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列寧的騙局:扭曲馬克思

作者: panzerleader (卡廷1940)   2012-09-11 20:51:35
http://www.open.com.hk/content.php?id=358
編者按:我們鄭重推薦大陸理論學者寄來的這篇深入淺出的文章。要旨在於指出馬克思晚
年已經根本修正其早期的暴力論,明確肯定現代資本主義的理性發展,可是中蘇共黨惡意
扭曲馬克思,在二十世紀製造流血浩劫,其來源就是陰謀家野心家列寧製造的騙局
卡爾.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兩位學者終其一生研究政治學、社會學和經濟學
,始終都沒有自命「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晚年,有人命名「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清
醒地提出:「我只知道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也明確地指出:「我們沒有最終目
標。我們是不斷發展論者,我們不打算把甚麼最終規律強加給人類。關於未來社會組織方
面的詳細情況的預定看法嗎?您在我們這裡連它們的影子也找不到」;「共產主義不是一
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性學說,而是一種目的在於把連同資本家階級在內的整個社會從
現存關係的狹小範圍中解放出來的理論。這在抽象的意義上是正確的,然而在實踐中卻是
絕對無益的,有時還要更壞。」
此後,關於「馬克思主義」就沉靜下來,直到一九一七年列寧在《國家與革命》裡重
提「馬克思主義」。在這本書裡,列寧惡毒地歪曲、篡改、背叛了馬克思的學說,拋出一
個子虛烏有的「馬克思主義」。
以歷史階段論否定早期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為甚麼不認可自己的理論是主義,而只是學說呢?這要從它的起源說
起。
一,早期:
馬克思在大學裡讀的是法律,研究的是哲學和社會學,二十多歲就有著作面世。直到
一八四七年六月,他發表《共產黨員宣言》時,才二十九歲,可以說還是個十足的憤青。
當時資本主義還處於發展初期,工人勞動條件很差,收入低微,相對來說貧富懸殊兩極分
化。因此工人暴力鬥爭頻發。馬克思站在工人立場上,發表了工人階級用暴力革命推翻資
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理論。
在這個時期,馬克思幼稚地認為:「中間等級,即小工業家、小商人、手工業者、農
民,他們同資產階級作鬥爭,都是為了維護他們這種中間等級的生存,以免於滅亡。所以
他們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餘的階級都隨
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並主張「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

但是社會的發展卻出乎馬克思的意料,隨著工業革命了發展,採用了高科技的生產線
以後,無產階級的隊伍是越來越小了,而其它階級卻反而壯大了。
二,中期:
一八六○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歐洲開始蓬勃發展。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自動化生產
的普及,工人勞動強度大為減輕;隨著資本家的利潤提高,工人的工資和福利也相應的大
幅度提升,大大緩和了勞資矛盾,工人自然地放棄了暴力鬥爭。
這個時期,馬克思已經不再提暴力革命了,他主要精力用於寫作《資本論》。在馬克
思著作中,肯定和贊揚資本主義,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曾有一個斷言:「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
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在此,馬克思提出了社會發展的階段論,任何超越階段的行為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晚年否定暴力革命肯定資本主義
三,晚年:
晚年的馬克思,對自己的所有的著作進行梳理,反思自己以前的理論。當他想到:無
產階級奪取政權,掌握了生產資料以後,無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嗎?馬克思覺得自己的理
論不能自圓其說。而且他還看到,早期無產階級用暴力革命去爭取利益,除了付出鮮血和
生命,得到的依然是貧窮,資產階級反而越鬥越強大了。後來,工人放棄了暴力鬥爭,採
取了議會選舉的方式,不用流血犧牲,反而生活改善,政治地位提高。資產階級反而害怕
競選了。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期,股份制在歐洲已經普及,工人也可以購買公司股票,成為公
司股東,參與公司利潤分紅。這時的無產階級,已經不是純粹的無產階級了。馬克思於是
醒悟:股份制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一種創造,當它與競選產生的權力公有制結合在一起的
時候,就爆發了強大的生命力,生產力有了極大提高,生產有了數倍的發展。馬克思肯定
了股份制,認為股份公司「在資本主義體系本身的基礎上把資本主義的私有產業實行揚棄
」。
  據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及時地修正了自己的學說,否定了暴力革命,否定了推翻資
產階級,否定了共產主義。提出了資本主義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可能性:
  「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歷史做的還要更多
:它不僅消除了我們當時的迷霧,並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進行鬥爭的條件。一八四八
