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武人的謊言

作者: ellisnieh (落魄書生)   2019-05-20 14:45: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21.48.63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tialArts/M.1558291516.A.C26.html
: 推 BITMajo : 劍道對高的人應該是有好處 114.44.84.66 05/20 04:58
: → BITMajo : 擊劍就不知道了 114.44.84.66 05/20 04:59
: → chind : 攻擊頭部 軀幹來說 身高會有差 76.21.48.63 05/20 05:17
劍道的得分部位限制是比擊劍大很多,但彼此的劍尖到手部得分部位的長度還是
一樣。我們老師以前傳下來的觀念是,人高手長打矮個子的頭部輕鬆,但矮個子
要鑽高個子的手部和腹部也容易,沒有什麼身材是特別吃香的。
順便提個,依照日劍連的規定,成人男用竹劍重量為 510g 以上,而真刀重量約
為 1kg 上下(打刀)和 1.2~1.5kg (太刀)。因為竹劍夠輕,運動員力量超過
某個門檻後再加強力量對劍速提升的幫助也不大,且規則上有效打擊的氣劍體一
致是靠整勁而非蠻力,因此與其過度投資力量不如分配去反應、技術和距離感等
其他項目。
因為力量差距的影響相較真實器械更小、而能凸顯經驗和技術補正的威力,因此
劍道高段者到五十歲以上還強得跟鬼一樣的比比皆是。加上規則上禁止暴力推擠
和體術,老人家在體力條用完前的數場之內甚至能電現役選手也是會出現的事。
劍道作為鍛鍊身心為目的武道而非純粹殺人或使用武器的古武術,降低力量門檻
有助於參與者專注在技術面的磨練並增加人口基數(想要額外強化力量就各自上
健身房);另一方面,作為競技運動,規則上弱化體格差異、強化技術展現也有
助於強調運動特色、爭取觀眾(即便劍道本身的發展脈絡和實況並非專注在這個
目的上)。
然而,竹劍作為真刀的替代品、降低力量門檻這點亦是優缺一體兩面。正面是磨
練技術的比重提高了,反面是競技技術逐漸脫離真劍。劍道奠基於劍術,因此傳
統的練習法,入門揮刀要舉過頭、有的甚至要求舉到背後作開闔練習,所有的出
劍動作都是源自於一個正擊面,萬變不離其宗。當然賽事還是動作小搶快吃香,
因此傳統是練打用小,但近代就逐漸衍生出將竹劍與刀形完全脫鉤、以優化規則
內勝率為目的去練習的練習法。
確實,竹劍夠輕,不需要全身整勁、以手臂為主出力即足夠,且變化更大,以比
賽為目的這種練法非常實際。傳統重視基本功、招式有點太精簡的慢熱風格,初
練三年搞不好才能跟一年比賽劍打平也是真的。然而過度偏向比賽劍的招式和運
劍方式、換到真刀或皆近真刀重量的練習用具上時,力量需求就會高到不合理、
普通體格隨便練都會受傷的程度。當然這沒有對錯,只要練習者是在知道自己追
求的是什麼的情況下去做選擇就都沒什麼不好。
回到前面講的力量門檻,真劍和其他練習用具也因為各自的設計而有各自的力量
門檻。以劍道經驗者來說,我個人的力量也算偏弱的,所以在摸各種亂七八糟玩
具的過程中對力量門檻這件事特別有感覺。同樣 1.2m 左右的器械,根據柄長、
重心位置及重量分配,有 1.2kg 揮起來不覺得比竹劍重多少的,也有 1.33 就明
顯慢竹劍一截的等等──但那些對有認真上健身房的練習者來說大概就不會是太
嚴重的差距就是。
以異種器械練習來說,個人經驗還是器械長度比體格重要多了。器械多五公分的
話手短十公分都是優勢,畢竟全接觸的情況下若以手為打擊目標,護手到劍尖就
等於是攻擊暨防禦距離、類似徒手的肩膀到手掌那樣,一寸長一寸強相當顯著。
另外,若以模擬無甲的全接觸規則來說,觀念上就不像徒手能換拳,傳武很常被
現代徒手技擊認為過度強調的撥擋、招架等防禦反擊就變得很實際甚至必須的選
項。
有句話講「功大欺理」,功夫大了什麼花招道理都無效。徒手我不知道,但在器
械上算是可以驗證。劍道入門從站中段開始,雖然具體的觀念和要求跟傳武的樁
功是兩回事,但共通點是站出那個結構力。結構強的人就是擺個中段從中線直上
就能偏開對方的劍,程度差距再大點會更明顯,強方的劍在中線就是不動如山、
中線直上就是對方的頭部,說誇張點就是小說常見的形容「一看毫無破綻」。
然而,在劍道這個已經藉由打擊部位等規則來強化中線重要性、增加中段結構有
效性的運動中,在雙方功力沒有到決定性差距之前,招式、時機掌握甚至騙人沒
看過的花招一定程度上都還是能有效克服結構強弱,這也是為什麼比賽特化練法
可以在前期練一年打平甚至打贏傳統練法磨三年,但在三段以上差距會逐漸縮小
──不過即便到五、六段的國手級依然有效,因此比賽劍才有其存在價值──但
面對那些經驗老到的高段老人家,耍花招只是增加自己被黏在牆上的機會而已。
承上,換到全接觸之類相對自由的規則時,打擊部位沒有限制了,奇招、花招有
效的階段就更長了。例如劍道賽事不會出現的下段、八相、脇構或者其他古流的
構型在全接觸規則下就有各自相應的用處存在,而與之相近的歐洲長劍架式亦同
樣會出現在 HEMA 賽事之中。而當大家都是兩隻手拿一把長劍的時候,古今東西
能變出來的花樣也不會差太遠,例如『朝鮮勢法』(見連結)。
https://tinyurl.com/y5dt6qh9
當然功大欺理還是存在的,只是功力需求的那個「大」就更大了。例如下面這支
影片 7:12 開始介紹的觀念,在新陰流系統中稱為「合撃」或「合し打ち」、而
把基本功練到頂就是奧義(尾張系)「一刀両断」。再如吳殳《手臂錄》謂「少
林有一棍法,名曰五虎攔,唯一打一揭而已。打必至地,揭必過腦,平平無奇,
殆如農夫之懇土者。而久久致工,打揭得勢,則少林諸法,亦甚畏之,不可以平
平而輕視也。」或是許多影視作品中常見的示現流系統,其核心精神也類似,常
被特化描寫為一擊必殺,同樣是普攻點滿就可以當大招放的概念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0293596/
最後提個前陣子很有趣的經驗,去別人家玩耍時,跟對方學長對到劍,第一次有
真的被「沾黏」的感覺,進入劍圍後要不是被掤勁撐住、要不是被引進化掉的手
感。雖然類似的觀念在劍道也有,但畢竟器械設計和操作習慣上不同。而那位學
長第一次碰安全劍可能還在適應手感和打法、因而黏住之後沒多少進一步反擊,
才出現這種被對方器械「一直」黏住進不去的感覺。算是有體驗到太極拳之類練
出來的「功」藉由器械展現時的狀態,頗有趣 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