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中華文化派...

作者: andyann   2018-07-11 12:25:23
放颱風假,身為鍵盤武術者剛好閒閒沒事,來湊一腳
※ 引述《erifan ( )》之銘言:
: 老實說這一整串看下來,可以發現雖然每個人所定義的「中華文化派」意思都不太一樣,
: 華腦派、古文派、民族自悲、滅洋心理、師門不善...各有各的解讀,
: 不過言而總之,大抵來說傳武容易惹人非議都是源於部分門派的腦內幻想與狂妄自大吧。
: 要講華腦的話,我反而常覺得練傳武的人都太過「尊師」,
: 多數人都會把啟蒙自己的恩師拱在天上,
: 別人的觀點只要是抵觸自己恩師的就通通都批評是錯的,
: 這才真的是一種華腦怪現象吧?
: 啟蒙你固然值得尊敬,他也必然是擁有某種本事才吸引你去學習,
: 但這並不表示他真的有厲害到唯他是尊R
: 傳武界的"老師"程度之參差應該已經不用討論了,
: 剛踏入這領域就能遇到好老師的機率有多低?
: 我還是建議大家多實際走訪啦,
: 你老師自己一輩子達不到的高度不表示別人就達不到,
: 不需要跟著自己老師一起否定他派啦。
: 他不懂的東西,你自己去找別的老師學就好,
: 學到之後就比他懂了,這才是真正的進步吧。
嗯,真的不同老師專長不同,有些在這系統屬於秘傳或者要拜師入門才教的,
在其他系統有時反而很公開。
另外有些老師可能動作很標準,但應用觀念有問題(傳武很多老師沒什麼對打經驗)
這時了解他的原理動作,而不是聽他的應用,取自己需要的部份
: 話說回主題,
: 雖然中華文化派明顯是個貶詞,但我乍看到這詞就覺得對味,這根本就是在講我嘛,
: 不過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是中華文化派,事實上我一開始根本是反對派的,
: 只是經歷多次轉折後自然演變的結果。
: 我武術生涯的第一個突破期,是在習武數年後,換了一位新的老師而開始的,
: 這位老師兼具傳武底和搏擊底子,
: 因此除了教我們傳武外,他也積極讓我們練搏擊打區運賽,
: 也因此他的學生普遍都能打,獎盃在道館裡也掛了不少,
: 那時期還發生過有附近其他練傳武的學生四處登門挑釁,號稱所向披靡,
: 結果被我們三兩下就打跑的小插曲。
: 即使以我目前的眼光來看,這位老師的程度仍然是蠻不錯的,
: 在我此生所經歷過的諸多老師中,縱使撇除他的搏擊底子而只看傳武功力,
: 他仍排得上我所知的前幾名,
: 我之所以從小就深信「勁跟力真的是不一樣」,是因為從他身上親身體驗了太多次了,
: 像是光用很輕鬆的一推就讓一個90kg的人騰空向後飛兩公尺去撞到牆壁才掉下來,
: 或是左手拿起已斷裂的半塊磚頭,用右手半握拳在磚頭上方10公分的高度往下一敲,
: 就變成兩個1/4塊的磚頭掉在地上,
: 或是舉手輕輕往學生背上一拍,就讓學生趴倒在地上,臉色蒼白喘不過氣...之類的。
: 那麼,當這樣一位功夫不錯的老師灌輸我
: 「那些什麼氣功、站樁通通都是唬爛的」的觀念時,我當然是立刻就信了,
: 加上我自己的經驗也充分顯示出,那些會把氣功站樁掛在嘴邊的人全都蠻弱的,
: 因此從此刻開始,大約為期10年的時光裡,我一天到晚宣揚「站樁無用論」,
: 甚至曾有一小段荒唐的歲月還以打假為樂,仗著自己有一點技擊能力就囂張,
: 特別是把那些練太極拳練得自以為很厲害的人摧毀自信真是有股莫明快感。
: 除此之外,我也對於傳武典籍裡那些不知所云的文言文感到納悶,
: 雖然是不至於到反感,但我常心想,我這10多年來都已經練到這個程度了,
: 但這些拳經裡的敘述怎麼都跟我的體會八竿子打不著?