年的鬥爭方法(引者注:指《共產黨宣言》中說的暴力革命),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經陳
舊了,這一點是值得在這裡較仔細地加以研究的。歷史清楚地表明,當時歐洲大陸經濟發
展的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簡單的突
襲來達到社會改造,是多麼不可能的事情。舊式的起義,在一八四八年以前到處都起決定
作用的築壘的巷戰,現在大都陳舊了。如果說在國家之間進行戰爭的條件已經起了變化,
那麼階級鬥爭的條件也同樣起了變化。實行突然襲擊的時代,由自覺的少數人帶領著不自
覺的群眾實現革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無產階級的一種嶄新的鬥爭方式就開始被採用,
並且迅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原來,在資產階級藉以組織其統治的國家機構中,也有許多
東西是工人階級可能利用來對這些機構本身作鬥爭的。工人開始參加各邦議會、市鎮委員
會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選舉;他們開始同資產階級爭奪每一個由選舉產生的職位,只要在
該職位換人時有足夠的工人票數參加表決。結果,資產階級和政府害怕工人政黨的合法活
動更甚於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動,害怕選舉成就更甚於害怕起義成就。在羅曼語國家裡,人
們也開始愈益瞭解到對舊策略必須加以修改了。德國所作出的利用選舉權奪取我們所能奪
得的一切陣地的榜樣,到處都有人模仿;無準備的攻擊,到處都退到次要地位上去了。」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595─607頁)
完全可以和平手段實現社會革命
  恩格斯在《資本論》英文版序言中轉達了馬克思下述新的重要觀點:
  「毫無疑問,在這樣的時刻,應當傾聽這樣一個人的聲音,這個人的全部理論是他畢
生研究英國的經濟史和經濟狀況的結果,他從這種研究中得出這樣的結論:至少在歐洲,
英國是唯一可以完全通過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來實現不可避免的社會革命的國家。」
  馬克思為甚麼拋棄自己創立的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認為英國「可以完全通
過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來實現不可避免的社會革命」呢?因為當時的英國建立了現代民主
制度,共產黨有了進行合法鬥爭的政治環境。有了這樣的政治環境,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
就「完全」可以通過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即議會競選進行社會革命,有信心在競選中贏得
勝利。
  並且不僅是歐洲,在歐洲以外的其它地區如果具備了英國那樣的政治環境,也同樣「
可以完全通過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來實現不可避免的社會革命(指暴力的)」。馬克思並
沒有固守原來的結論,而是根據政治形勢新的發展,認真地修正錯誤,與時俱進地指明了
無產階級取得政權的新的道路。
  在現代,很多國家都建立了英國那樣的民主政治,並且經過一百多年的實踐有了進一
步的發展和完善,又何必還要堅持用暴力鬥爭奪取政權呢?共產黨不應是嗜血成性的暴力
論者,暴力革命創造不了新的先進的生產方式。超越歷史發展階段的武裝奪取政權必然是
揠苗助長,結果是對國家和民族造成深重的災難。
馬恩修正剩餘價值說和剝削論
  當馬克思恩格斯看到也有不少資本家破產的時候,他們就修正了自己的剩餘價值說和
剝削論。馬克思肯定了股份制,指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新形式,在股份制裡,資本與經營
已經分離,工人和資本家共同占有公司的股份,大家都是股東,實現了階級的融合。其實
,所謂剝削,是一種雙向的行為,資本家的資本不是從天而降的,原始資本也是由勞動產
生的,因此,資本也可以折算成勞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也是勞動。因此,當公司獲得
利潤後,如果進行合理分配的話,就不存在剝削。當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過多,就是工
人剝削了資本家,結果就是資本家破產;相反,才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結果就是貧富懸殊
,勞資矛盾激化,打擊工人生產積極性,工人就會跳槽,因此減少了資本家的收入。理想
的狀態是:公平分配,誰也不剝削誰。
但是,由於資本家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慾望,所以,靠資本家進行合理分配是很難實
現的,必須通過國家來調節,國家以私有制為主刺激生產,把蛋糕做大後,國家向富人徵
稅,越富者交稅越多,徵稅後對財產進行再分配。通過不斷的調節,總會到達一個理想狀
態:公平合理地分配,通過高福利,實現全民均富。為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民主社
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實質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混合的模式,為了保證生產資料公有制
部分不被個人掠奪,必須實行權力公有制,權力公有制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國家政府行使
行政權。這個權力的特點是被關在籠子裡,隨時接受公民的監督,這個政府就很難貪污。
民主社會主義認可普世價值,以人的價值為核心,保護人權、自由,實行多黨制,實施民
主憲政。
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創建了第二國際,第二國際的目標就是通過議會競選取得政權
