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巧合

作者: surimodo (好吃棉花糖)   2025-11-14 12:40:17
蔡英文與沈伯洋同時在德國現身,這不是巧合,是戰略信號。
德國一次接待兩個台灣重量級政治人物 —— 前總統蔡英文、立委沈伯洋,這堪稱是一次外
交地震級事件。
為什麼德國敢這樣做?因為局勢變了。
幾年前,歐洲國家面對中國都小心翼翼,擔心失去市場;但現在他們發現,中國才是風險來
源,不是商機保證。
供應鏈卡脖子、投資風險升高、滲透情報頻繁,讓德國重新思考:要繼續被綁在中共體系裡
,還是要與民主夥伴合作?
這次,蔡英文出席柏林自由會議(Berlin Freedom Conference),談的是「自由與科技的
責任」;沈伯洋則進入德國國會,談的是「假訊息與滲透戰的防禦經驗」。
一個代表民主的價值,一個代表民主的防線。
蔡英文、沈伯洋一起出現在德國,等於宣告:台灣不只是被保護的對象,台灣本身就是民主
防線的一部分。
德國的動作,也代表歐洲風向變了。
德國是歐洲的領頭羊,當柏林的門打開,巴黎、布魯塞爾、斯德哥爾摩的態度也會隨之鬆動

歐洲正在集體意識到:
如果台灣被中共拿下,晶片鏈斷、印太局勢失衡,歐洲經濟也會遭殃。
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結盟。
所以,德國接待蔡英文和沈伯洋,不只是外交禮儀,而是一種「價值選邊站」。
它象徵一個新的共識,挺台灣,就是挺歐洲自己。
中共這幾年對台灣發動認知戰、軍事威脅,也對歐洲用「經濟勒索」。
結果中共越威脅,反而逼出更多民主國家的團結。
歐洲這一步的轉變,背後其實是長期的積累——從烏俄戰爭的反省,到對中共戰狼外交的厭
倦。
台灣之所以能被看到,不只是靠蔡英文的外交手腕,更是因為台灣這幾年在民主韌性上的表
現,讓全世界看到一個亞洲的自由樣板。
這次蔡英文與沈伯洋同訪,等於把台灣的價值、科技、民主三條線同時接進歐洲的電路。
這不只是突破,而是台灣正式走進歐洲戰略核心的開始。
結論:
德國是歐洲的領頭羊,它的態度會帶動整個歐洲往哪裡傾斜。
這次不顧北京壓力開門接待台灣卸任總統、現任國會議員,表示歐洲正在轉向 —— 從「怕
得罪中國」,變成「怕錯過台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