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評書青鳥 從七匹狼到張雨生 瑪莎演講側記

作者: cutenelly77 (潛水)   2018-11-01 23:32:57
【評書青鳥】從《七匹狼》到張雨生──五月天瑪莎談自己的次文化啟蒙
發表於25 十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https://i.imgur.com/BKw6LvJ.jpg
▲Photo Credit:青鳥書店
作者 青鳥 Bleu & Book |書與青鳥,在複雜紛亂的塵世中,從書本的青鳥進入靈魂獨處
的世界,思考書跟現實的連結、人和作者的知識脈絡並深入自我,從中譜成一幅澄澈靈魂
的意象。書店原始建築的三角形窗,傳遞一個人無法獨自生存的,需與大自然孕育共生,
青鳥能穿越其中並互補於不同層次裡,在面臨世俗環境中始終堅守信仰。讓閱讀重新定義
自己的靈魂,讓書店因獨立而自由。
側記/尤騰輝;攝影/柯鈞彧、鄭唯云
文:
每個青春期躁動的靈魂裡,都有一股追求獨特的慾望。青年們觀看、聆聽不同的思想、書
籍和音樂,藉此餵養自身對世界與知識探索的渴望。這個時期所接收的次文化涵養,形塑
了青年面對世界時的姿態。
陳德政策劃的《我們的1990s──重回那個自由躁動的年代 Memory Tapes Rewind》系列
講座來到了倒數第二場,同時也是最賣座的一場,迫使活動從青鳥書店改至容納量更大的
華山二樓拱廳。
原因無他,這場名為〈我如何成為一個90年代青年,談我們的次文化啟蒙〉的講座,邀來
的正是五月天的Bass手瑪莎。
陳德政與瑪莎兩人年紀僅間隔一年,同樣喜歡搖滾樂,卻以不同方式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
音樂。成長於同一個時代下,同輩的情份讓兩人的對談互動更加直接,冷不防的嗆對方一
句,讓整場講座摻了許多帶有綜藝成份的笑料。
講座開頭,陳德政回顧了系列講座的各個主題,於簡報上秀出一張1998年政大搖滾社期初
演唱會的節目單,演出的樂團除了五月天,還有拖拉庫與後來變成阿飛西雅的Nipples,
以現在來看,樂團陣容可說十分堅強。
「那是我,主持人德政。」當年大二的陳德政,回溯起與瑪莎的第一次交會,他將冊子翻
到介紹五月天的那頁,指著其中一行字:「重點是曲風:些許的頹廢。」這個珍貴史料裡
無厘頭的介紹被這麼調侃一番,讓眾人近乎笑倒。
回想此次找瑪莎談90年代次文化啟蒙的緣由,常在臉書上分享自己音樂、電影愛好的陳德
政,發現瑪莎時常會在他的動態默默按讚,原來兩人不只成長年代重疊,品味喜好也相近

陳德政寫信邀請瑪莎,請他挑選喜歡的專輯、電影,並以本土和西洋為分界,最後再來一
場難忘的演唱會。不選還好,結果一選下去就一發不可收拾。
「我原本覺得這很簡單,我想到什麼我就寫起來就好。結果沒那麼簡單,你真的在找的時
候,你會忽然所有的回憶都湧上來。」瑪莎解釋腦內所浮現的甜蜜焦慮,包括那時期的所
思所見,以及哪些作品對自己影響最大,「你會發現,我挑這張不對,那張也好厲害,然
後你就整個陷入回憶的漩渦。」
九零流行音樂的起點──《七匹狼》
攤開瑪莎與陳德政各自羅列的青年啟蒙清單,從電影、專輯再到演唱會現場,洋洋灑灑總
共近六十個項目,而追溯到最早接觸的文化產品,陳德政與同輩友人有著共同的記憶,「
跟同輩人在談小時候聽流行音樂的起點,其實很多人都從《七匹狼》原聲帶開始。」
「我還記得那個年代,如果這部電影你沒有去看,套句那時候的說法就是:你就落伍了。
」當時的瑪莎國小五年級,要說約會談戀愛似乎還尚早,因此朋友做什麼,他也一起跟著

《七匹狼》這部電影上映時,瑪莎跟著同學坐公車到內湖的戲院一起去看,買的還是沒有
