫55師也是原遠征軍第六軍被取消番號。(據宋希
濂回憶,鷹犬將軍上,頁224-225)。比對一下《國民革命軍發展序列》裡1943年跟1944年
第一戰區的戰鬥序列,僅列出有爭議的地方(事實上其他軍番號跟下屬的師番號完全一樣
,只有這部份有變),紅字是石覺說新編的部隊。
1943.4 1944.4
第一戰區(部份)
31AG:
13A(89D、110D、N1D) → 13A(4D、81D、117D)
29A(91D、193D、T16D) 29A(91、193D、T16D)
85A(4D、23D、R11D) 85A(23D、110D、R11D)
78A(N42D、N43D、N44D)
T15A(T27D、N29D)
3AG:
12A(20D、22D、81D) 12A(22D、29D、T55D)
1943年這些師番號既不在一戰區的序列裡,大部分也不在其他戰區的序列裡(如前述新29
師與暫55師番號相同但並非同一部隊)。十三軍軍長石覺說是新成立的。那你現在提出,
這些部隊可能是更早以前成軍的(又無出處),也不知道是從哪調來的。那我只能說,證據
力不足以駁倒石覺的回憶。
後面你講得實在太散太長,我直接在這裡統整,以免破碎回應:
一、「豫湘桂一定敗,與遠征軍無關」
我一向覺得歷史,尤其架空歷史不能說「一定」。所以我只說可能性。我之前講遠征軍去
豫湘桂可能大輸變小輸,但也有可能小勝。說不定反包圍衡陽就把日軍打退,使其喪失進
攻能力。你這邊一直講「一定會輸」能說得準嗎?太多可能性了,衡陽保衛戰本身已經重
創日軍2個師團,如果遠征軍再由外包夾,勝敗還在未定之天。
你說豫湘桂跟遠征軍無關是因為不是從豫湘桂戰區抽調的。那只是「不是近幾年抽調」的
。除非你一定要把兩者分開來算,視為毫無關係的個體,那才無關。我1942年調了兵力走
,雖然挺過了42年、43年,可是44年兵力不充足,敗了。不能因為42、43年挺過了就說44
年兵力一定夠,一定不需要42年抽調的兵力。
二、「中印公路通,國府不會亡,就算全敗,也能到緬甸東山再起」
這裡事實上已經跳脫史實了,只是你個人的想像而已。史實上的確有豫湘桂跟滇西之爭,
不過這個論爭的論點從沒有「可以到緬甸東山再起」這項。昆明掉了之後,30萬殘敗國軍
可以到緬甸重新整訓云云,只是沒有根據的奇想。首先,昆明陷落,中印公路就斷了。國
軍只能爬野人山去緬甸。就算真給你撤到西南不知道哪來的30萬人,翻過去又能剩多少?
再者,美國人何必幫你重建這批國軍?一個有牽制大量日軍能力的中國戰區就只能分到租
借法案的零頭而已,何況是敗殘之軍?再加上反攻也不一定需要這批軍隊,以美國重歐輕
亞的全球戰略,自由法國都沒有在諾曼地登陸扮演要角了,中國軍隊更不可能。更何況美
軍要攻德國一定先解放法國,要直接登陸日本根本不需要中國。
就算真的訓練出10個新1軍,那就整體戰局來說更不可能有多大影響。易守難攻的滇西加上
中南半島的雨季,就算中英美想反攻,難上加難。再加上只靠10個軍,對於廣大的中國戰
場還是微少的兵力。再者就你自己說的兵力調度問題來講,日本豫湘桂全勝,把國府趕到
緬甸去了。擋住不讓國軍反攻只需要一部分兵力,其他兵力完全可以抽調出來運用在其他
地方。這就是維持中國戰區的重要之處,如果沒有這個好處,美國根本沒有理由武裝國軍

三、「守未必湘桂,攻必定滇西」
首先,如果你有仔細看我7/12的4737號文章的話,最後一段我就說了,「光靠英印軍跟駐
印軍,不需要遠征軍,多花幾個月也可以打下緬甸、打通陸路。」即時性?遠征軍5月渡
怒江的時候,豫就已經敗了,也有情報說日軍要打通大陸交通線了。這不就是即時性嗎?
所以早就不是「萬一」了,是現在進行式。再說,你用「中途島-夏威夷-舊金山」來比「
河南-湖南-桂林」比喻不太洽當,光是距離就差了好幾倍。還是拿我之前海獅的比喻來說
好了,你不能用「美國」不去大西洋打狼群來比喻中國不出兵滇西,美國又沒有本土被登
陸的危險。相對的,英國本土的危險性是立即的。(當然,你可能會說,反正英國有幾千
艘船可以開往美國,可以說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不列顛打輸了當流亡政權到美國再反攻
就好。」)守住本土當然比什麼都重要。國軍大量部隊被牽制,有預備隊還是可以彈性防
禦的,更何況已經知道對方要攻湘桂,那當然守湘桂。預備隊的彈性防禦可以看新6軍,先
是44年11月空運雲南霑益準備防禦昆明,45年又空運芷江做為湘西會戰預備隊。你難道會
說不能預設湘西會輸,就不派預備隊嗎?