: 還不都是武術嗎?為什麼它講的好像跟我認知的武術是不同的兩件事一樣?
: 我現在有時回想起來,都覺得若我當時就停止尋師、自滿在那個階段,那就太可惜了。
: 爾後隨著人生際遇,又換了好幾次老師,
: 由於經驗豐富了,也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因此篩選老師的能力好了很多,
: 不會像早期幾年那樣常跟錯人而虛擲光陰,
: 這使得往後我每次找到新老師,都能有確實的能力成長。
: 就這樣時光飛逝又過了10年,然後有一天,我發現我開始有點看得懂拳經了,
: 以前覺得不知所云的文句,現在看了卻會頻頻點頭,
: 箇中的差別在於我使用力量的方法改了。
: 而力量的使用方法不同,就是會造就思想上的差異,而且應用方法也會跟著變。
: 早期的我曾經從重量訓練和所謂的科學訓練獲得重大滿足感,
: 但到了後期,我卻是以站樁為依歸,
: 當我覺得自己力量不夠大時,我唯一會做的選擇是去站樁,或是打拳架,沒別的。
: 而透過這樣所練出來的,就是一天到晚被人罵翻的「內勁」。
所以會有「站樁練勁,套路行氣」,或者「百練不如一站」的說法
因為站樁可以調整人體架構,在站樁訓練中「找勁」。
在下有時也會站「鷹捉樁」練身體
但由於這模糊空間太大,懂的和不懂的差距就會很大,
因此一些老師藉此操作的空間也就很大.....................
甚至有些不懂也可以裝懂說些奧妙的話語即可賺錢了
因為初學者無法判斷
: 其實初階的內勁我個人覺得並不難解釋,
: 壓根就不是什麼玄奇的東西,也根本不需要扯到複雜深奧的理論,
: 我近幾年在幫人上課時,一開頭5分鐘就是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這東西的存在,
: 釐清這東西跟「肌力」的差異,而且從此毫無疑惑。
: 內勁這東西用身體感覺可以很快理解,只是一但要純用文字來解釋就困難了。
: 我年輕時有個志業就是要用科學方法來闡述傳武,因而在學期間專精於工程力學,
: 並且也靠這技能討飯吃,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內勁要光靠文字就解釋清楚並不容易。
: 粗淺來講,其實「初階」的內勁就只是人體骨架的結構性力量而已,
: 只要把身形調對形狀,力量自生。
: 人體骨架的軸向受力能力極大,正確的形狀能把力量都轉為由骨頭的軸向力所負擔,
: 此時肌肉需承擔的力量就會大幅減輕,反之對方卻會感受到力量頗大。
: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於種種因素,總會或多或少出現骨架上的偏差,
: 骨架偏差後身體為了維持平衡就會開始出現許多不當的肌肉拮抗緊張,
: 然後等時間久了又會逐漸習慣這種緊張,習慣到連自己都無法察覺的程度,
: 於是一步錯步步錯。
: 因此若要糾正回正確姿勢,
: 理想上是找個深諳此道的老師幫你「調樁」,
: 調過後學生便要從該姿勢中去體會、改變自己身上諸多拮抗,
: 以期日後能靠自己就調對姿勢,然後調對之後又要能習慣這個姿勢,
: 最後又要在這姿勢為基礎下去產生變化,
除了一些通用基本要求如、
立身中正、堅膝、圓襠、落胯、塌(鬆)腰、收尾閭、
含胸拔背、伸肩吞胛、沉肩墜肘、虛領頂勁、腹式呼吸這些要求外,
目前在下所知道調樁有三種方向(也可以說站樁練習有三種方向)
第一種是調整身體各部位:
也就是讓自己架構姿勢正確,可以輕鬆站立,
可以把力量往下放到腳底直接到地,主要強調結構正確完整
應用上就是接對方力量可以直接傳到地上,身體只是結構,同樣的打對方也是用結構
第二種則是調整身體內部有各項矛盾力量/混元力:
主要代表為大成拳/意拳有許多說明,
因台灣沒什麼流傳,所以簡單說可以用鄭子太極所說陸地游泳來體會,
不是用行拳(套路)體會而已,而是站樁的想像在水裡前有阻力後有阻力上下都有阻力
而且是整個身體感覺,而不是意念只有在手部這樣。
應用上就是勁不會只有直線,還可以同時有螺旋其他方向的力量
第三種則是比較少見的追求不平衡中的平衡:
此處除了第二種矛盾力外,還強調自身內部失平衡,
各處互相矛盾外且還要有內部感覺身體站不穩但又要穩產生的內部平衡力量
(另外也有種說法馬貴八卦走掌,是在不平衡類似失衡的時候走出,也是行樁練功力)
這種應用就比較類似隨時用自身重量打人,將自己重量放在對方身上
這三種任何一種練的正確,功力都會持續增長,
此外副作用,,,喔,,,,附加價值是身體比較健康
: 然而要改變自身長年累積的習慣談何容易?