座位的站票,但這無法影響他看完電影的熱血沸騰情緒,「你沒有看過這樣的一部片,裡
面有這麼多會唱歌的人,重點是裡面的音樂都還很好聽。」
對陳德政和瑪莎的世代,偶像崇拜這件事多是從《七匹狼》開始。對陳德政而言,《七匹
狼》特別的地方在於,這是台灣解嚴後第一部經過精心的計算和規劃的偶像電影,「當時
《七匹狼》的製片是飛碟唱片的創辦人彭國華,換句話說,等於就是飛碟的歌手被設定成
不同的電影角色。」瑪莎接著補述:「它是蠻重要的一個異業結合,在推廣這個唱片音樂
的時候,透過電影的結合讓歌曲的流傳,大家對歌手的認識會更全面。」
「它是一種跨媒介的形式,讓歌手的身分不只是歌手,同時也是電影明星。當然你說王傑
、張雨生的演技如何,大家不太會在意,」陳德政認為,《七匹狼》在商業上的成功,在
於聚集眾多歌手的同時,也賦予個別角色不同性格,「你去看《七匹狼》那部電影,應該
很難離開戲院後不去唱片行買張原聲帶,這太難了。」瑪莎也點頭贊同說,「這是個非常
棒的明星商品。」
「聽音樂和你記憶的連結是很深沉的,我一直記得〈永遠不回頭〉結束之後,就會接〈如
果你冷〉。當時每天抱著隨身聽,聽著卡帶,那些順序過了那麼久還是會記得。」陳德政
說。
2012年的超犀利趴三《團團團團團》演唱會,五月天找來了當初演唱主題曲〈永遠不回頭
〉的姚可傑找回來演出。陳德政認為這個亮點有著世代傳承的意味,但瑪莎謙稱是想找回
當初的感動,「東方快車其實已經好陣子沒有做公開的演唱,包括姚可傑大哥。可是我們
還是很想聽聽看那種高亢的嗓音在現場唱。那種小時候你在電影院聽過的感覺,在唱片聽
得那麼熟,如果你有機會聽到他站在台上唱,那會是很感動的事情。」
前陣子瑪莎半夜的電影台轉到正在播映的《七匹狼》,陳德政問他重看的感想為何,瑪莎
笑著說,「這個你很難用理智判斷。用理智判斷,就會覺得『這個真的好老派喔。』可是
問題是,你現在看你會覺得『那時候為這種東西感動真的好青春喔。』因為它就是你身體
裡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覺得搞不好你會對音樂這麼有興趣,那電影多少有很大的影響。

陳德政也認同瑪莎的觀點,「那個東西觸發了很多人。雖然說我們今天在談所謂次文化,
但次文化還是從主流文化而來。你沒有辦法只談一樣,這樣是不完整的。」
超越時代的音樂巨人──張雨生
《七匹狼》這部電影裡眾星雲集,除了王傑、東方快車的姚可傑外,還有當時甫發行出道
作《天天想你》不到半年的張雨生。五月天團員裡,包括阿信、冠佑和瑪莎,買的第一張
專輯都是《天天想你》。
瑪莎回憶這段記憶:「我記得我買這張的錄音帶是正版的,那時候的盜版錄音帶很多,正
版錄音帶一卷是台幣125元。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我在家裡算十塊跟五塊算了好久,是真
的自己花錢去買這張唱片,不是跟爸媽說:『爸你幫我買這個、媽妳幫我買這個。』所以
我印象很深刻。那張錄音帶我聽了非常久,聽到音質都爛掉了,後來又再去買一張新的。
聽得很熟,聽到什麼時候該換面都記得,本來聽到睡著了,聽到該換面就自己起來把錄音
帶換面。」
談到張雨生在樂壇的崛起,就不得不提1988年YAMAHA在台灣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熱門音樂大
賽。當時台灣剛解嚴不久,蔣經國總統在年初過世,這場熱門音樂大賽與其紀念合輯《烈
火青春》,造就了張雨生、姚可傑,以及邰正宵這幾位樂壇巨人。
「當時張雨生的團叫做Metal Kids金屬小子,他彷彿橫空出世,最佳主唱、最佳樂團全都
拿了,被製作人翁孝良相中出道。」陳德政認為這個時間點現在回去看頗為玄妙,張雨生