另一方面,滇西那點微小的只守幾個據點的日軍兵力,根本不需要遠征軍去滇西,駐印軍
就可以解決了。更何況史實上史迪威打完密支那之後就不讓駐印軍繼續打八莫,原地休整
了兩個月之久。讓駐印軍攻滇西,遠征軍守湘桂,兩全其美。這裡又說什麼「只有滇西是
我想攻可以攻,想不攻可以抽調兵力」。那何必一定要1944年派遠征軍攻呢?之前一直講
滇西必打,可是打到一半戰略目標還沒達成就得抽調兵力就是戰略錯誤了。又抽了多少回
來?講得國軍全部卡死不能動一樣,那是錯的。湯恩伯部隊從第一戰區豫中會戰後到關內
整頓,桂柳會戰就出現在戰鬥序列中,是為最後的預備隊,包括孫元良的29A在獨山擋住
日軍。我前文就講這是一個國軍內部的中央軍因素。
四、輸血論
說穿了,滇西緬北的價值還是在中印公路上。不是什麼「打贏了可以抽調兵力」、「打通
了讓國軍打輸時跑到緬甸,立於不敗之地」(就已經敗光了還不敗之地...)史實上滇西緬
北跟豫湘桂這個爭論只存在於駝峰航運與中印公路之間。如以前在DH版所述,駝峰航運高
出中印公路很多。要輸血,未必要打通中印公路。至於你都講說不輸血就會死了,怎麼還
提了一個「就算死了也沒關係,還可以投胎另起爐灶」的講法來證明滇西緬北的重要?
太平洋離美國比印度近多了,你完全沒考慮到。史實上,中印公路打通之後還要發動一個
躁進作戰,以阿爾發計畫整訓部隊反攻廣州或沿海任一出海口。因為海運的運量比駝峰跟
中印都來得大。
唉~滇西緬北簡單談到這裡吧,有想到什麼明天再補充。別的不說,「中印公路打通之後
可以讓國軍逃到緬甸反攻」這個觀點實在太天馬行空,虧你想得出來。
: 但我想說的是﹐這與滇西緬北跟豫湘桂的重要性孰重無關。
: 我既然不會因為與你戰略重要性觀點不同﹐就否認自己引用的豫湘桂資料有問題﹐
: 那麼也就不會因為引用的豫湘桂資料有問題﹐就不反對你的不同觀點。
我很佩服你願意承認資料的錯誤,但是這段實在就證明你的預設立場。你用來佐證的資料
錯了,那就表示你的觀點站不住腳了。我的資料是對得,那你是不是該接受我的立場?你
說不會因為資料有問題就不反對,那你就不是看資料而得出想法來反對我,是先有預設立
場再找資料,為了反對我的觀點而反對,那還有什麼好講的呢?
: 另外﹐補充一下﹐我認為當時在國內的這幾個國軍﹐都是國軍的精銳﹕
: 1軍、4軍、7軍、13軍、16軍、28軍、35軍、36軍、46軍、48軍、62軍、70軍、
: 73軍、74軍、92軍、93軍、94軍、100軍。
: 還有在昆明沒有參與遠征軍的52軍、60軍。
: 這些都不比參加遠征軍的部隊弱。
: 因此是不能說沒有了遠征軍﹐國內國軍就弱到不行﹐完全無法應付日軍的。
你這邊20個軍,加上遠征軍7個、駐印軍2個,總共29個。1944年4月國軍有115個軍(據國
民革命軍發展序列)就是說國軍有四分之一都是精銳!你既然認為國軍是如此的精銳之師
,那我也沒什麼話好說了...
作者: blurry (今生今世)   2013-07-21 03:32:00
中華民國在緬甸聽起來比中華民國在台灣牛逼太多啦~~
作者: kim123boy (秋風五丈原)   2013-07-21 05:55:00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13-07-21 10:16:00
只能大推了!看到N大的文,實在是一種享受啊~
作者: STUKA119 (等待I believe)   2013-07-21 15:35:00
那些部隊的確都堪稱精銳啊!只是跟N1.N6C不在一個量級而已1個軍有36門山野砲的部隊絕對比只有8門砲的軍精銳很多啊又,上頭漏數了18及66C吧
作者: kk103 (以兼易別)   2013-07-21 20:23:00
話說我印象中駝峰中印公路合起來的運量也不夠付中國戰場所需
作者: Kplt0083 (摳男同學)   2013-08-14 17:48:00
推口合特魚曼(空一木各) "大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