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到底要怎麼讓一顆球穿過牆壁?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頒給了三位大神級的科學家:
* 約翰·克拉克 (John Clarke),英國
* 米歇爾·德沃雷 (Michel H. Devoret),法國
* 約翰·M·馬蒂尼斯 (John M. Martinis),美國
他們到底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簡單來說,他們成功地在一個我們肉眼可見的電路中,上演了「量子穿牆」的戲碼。
這不僅把神秘的量子現象變成了可以操控的現實,更為我們今天所說的量子電腦,打下了最
關鍵的基礎。
這「量子穿牆術」究竟是什麼魔法?
我們先來做個思想實驗:
你拿一顆網球丟向水泥牆,結果肯定是「砰」一聲被彈回來,對吧?
這在我們的日常世界裡是天經地義的。
但在微觀的量子世界,規則就完全不一樣了。
像電子這樣的小不點,當它「撞」向一個能量障礙(可以想像成一道牆)時,它並不會 100
% 被擋下。
相反地,它有一定的機率能像鬼魂一樣,直接「穿」過那道牆,然後神奇地出現在另一邊。
這個有點違反直覺的現象,就叫做「量子穿隧效應 (Quantum Tunnelling)」。
過去,這聽起來就像是物理學家在黑板上推導的數學魔法,只能在原子、電子的尺度上看到
。
但這三位科學家卻問了一個大膽的問題:
「我們能不能把這個『魔法』放大,讓我們在日常尺寸的系統中,也能親眼看見它、甚至控
制它?」
他們是怎麼把「微觀魔法」變成「巨觀現實」的?
這就是三位桂冠英雄最厲害的地方了!
他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打造一個「人造的巨大量子粒子」。
他們是這樣做的:
* 打造特製晶片:他們設計並製造了一種特殊的微小電路,這個電路的大小大概只有一公
分,是用一種叫做「超導體」的神奇材料做成的。
當溫度降到接近絕對零度 (大約攝氏 -273 度) 時,這種材料的電阻會完全消失。
* 召喚「庫珀對」大軍:
在這種極低溫的超導狀態下,電路裡的電子會兩兩一對,手拉手地形成一種很特別的組合,
我們稱之為「庫珀對 (Cooper pair)」。
奇妙的是,這數十億個「庫珀對」會步調完全一致地行動,彷彿它們是同一個、巨大的量子
波。這個由超導電路構成的整體,就表現得像一個「巨觀的量子位元 (Macroscopic Qubit)
」或「人造原子」。
* 觀測量子大戲:
有了這個「巨大化的量子粒子」,他們開始對它進行測量,結果看到了兩個令人振奮的現象
:
* 真的穿牆了!:
他們發現,這個電路的某種狀態(例如電流的方向)可以從一個穩定狀態,「穿隧」到另一
個穩定狀態,中間的過程並不需要跨越能量壁壘。這就像一顆球不需要被丟得夠高來翻過牆
,而是直接穿牆而過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巨觀量子穿隧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li
ng)」。
* 能量一份一份算:
他們還發現,當這個電路吸收或釋放能量時,能量的變化不是連續的,而是一階一階、不連
續的,就像上下樓梯一樣。這正是量子世界最經典的特徵之一:「能量的量子化 (Energy Q
uantization)」。
簡而言之,他們成功地在一個可以用手拿起來的晶片上,親手「導演」並「觀測」到了最純
正的量子力學現象!
這項研究到底有多重要?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里程碑,它徹底改變了我們與量子世界的關係。
* 從「看熱鬧」到「動手做」:
在這之前,量子力學對大多數人來說,更像是一種哲學或理論。但他們的研究證明了,我們
可以主動設計和操控量子系統。
這讓量子力學從一個只能被動觀測的「小世界」,變成了一個可以被我們工程化、可以拿來
「做東西」的實用科技。
* 量子電腦的基石:
我們現在聽到的所有關於量子電腦的酷炫應用,比如超快的運算速度、開發新藥、設計新材
料等等,都離不開一個最基本的元件——「量子位元 (Qubit)」。
而這三位科學家所打造的超導電路,正是目前最有前途、被 Google、IBM 等科技巨頭廣泛
採用的量子位元技術的原型和基礎。
* 點燃未來的科技引擎:
他們的成果,等於是為人類打開了一扇通往量子科技時代的大門。未來的量子感測器、無法
被竊聽的量子通訊,甚至是更強大的人工智慧,都將建立在這項開創性的工作之上。
總結來說
202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不僅是獎勵三位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更是向世界宣告:
人類已經掌握了駕馭量子世界的基本語法。
那個曾經只存在於方程式和想像中的
「量子穿牆術」,如今已經變成了我們手中可以控制的工具,成為了驅動下一代科技革命的
強大**「發動機」**。
這就是科學最迷人的地方——它總能帶我們跨越想像的邊界,把不可能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