就像是後解嚴時代屬於台灣的全民偶像,「剛好一個強人時代的結束,青年文化就進來了
。」
1989年張雨生畢業於政大外交系,並準備入伍,當時的他在當兵前發行第二張專輯《想念
我》。當時服兵役時間長達兩年,被分發到藝工隊的張雨生,期間國防部還曾為讓他在台
灣區運動會唱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出動直升機載穿軍服張雨生到其閉幕現場。軍旅
生涯第二年,臺灣漫畫家曾正忠甚至以他為主題發表總共三集的《張雨生大兵日記》漫畫

退伍後的張雨生朝著創作人路線邁進,《帶我去月球》正是他退伍後的首張作品。陳德政
解釋,「這個裡面有一首歌叫做〈無題〉。張雨生有兩首〈無題〉,在《想念我》裡面也
有一首,然後在這張也有一首無題,兩首無題大家都可以去找看看。這兩首〈無題〉其實
就說著一個男生當兵前和當兵後,整個對音樂的想法都不一樣了。」
「幾乎是在他自己的籌畫之下所做完的第一張唱片。」瑪莎說,「他自己帶著他的歌和de
mo去L.A.,找國外的樂手製作、在那邊錄音整張唱片。之前的《天天想你》和《想念我》
都比較是在一個公司策畫的狀態下,收歌、邀歌所做的,他自己的作品比較少。」
《帶我去月球》裡,瑪莎自己最鍾愛的歌曲是放在專輯最後一首的〈我呼吸我感覺我存在
〉,「我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都會起雞皮疙瘩,詞寫的非常好,整個編曲包括後面的
吉他演奏,不是專業吉他老師,而是他以前在大學的時候玩吉他的朋友。大家在一個很ro
ugh的狀態下,進入錄音室,彈了一個很高難度的東西,然後我覺得那首歌的歌詞也講出
他心裡很多想要說的話。」
另外一張1993年的專輯《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則是瑪莎私心喜歡,卻相對不受大眾矚目
的張雨生作品,對瑪莎而言,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所謂概念專輯的製作,能夠如何去安排跟
區分,讓大家跟著音樂去理解在一張唱片裡歌手想要安排的東西。「他把一個學生的,一
整年春夏秋冬,他用了一個主題去串聯,而且有很多歌是他自己做的,包括製作的團隊、
裡面的歌曲。」瑪莎解析:「春夏秋冬四個主題的曲其實是一模一樣,可是他用不一樣的
編曲、不一樣的變化表現出四季。詞是每一個季節會有的感覺,跟每一個季節會發生的,
不管是景物或抒發,都短短的只有兩分多鐘。整張專輯春夏秋冬,到夏天結束之後,其實
整個就是一個學生從九月開學,一直到隔年的暑假你畢了業,你怎麼去適應這樣子的學生
生活。」
「有些作品,它在那個年代或許沒辦法讓那麼多人理解。也許時間過去之後,懂的人還是
會時常想起它。」陳德政試著去平反這張《一天到晚游泳的魚》相對不被重視的原因。
瑪莎則提出自己的觀點:「在那個時代,可能它對某些人造成了一些影響放在心裡,那些
人可能不是嘴巴會嚷嚷,就像我這種人。可是也許過了十年、二十年,它仍然會在我在寫
東西、演出、或者我在想一些音樂問題的時候。我仍然覺得,那時候聽得這樣的東西,會
給我很多想法跟啟發。但是它是埋在心裡的,不會讓我用嘴巴說,它就是淺移默化在我心
裡給我這個影響。」
「我相信現在有很多作品,它可能不見得大紅大紫。我相信大家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
見得在網路上或是新聞上,會聽到很多人有回饋,可是它如果是好的事情給大家好的影響
,放在某一個人的心裡,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會有不一樣的變化也不一定。」這也是
