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林兩傳醫師 談武術與跌打

作者: kmunatural (永遠忠誠)   2020-06-15 15:52:55
林兩傳醫師 談武術與跌打
https://tinyurl.com/y8zvxjf5
林兩傳醫師 榮春中醫診所院長
先父是個典型開國術館的「師傅」!自幼習武,跟過好多個「唐山」來的老師傅,羅漢拳
是基本功外,刀、槍、劍、棍、舞獅,也樣樣皆通。記得小時候過年時,都會有頗大的舞
獅團鑼鼓喧天的到各商家舞耍一番,除穢氣,要紅包。而每個國術館因為是同道,更是不
可錯過的目標,有一年春節,照例又有獅陣來訪,那一次父親並未如往常握握手給紅包,
而是抬出大刀棍棒,和對方交換舞獅頭,各耍套路,幹了 一兩 個鐘頭,圍觀人群層疊雍
塞整條馬路,我們小孩更是興奮異常,原來父親不是吹牛的。
父親在桃園當地是非常有名的「國術師」,也就是「接骨師」,各種骨折都接,包括大小
腿骨折的「開放性」骨折也接,甚至還有專門配合的外科醫生可以到家裡來,幫忙清洗縫
合傷口和注射抗生素,記得家裡最多曾經住過二十多個腿骨折的病患。小時父親常要我在
旁當接骨助手,那是最苦的差事,父親脾氣不好,很兇,當助手又常須牽引,不能動一、
二十分鐘,連內褲都濕了!。
父親因自幼習武,臂力異於常人,能耍百斤大刀,提抬百公斤重物如等閒,因此許多複雜
性的骨折,都可以在父親手下接近完整復原。有時搬出父親當年所接骨折的X光片,如肘
關節破裂,大腿骨斷成三截之類的,看了還是咋舌不已。因為自己當年沒有跟著父親好好
鍛鍊,因而臂力腕力不足,所以比較複雜的骨折,就沒有辦法像父親當年接得那麼好,因
為斷骨無法從糾結過緊的筋中完全拔伸。
因此,才聯想到為什麼從前傷科師傅都是練武的,因為有些重傷害,沒有幾分氣力是無法
處理的。而也是因為練武的人,透過對自己身體的鍛鍊,比較了解身體結構,才能處理身
體結構錯亂的狀態。同時也因為傷科都是習武的人做的,古時習武之人,兼通文墨的少之
又少,因此有關傷科的著作,在數量上完全不能和讀書人寫的內科著作相比。
在父親的病患中,大多數都是急性的傷害,只有少數是長年酸痛,這可能和當年整體的經
濟狀況有關,誰無酸痛,飯都快吃不飽了,那有閒錢去就醫處理。
到了父親晚年,急性傷患漸減,骨折病患越來越少,因為大家經濟逐漸好轉,而且西醫的
知識中,對於意外傷害的處理態度,也逐漸在一般人的常識中生根,於是大多數的病患第
一個求診的對象都變成西醫的急診室了。到現在,尤其我的診所要事先約診才能看診,基
本上已經沒有急性傷害的病患了,漸漸發現急慢性傷害及疼痛的處理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
,而其中的區別,正有點像武術中的「內家拳」和「外家拳」。
在急性傷害中,骨折的話,處理的中心當然是斷骨的接續,其中牽引及固定是須要一些直
接對抗肌肉的力量,尤其是斷骨經兩三天仍未接正者,恐非單純巧勁力所能復位,治療者
宜以練外家拳者較適合。如果只是單純的傷筋,且在急性期二、三天內,受傷只限於局部
,用直接頓挫之力,橫向擠壓旋扭或直線牽引,大體上可以使筋骨恢復原狀態,而且速度
快,這也符合練外家拳的施力習慣,因此傷科醫師在某些地方也稱跌打師傅或拳頭師,就
是這個原因。
但現在中醫診所中,因急性意外傷害而來就診的,其實只佔少數,多數的傷科病患,都是
一些較慢性長期的疼痛,如肩肘腰背因不堪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而來的。這類病患與
急性挫傷病患在病理結構上有著顯著的不同,因急性傷害而須處理的部位常只侷限在局部
,而慢性疼痛則牽涉到結構之間的各種代償,筋膜的大片滑移,骨架間的錯位共構,肌膜
肌腱之間的粘連增生固著等,都和急性傷害的有所侷限不同,因此處理的概念、手法,也
該有所不同。
人身的構造都是圓柱形及桶狀的結構,筋膜在體內的連線-「力」的作用的連線-也是圓
弧螺旋式的走向,因此要順著筋膜排列重組其中的筋骨結構,直線的牽引或橫向頓挫推壓
,都不能使其完整復位。
而如果系統中有某些地方未能完整復位,在一個原本錯位共構的糾結之中,就不能重塑一
個新的平衡而堪用的狀態,於是疼痛就反覆發作,治療常只是短暫的減輕而無法產生長久
療效。
在多部位的慢性疼痛治療中(即便是單一部位長久不癒的疼痛亦同),常須使一個系統一
起復位,如『肩胛肱尺撓腕掌指骨』,或『胯股脛跟足弓』等,個別都算是一個系統,這
種系統之中的筋膜綿密連貫,須依次第伸展,伸展中筋骨逐一依著張力才能完全歸正其位
(當然事先要鬆解各關節,以解開其中增生粘連的細微纖維),而這也正是內家拳法或功
法的練功經過!