,然後實現民主社會主義,恩格斯去世後,伯恩斯坦做了繼承人,在他的指引下,第二國
際在北歐取得輝煌的成就。今天,第二國際仍有九十多個政黨活躍在世界各地。
馬克思推崇人性和人的自由發展
馬克思學說的演變的過程,可以這樣表達:
暴力革命──肯定資本主義──歷史發階段論──非暴力選舉──民主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學說,通過認真地負責的修正
,實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把暴力革命、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公有制、共產主
義,統統拋棄。為甚麼他們有這樣大的轉變?因為他們把人性擺在第一的位置。他們強調
: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首要條件。民主制是人類的最終選擇。馬克思說: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
273頁)。
為了保證個人的自由發展,必須建立民主制度,所以恩格斯說:「老的政黨注定要滅
亡,老的套語變得沒有意義了,老的口號已被推翻,老的萬應靈藥已經失效了。各個階級
的有思想的人,開始看到必須開闢一條新的道路,而這條道路只能是走向民主制的道路。

概括來說,馬克思學說經過不斷修正後,完全符合普世價值,因此才有強大的生命力

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拋棄了的垃圾,甚麼暴力革命、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公
有制、共產主義,統統被列寧(1870─1924)撿了起來,經過一番粉飾打扮,命名為「馬
克思主義」。從此列寧開始了對愚昧的俄羅斯人們的欺騙。
  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偷梁換柱地將德國的哲學
、英國的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作為馬克思學說的「三個來源」,這樣倒「流
」為「源」。因為馬克思學說的三個組成部分雖然是「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
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當然繼承者」,但絕不是馬克思學說的三個來源」,馬克思學說的真正
「來源」在於當時的現實社會,及對現實社會的深入觀察、研究,在於當時風起雲湧的工
人運動。
  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到了腐朽的
垂死的階段;對被馬克思贊揚為向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過渡的「過渡點」「過渡形式」的
股份制,持完全否定的態度,認為股份制只是「食利國」和「食利者」的天堂,培養了工
人貴族,成為機會主義的溫床。完全否定了馬克思對股份制所作的科學分析和評價。
列寧崇尚暴力推翻二月革命成果
  他在《國家與革命》中無限誇大無產階級專政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認為「只有承
認階級鬥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用這塊試金石
來測驗是否真正了結合承認馬克思主義」,把無產階級專政的作用提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
。這實際上是把馬克思學說歸結為暴力的無產階級專政了,背叛了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和
平長進社會主義的理論。列寧對暴力如此頂禮膜拜,暴露了他反人類的本質,必然把社會
主義運動引入災難的深淵。
  他在《論歐洲聯邦的口號》一文中,由「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
律」得出如下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或者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
勝利。這個國家內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既然剝奪了資本家並在本國組織了社會主義大生產
,就會起來反對其餘的資本主義的世界,把其他國家的被壓迫階級吸引到自己方面來,在
這些國家中掀起反對資本家的起義,必要時甚至用武力去反對剝削階級及其國家。」這就
是後來被斯大林毛澤東等暴君們贊美的「列寧主義」,即所謂「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階段
──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其實質是徹底背叛了馬克思關於社會
主義的條件論的階段論,為其竊國大造輿論。
一九一七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遜位,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被推翻
,成立了以社會革命黨和憲政民主黨為主的各黨派聯盟俄國臨時政府。列寧如果是為國家
和民族利益著想的活,他理應支持二月革命。但是,他是個野心家和陰謀家。列寧歸國後
,發覺自己不能進入權力中心,他只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一個派別──布爾什維克(多
數派,二十二比二十的微弱多數)的頭頭。他為了竊取國家最高權力,提出《四月提綱》
,指出俄國革命必須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反對「資產階級
臨時政府」,並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極左口號。按照馬克思的學說,俄國當時的