瑪莎認為,這張唱片對自己的意義。
「這張絕對是我的 all time favorite前五名,絕對不可能錯過這一張。」瑪莎指著投影
幕畫面上的那張《口是心非》,也是張雨生的最後一張專輯,「唱片出來的時候,一聽你
馬上就上癮。覺得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有人可以做一張這樣子的唱片?」
「我那時候聽到甚至覺得張雨生一定是瘋了。居然敢用唱片公司的錢,玩一張這樣子的唱
片。已經玩得超過我那時候對所謂的流行音樂唱片可以理解的狀態。」瑪莎驚嘆著。他細
數《口是心非》裡的樂手,有與他合作已久的鼓手豆子、Bass譚明輝、鍵盤手Koji桑,以
及混音師小K等多位老師級陣容,而裡頭的吉他則由張雨生包辦。
「他基本上是用一個團在做一張唱片。我曾經有機會跟譚明輝老師聊到我很喜歡這張唱片
。他說,那時候找了一個倉庫排了這些歌,大概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在倉庫編曲,那就是
玩音樂,然後最後再進錄音室,把這張唱片完成。」
從唱片的聲響質地、音樂底子,再到編曲與唱片概念,對瑪莎而言這是一張至今仍難對它
挑惕的唱片,縱使掛的是張雨生的名字,但《口是心非》就是一個樂團的共同結晶。但這
張唱片發行不久,張雨生於淡水發生了嚴重車禍,與死神纏鬥二十四天後離世,《口是心
非》成了絕響。
陳德政坦承自己時常想像著如果張雨生仍健在,現今的國語歌壇不知有何變化。瑪莎對此
保持著另一種想法,「我盡量不去想這樣後設性的問題,因為我覺得事實已經發生了。如
果這種問題可以很認真的被討論,大家也可以繼續去討論『John Lennon如果還活著會怎
樣?』、『Beatles沒解散會怎樣?』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那是另外一個平行時空的
問題。如果我真的會想,就把他們的作品再拿出來,就好好的聽。」
「我常常在開車的時候聽這張,有時很累的時候,你在想,你在做音樂,音樂帶給你什麼
樣的東西,或者是它的樂趣到底是什麼?我還是會很常聽這張。因為我會聽到很純粹、原
始,沒有經過設計的欲望。想要發表、創作、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欲望。」
專輯裡優美而含蓄的歌詞、一流的文案,以及每首歌詞前的一段歌曲概念引導文字,在瑪
莎的心目中不僅質量兼具,聽完唱片後情緒也很難平復。陳德政則為前述種種專輯所透射
的慾望做結尾,「總結來說應該就是,生之欲望。」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文章來源:https://news.readmoo.com/2018/10/25/181025-masa-01/
作者: lumandog (鱸鰻狗)   2018-11-02 02:22:00
作者: cpo1201 (cpo)   2018-11-02 06:19:00
作者: myway26 (天使惡魔)   2018-11-02 09:22:00
作者: ptlin (終於結束的起點)   2018-11-02 09:36:00
作者: WACLEE (MAYLEE)   2018-11-02 11:48:00
有看七匹狼+1 (遠目)
作者: Yelnats28 (live)   2018-11-02 18:30:00
作者: tmingda (快樂在於簡單)   2018-11-06 10:11:00
如果張雨生還在. . 真的是我常會想到的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