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的冷知識 不過是我複製來的

作者: Wardyal (Wardyal)   2025-11-20 16:28:28
我知道你們可能看到我複製過來的文
都會覺得很白癡
直接刷掉
但是這個冷知識 我真的長姿勢了
「為什麼Windows系統是從C槽開始?」這是有趣的話題!
「因為還有A槽與B槽。」
能這樣回答代表有年紀了啊!
這讓我想到之前在某一次大學部課程,我問大學生少年仔,你們真的知道:
→ 這個圖示為什麼是儲存嗎?
還真的很多人不知道…
還有以下這些圖示:
資料夾
垃圾桶
設定
電話聽筒
✉ 郵件
附件
放大鏡
這些圖示的設計,在介面設計領域被稱為 「擬物化設計」。「擬物化」的核心目的,是藉
由模仿實體世界物件的外觀和感受,來降低使用者學習新介面的認知門檻。在個人電腦和智
慧型手機剛普及的年代,這項策略至關重要。
(通話) : 一個老式電話聽筒。絕大多數學生沒用過,但他們知道這代表「通話」。
(設定):機械齒輪。代表系統的內部運作,但現代電子設備裡早已沒有這種齒輪。
(附件) :一根迴紋針。在數位世界裡,它用來「夾住」一個檔案到另一封郵件上。
✉ (郵件):一個實體信封。它代表的「電子郵件」在物理上根本不存在。
對多數 20 出頭的大學生來說,這些圖示「理所當然」,可是真正對應到的「實體經驗」,
他們很多是沒有的。在2000年後出生的「數位原住民」他們的人生中根本從未實際接觸過軟
碟!
回到 ,對我們(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而言, 符號 代表實體(軟碟),而實體
代表動作(儲存)。對「少年仔」而言, 符號 直接代表動作(儲存)。這個圖示已
不再需要依賴原始的物理隱喻,符號本身已經成為了「儲存」這個動作的同義詞。它從一個
「隱喻」轉變為一個純粹的「象徵」。
又例如 ,很多學生拿手機打電話,其實沒有用過那種「實體話機加聽筒」的電話,更不
用說掛電話時把聽筒「啪」地扣回去的那個手感。可是今天你在通訊軟體上看到紅色電話圖
示,直覺就知道:「這是結束通話」。
還有,「桌面上有個資料夾 ,然後你把檔案 拖進資料夾」這樣的設計其實是設計
師提供一個介面假裝給你一張桌子與一個夾子,讓你在電腦介面上模擬實體世界的行動。
我告訴學生,若把作業系統的介面、手機 App 的圖示當成「展覽」,你會發現有一個懷舊
專區:
、 、 、 、✉、 ,這些是辦公室、郵政系統、座機電話、桌上型電腦
曾經統治我們生活的那個世界。
這些,都是介面設計者借用上一代的物件當比喻,下一代的使用者只吸收「功能意思」,對
這些物件本身早已毫無懷舊情感。
對我來說這是很好用於解釋「路徑依賴」與「技術鎖定」的實例!
C 槽就是一個很好講解「為什麼有些舊設計拿不掉」的例子,事實上,很多企業系統、流程
命名,也是這樣一路被沿用下來,到後來沒人記得當初為什麼這樣設計,只剩下一句:「反
正一直都是這樣做。」
新世代的介面設計師正在改變這些擬物化設計。例如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或 Appl
e 在 iOS 7 之後的風格,就是 「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 。因為設計者認為現代人
早已熟悉與「觸控螢幕」互動的方式,就不再需要「擬物化」的陰影、材質或紋理來「暗示
」使用者「這是一個可以按的按鈕」,可以移除所有裝飾,回歸最核心的功能,讓介面更簡
潔、載入更快。
最後,當我們在笑自己「一看就知道 A 槽、B 槽、軟碟是什麼」很有年紀的同時,其實也
可以回頭問一個問題:
「等到我們的學生變成中年人時,他們會被哪一個圖示出賣年紀?」
你覺得呢?
作者: WindowDragon (貼貼)   2025-11-20 16:30:00
這去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屌哥你英文從C開始數喔
作者: Wardyal (Wardyal)   2025-11-20 16:31:00
就沒想過這問題
作者: kitune (狐)   2025-11-20 16:31:00
你還是貼條漫就好
作者: KanaCoco (天龍貼貼)   2025-11-20 16:31:00
所以A槽和B槽在哪
作者: WindowDragon (貼貼)   2025-11-20 16:32:00
在回憶裡
作者: Wardyal (Wardyal)   2025-11-20 16:33:00
被排泄掉了 除非你有軟碟或是啥的
作者: SecondRun (雨夜琴聲)   2025-11-20 16:34:00
連滷肉肉都比這篇文有料
作者: dear133 (miya52)   2025-11-20 16:47:00
想到當時剛有電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