狀況,資產階級還處於初級階段,只適合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憲政,發展資本主義,這樣才
能促進社會進步。
列寧利用契卡紅色恐怖殺人百萬
列寧為了達到卑鄙的篡位目的,欺騙工農兵,發動了十月革命,奪取了國家大權,成
了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新沙皇,俄國從此迎來連綿不絕的災難。
列寧登基後,首先限制新聞自由,打壓憲政民主黨。但是在各方壓力下,列寧舉行了
民主選舉,結果社會革命黨以明顯優勢擊敗列寧的布爾什維克。列寧惱羞成怒公然露出獨
裁暴君的嘴臉,狂叫:「依靠民意,但也不能忘記步槍!」於一九一八年一月五日解散了
在彼得格勒塔夫利達宮的立憲會議並逮捕了反對布爾什維克黨派的議員,靠槍桿子重新建
立由布爾什維克和左派社會革命黨組成的聯合政府,並用軍隊鎮壓了反對解散立憲會議的
示威者,隨後稱「一切權力歸立憲會議」是反革命的口號,引起了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
、憲政民主黨等黨派的激烈反對。
為維護布爾什維克政權打擊反對陣營勢力,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殺人狂魔列寧
決議組建了一個國家安全機關「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設委員會」(簡稱契卡)。任命
捷爾任斯基為契卡主席。一九一八年二月,列寧在《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急中》法令中,親
手加入資產階級中有勞動能力的男女,均應編入挖壕營,受赤衛隊負監視,反抗者槍斃。
......所有敵方奸細、投機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動者,德國間諜,一律就地槍決
。等內容,賦予契卡機關擁有不經審判便可執行槍決的權力。一九一八年九月,列寧公開
聲稱要製造一場針對資產階級反革命的「紅色恐怖」,給社會製造了極大的恐慌。不同學
者的研究表明,從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二年間,契卡的絞死和槍決的人數可能達到數十萬
至數百萬人。受害者不僅僅是反對派的成員,還包括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平民,前沙皇尼古
拉二世的全家也被殺害。社會民主黨人紛紛譴責列寧,孟什維克領袖馬爾托夫和考茨基稱
其統治為「恐怖統治」,普列漢諾夫也稱列寧「成為新的羅伯斯庇爾(法國大革命雅各賓
暴君式的首領)」。
實行軍事共產主義導致大饑荒
  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一年的俄國內戰時期,列寧為最大限度的保障蘇俄政權得到充分
的物資供應,同時也嘗試直接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在一九一八年六月,實施「戰時共產
主義」政策。包括:強制徵收農民除維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糧食(即餘糧收集制),國有
化所有大中企業,國家壟斷所有外貿活動,禁止商品交易並實行計劃配給制,對工人嚴格
管理制度,罷工者即行槍決等。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很快就導致經濟崩潰,到一九二一年,
俄國的重工業產量只有戰前一九一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年,彼得格
勒失去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莫斯科人口也減少百分之五十。而餘糧收集制也嚴重打擊農
民種地的積極性,成為日後大饑荒的主要原因。
由於長期的內戰和餘糧收集制的實施,糧食供給明顯下降。在內戰基本結束後,蘇俄
當局卻沒有終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一九二一年春季出現波及三十多個省的嚴重饑荒
,據估計期間全俄約有五百多萬人餓死,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象。同期的農民也對蘇俄
政權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發生反抗徵糧的坦波夫叛亂。列寧則認為是「富農暴動」,下
令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紅軍使用毒氣鎮壓抗糧農民。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彼得格勒發
生了喀琅施塔得事件,曾經在十月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動,他們要求
蘇俄當局實現言論自由、解除貿易限制、重新選舉一個「沒有布爾什維克的蘇維埃」列寧
派加里寧前往勸說無效後決定使用武力,令托洛茨基和圖哈切夫斯基攻陷喀琅施塔得,鎮
壓了水兵暴動。
列寧荒謬地設置一個烏托邦式的天堂,然後用槍桿子逼著人民進入苦難的深淵。他除
了對內殘酷地鎮壓,還對外進行擴張和輸出革命。當他的紅軍在擴張途中沉迷於嫖娼時,
他下令把全城的妓女全部殺光。
  列寧死後,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衣缽,其殘暴手段更是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甚至在
黨內也進行大清洗,大量屠殺黨內幹部,製造了三十年代驚人的紅色恐怖。
一九一九年,列寧成立第三國際,一邊大罵第二國際是修正主義,一邊高喊:第三國
際萬歲!可是經過七十年的較量,列寧的第三國際和蘇維埃帝國都土崩瓦解了。列寧這個
騙子及其忠實的信徒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被他大罵的第二國際正方興未艾呢

(限於篇幅,本文略有刪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