: 因此這個過程無法貪快,勢必要用時間去磨出來,
: 這就是為何有些門派有「入門先站三年樁」、「入門三年不可一日無師」等說法。
: 但一旦調樁有所成就,那就是終身受用,
: 骨架從此一輩子都不會走樣,舉手投足恆合於理。
: 早期渡海來台的大師們各各武功超群,
: 實際去查他們的過往會發現他們大多都只跟老師學個2~4年,頂多10年,
: 但他們的學生縱使學了20、30年也無法超越他們,甚至根本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
: 理由何在?真的只是因為天資或努力不夠嗎?
這邊就是很讓人詬病的地方,很多大師明明自己跟隨師祖時間並不長,
但一代一代傳下來就變成要一直跟,然後都無法練成藏東藏西,
學了很久耗費了許多時間金錢還是無法達成,一直在自己門派打轉。
可能就如同網友說的華人文化,賺錢........裝神秘.......見不得別人好.....
還停由在沒有交流的思考
: 那麼具體的調法難道都沒人紀錄、整理下來嗎?
: 有R,而且凡是練傳武的人必定都耳熟能詳,
: 就是: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落胯.....這些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東西。
: 雖然說是基本,但其實最基本的才是最精華之處,
: 我常說傳武若有所謂密傳,才不會是在什麼密傳套路、密傳招式、密傳打法上面,
: 藏那些是會有什麼用處?
: 要藏就是要在最根本的基礎訓練裡把你藏起來,這才是聰明的藏法。
: 由於喬姿勢的過程並不是要你去「用力」讓關節達到那個位置,
: 反而是要透過放鬆把過去所習慣的肌肉拮抗給消除掉,
這邊也有個重點,就是雖然拳經寫出來,但有可能是結果而不是如何練,
是初學者看文字揣摩沒辦法作到,
此外有些門派也可能因為早期老師看入門沒有入門才會點撥,甚至還沒點撥就掛了,
結果出來教學的只有學到形沒有了解正確的繼續傳授下去,就會有一代不如一代出現
如站樁正確鬆腰就可以收尾閭,
但有的只會說不要翹屁股,有的甚至屁股翹都沒說(也可能該系統斷層),
此外鬆腰要如何練?
又如行拳虛實分明,那過度的虛實分明如何控制?幾分虛幾分實?
如果是實到實,中間用全虛過度,那如何鍛鍊?這些都是訣竅
再以泰拳來說,每年去泰國學泰拳的人很多,泰拳也不太怕別人學,網路也一堆技術,
但泰國人的泰拳還是很強,根本不怕你去學,
看比賽一樣的技術泰國人泰拳選手就是做的純熟,
傳武這方面觀念真的太保守
(也可能如網友所述,因為錢........)
: 因此在訓練內勁的過程裡,體感的追求並不會是「有」、「實」、「滿」,
: 而反而比較趨近是「無」、「虛」、「空」,
: 因此才會有人把哲學思維套用到拳術上,因為這在道理上確實是說得通的,
: 只是後來被有心人進一步扭曲,搞得神祕兮兮又宗教化。
: 這年頭的太極拳家各個追求鬆柔,也都自認自己練的是虛空體感,
: 但光是單純追求鬆柔,應該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何楊澄甫的雙手
: 「如棉裹鐵,分量極沉」、「一搭手就讓人雙臂痠痛難忍」,
: 這真的只是因為天資或努力不夠嗎?
