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rdyal (Wardyal)
2025-10-01 08:14:42為什麼男人特別喜歡討論政治、球賽與股票?
因為男人本質上是一種懶得動的生物。
若非社會壓抑與現實要求他們必須勞動,
多數時候他們寧可不動,
只有年輕男性(16 至 30 歲)
會透過「行動」來展現自己。
因為這段時期正處於求偶階段,
在睪固酮驅動下,
他們用積極的行動力向對象表達存在感。
但一旦年齡過去,或進入婚姻,
男人便逐漸回到本性,不再主動表現,
而是選擇懶散與維持現狀。
此刻的男人特喜歡講「邏輯」,
要取悅男人就是同意他的「邏輯」。
他的邏輯往往不是自己動手,
而是用「領導」之名,把不想做的事丟給別人。
男人所認為的「邏輯」其實就是「階級」。
階級一旦被他訂好了,
隨意更動就是「情緒化」,
違反傳統與價值。
任何活動只要能讓他「不用親自動手」,
只要僅藉由指派、評論、組隊就能獲得參與感,
男人就會特別投入…因為他不用真的下去做。
政治、運動賽事、傳統宗教、股票基金,都是這類典型。
本人不需要實際去做什麼,
就能享受一種「我有參與」的感覺。
這種既能偷懶、又能建立存在感的場域,
正是男人最熱衷的舞台。
尤其在工作後,身體疲憊之下,
還能看到他所指派的人努力勞動,
他就會覺得自己也是階級之上的強者。
「被動收入」絕對是男人發明的名詞,
因為「主動」已經是社會要男人表現的,
要是「被動」就有收入,這簡直是中樂透了!
生活裡,凡是能用被動換得主動,
最能讓男人興奮。
男人不想主動去打球,但透過看球賽,
評論得像自己是職業選手,
即便實際上球技早已爛得要命。
男人不想主動挽手參政,但透過批評政治,
口氣像能治理國家ㄧ樣有力,
現實裡最多還管不得公司一個部門。
男人不想主動去承擔創業可能的風險,
轉而靠股票呼風喚雨下注,
拿「操盤投資」當成合法化的賭博,
假想自己就是「老闆」。
男人不想主動說教,因為容易讓人覺得古板,
但借鞏固宗教階級就能綁住家庭,綁牢社會。
一旦家價與宗教綁定綁好,
他便是唯一準則,他人違背準則就是亂象,
從此,家庭到階級體制都不需再操心自己的地位。
一旦再加入多層階級與爭奪勢力,
男人便沉迷其中,每次參與都更證明自己存在。
穿球衣、戴會員帽、讀同一本書、守同一教義,
都是鞏固權威的形式。
男人即便再懶散,依舊能藉此維繫掌控感與地位,
而感到自己很有成就感。
任何想要賺男人錢的就是掌握這個天性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