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為什麼下了廣告沒有效?談AIDA Model

作者: llgh (中肯潑冷水)   2019-05-25 02:10:45
AIDA Model是一個很老的概念了,
要產品賣出去,你要先搞定消費者的AIDA。
Attention - 知道你
Interest - 有興趣
Desire (or Decision) - 決定買
Action - 實際買
這個基礎很老,但是歷久彌新,
而且隨著時間跟社會變化,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變形,
但是各種變化的本質都脫離不了這基本的四個階段,
例如Kotler的行銷4.0就適應現在social當道,改成5A Model,
Aware - 知道你
Appeal - 被吸引
Ask - 蒐集資訊
Act - 購買行為
Advocate - 好用幫推
這是一個漏斗關係,前面沒做好、狂做後面不會有效,
連知道你是誰都不知道,怎麼會考慮?
如果沒有興趣,又怎麼決定買?沒有決定買、又怎麼會真的去買?
沒有真的買過用過,又怎麼會有真的很真實的口碑?
所以如果是一個新品牌,
沒有先做好知名度讓人知道你、沒有講清楚自己特色讓人有興趣、
沒有找出跟競品差一點讓人決定買,
你做再多促銷、官網再漂亮、文案詞藻再華麗,
都只是一篇被滑過去的貼文,轉單率當然差。
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也不一樣,
Attention - 買廣告 打曝光 是很現實的一分錢一個曝光
衝話題 炒新聞 蹭熱度 就是賭一個高ROI的機會
常見KPI就是reach/ impression/ GRP/ PV
Interst - 怎麼跟消費者產生共鳴?抓什麼洞察(insight)?
產品是不是真的滿足潛在心理和功能需求?
素材夠不夠有stopping power?
常見KPI例如view-thru rate/ engagement/ share
Desire - 怎麼確定你的產品有足夠USP讓人有購買慾望?
有什麼把握時空背景(context)衝刺讓人想買(情人節送禮?)
有KOL開箱評比嗎?有網路口碑推波嗎?有買關鍵字嗎?
KPI主要就是click-thru rate
Action - 購買/結帳方式夠不夠直覺簡單?通路廣不廣?在店內顯眼嗎?
促銷吸不吸引人?品項會不會太多讓人眼花撩亂?
終極KPI就是成交率、成交量
如果好好透過這個來檢視,
就會知道「透過促銷來提高知名度」(無感促銷滿街都是)
或是「單靠KOL來打知名度」(KOL強項應該是做好Desire)
甚至「新品牌先找口碑公司來操作」(口碑很難打到大範圍的接觸)
.....等等,都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
同時,如果今天你目的是打知名度,
要關心的就不是素材的留言按讚分享,而是到底廣告打到多少人?
透過按讚分享或是KOL單純的貼文,可以接觸到的人都少之又少,
如果Attention做得不夠廣、到Action留下來的人就會更少。
厲害的素材或是品牌可以一次做兩三個步驟,
例如下廣告之後,不僅reach到了、view-thru、click-thru都超好,
或是透過buying的re-targeting來把看過Attention素材的人,
進一步餵給他Interest的素材,都可以幫忙最佳化成果。
所以,如果你總覺得你的廣告沒有效果,
或是不知道要怎麼訂定行銷KPI,建議google或是買書來研究一下AIDA囉!
作者: baliman (☆㊣煞气ㄟ↖小八↘☆)   2019-05-27 12:11:00
FB只會下轉換的雜魚 路過幫推 = _ = a
作者: pop31322003 (飛魚天堂)   2019-06-12 23:38:00
路過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