: 那麼,由於在這樣的練習體系中,哲學思維跟拳術是真的可以結合的,
: 因此在我開始習練的幾年後,我開始會自發性的去圖書館拿傳統哲學典籍來看,
: 光哲學思想還覺得看不夠,最後還看到易經去。
: 我在年輕時其實是很討厭古文的,
: 當年大學聯考時那本「中國文化基礎教材」到了考前都還幾乎是全新未翻閱,
: 我壓根就不想去看這些奇怪的思想。
: 但時至今日,我在教拳時卻會經常拿傳統思想的文句來幫學生做領略,
: 平日閒暇也會拿古籍來隨意翻閱,
: 原因無他,因為真的是在講同一件事。
: 過往我總堅信所謂的文武合一只是個幌子,
: 並到處宣稱那是古時文人在學了一點膚淺武術後才穿鑿附會出來的玩意。
: 但在深入理解後才發現: 文武合一不是在唬爛,而是千真萬確的事。
: 文是理論,武是實證,兩者的關聯就像是理學院之於工學院、演算法與線上遊戲。
: 前面講的是內勁初階的東西,但其實這玩意練深入後會有更多花樣出來,
: 譬如說心識的狀態會開始跟內勁大小出現正相關,
: 其實心識跟力量之間互有關聯是很普通的常識,
: 差別只在於:若你用的是肌力體系,那精神的亢奮就會幫你提升力量;
: 若你用的是內勁體系,那精神的沉靜就會幫你提升力量。
: 精神的沉靜是如何讓內勁提升的?
: 這部分的理論我也無法用科學語彙說清楚,畢竟我不懂那些神經生物學之類的,
: 但若光用自我體感來描述,當頭腦沉靜到突破一個門檻後,身體的氣血會跟著變得沉穩,
: 而氣血的沉穩不知為何就是能造就內勁的沉穩,
: 此時舉手投足的力量都會跟意識紛亂時差距頗大,
: 而且其實不光只是力量改變而已,連聽勁等各能力也都能跟著上升,
: 我常跟人開玩笑說頭腦沉靜根本像是界王拳,
: 或是類似線上遊戲「使用時全能力提升」的技能一樣,hen扯。
: 也因為有了這體會,從此認知到武術跟「氣」其實還是非常有關的,
: 而當一個人開始體認到「心識的放鬆可以幫助自己變強」之後,
: 理所當然的,這個人日後就會努力讓自己處在心識平穩的狀態,
: 久而久之在行為上趨近於修行,
: 因此「拳與道合」就不再是鬼扯,而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 以上一點經驗和體會,給大家當不同面相的參考,換換口味。
這應該是有點年紀以及經驗才能體會,基本上要讓技術傳承,
還是系統化公開化白話化比較好,越多人去鑽研技術才越能夠提昇
不過現在外面看到比較年輕一輩的傳武老師觀念都已經改變,也跟隨環境改變教法,
並吸收外在資訊,這是比較好的現象。
(光是打靶、對打,在早期傳武教法很難看到,甚至有些系統會認為不三不四,
現在似乎一些年輕的都可以看到了,這樣比較實際)
************
題外話:
泰國拳有站樁嗎?沒有,但是在世界級立技格鬥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拳擊有站樁嗎?沒有,但是一樣技擊比賽甚至街戰都很強
巴西柔術(BJJ)有站樁嗎?沒有,但是曾經稱霸UFC一陣子,幹掉一堆立技
散打有站樁嗎?沒有,但100個練太極跟100個練散打去對打狀況如何?應該不用想吧。
所以就訓練比例,成功比率,以及時間效率而言,
還是建議追求一定技擊能力的學習目前格鬥比賽常見的武術囉
(不用賭運氣,不然很多傳武都號稱自己真傳,要用時間金錢來賭,
除非自己已經有一定水準,不然時間金錢可能就這樣過去了,
對於有一定程度的,傳武可視為另外追求一種文化或者另外一種技藝的方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