所謂內家功法,如八段錦、華陀五禽戲等,就是透過高度的精神集中,注意於自身內部的
動、靜態感受,從而能感受、控制、改變身體的各種微細狀態,包括肌肉筋膜張力,血流
心跳狀況,神經興奮度等,甚至於心靈、精神狀態。
至於內家拳法如白鶴拳、八卦拳、太極拳等,就有意思了。曾有一個非常厲害的 白鶴拳
老師父對我說過這番話:「我的白鶴拳,是真的完全沒有用力,但是所謂拳,就是用來打
架的,不用力而能打架,奇怪吧!」也沒有什麼太奇怪的,內家拳也是一種拳法,既然是
拳法當然是有敵手的練法,只是在練拳的過程之中,也經歷了前述內家功法對身體改變的
歷程,但功法只練主體,而拳法有主客體相對待的問題。
有許多人或許以為只要是武林高手,也定然會是醫中高手,其實兩者是兩回事,原因有二
;第一明瞭主體及能掌握客體是兩回事。第二拳法和醫術兩者剛好有著本質上的正反差異

先談主客體認知的差異。在我學習傷科八年之後,其實已經對病人身上結構變化有相當的
掌握,病人身上錯位共構的許多相關聯細節,都能在手下清楚明白看見。但那時在開始學
五禽戲和太極拳後,才發現自己完全看不見自己身體上的動線結構,更對力和氣的生發運
轉一無所知。直到三、四年後才能逐漸看見。也是那時候才能逐漸修正自己的手法,由點
線而及於體。
另外曾有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內家八卦掌的行家,也在從事傷科。他對自身內在的動態
掌握極為清明細膩,比方說他能清楚掌握包括眼神的方向,舌頭在口中的位置對於自身體
內氣和力線的引動,各種手勢對於臟腑的濡養等。但是當我和他討論病人的治療時,發現
他完全不能掌握病患身體內的結構變化,對於手法調整中,病人身體內的逐步改變,竟然
也完全看不見。
於是從我自身的經驗和那位高手的例子,可以知道,對於主體的掌握和客體的掌握,在大
腦中,可能分屬兩種不同的功能。對於主體的掌握,是透過身上負責感覺的本體受器,去
組成圖像及反應。而認知客體則須經過手的觸覺,重組立體的形象、溫度、硬度、張力、
阻力也都是透過手,再經大腦各部位重組分析後,再由大腦另外區域下達命令執行反應。
因此對於主客體認知,兩者在大腦所經途徑不同,所以武林高手未必便是醫中能手。
另外一個醫武不相侔的理由是,武術是一種摧破毀壞,而醫術是一種重組。外家拳多在破
點(點破則勢不能成),內家拳多在破勢(勢破則點無力)。
現將討論重點放在內家拳法上。既是拳法,就是以破毀敵手之勢為主(〝推手〞所練的就
是),既要破勢,則須先明瞭掌握先機,藉敵手之力以摧毀敵手力的連線及體勢結構。要
摧破則須鎖住敵手之力或氣,引而毀之。就這點而言,正好和醫道相反,醫道是在鬆解還
原結構,使氣液流通順暢。因為人的動作反射及思維是有慣性的,尤其是主客對待時。因
此常愈是高手,愈是習慣於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摧毀與絞鎖客體,便愈不易入醫道之中。
話雖如此,但煩惱即菩提,如能反觀清楚摧破的主客體間之各種微細情節,則反向操作便
是醫道。不明此理,則終生難由武而入醫林。因此練內家功法的入醫林較易,練內家拳法
的難些。
緬懷父親行醫種種,不禁感慨萬分。父子兩人醫治病患的種類不同,迨由時運之不同。而
治法之差異,則由所學功法不同而來。當年沒跟父親學羅漢拳,跑去讀中文系,而後入道
家內家之門,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再也無法知道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