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Abby530424 : 哀 我今年要研讀精神現象學跟法哲學原理了
黑格爾的麻煩在於 中英文文獻幾乎沒太多參考價值
也不能看馬克思主義者的文獻去理解
因為他們會為了馬克思扭曲黑格爾
法文文獻也是逆天 都只是引出來踩一下而已
然後引黑格爾的名字 講的也不是黑格爾的內容
簡單來說就是立稻草人打
最後基本上只能看德文文獻了
因為我不太喜歡那種 不忠實文本的解讀
太多人引黑格爾只是為了講他想講的東西 而不是黑格爾真的講了什麼
這個其實很正常 正常哲學家就會遇到兩種
1.被拿來六經注我
2.真的按照文本研究
被拿來六經注我本身不是問題
但問題是 對黑格爾解讀的文獻 基本上全是1 根本沒有2
沒有人認真對待黑格爾本人到底說了啥
都只是隨便引一段然後開始講自己的東西
中英法文文獻都是這樣
德文文獻也有一半是這樣 但至少另一半是忠實文本解讀的
所以我推薦的基本上都是忠實研究文本的流派
主要人物
Hans Fulda/Walter Jaeschke/Anton Koch/Otto poggeler/Klaus Vieweg 加上他們的學生
如果對馬克思主義有興趣 可以考慮 Andreas Arndt
他是真的在了解黑格爾的前提下去比對馬克思
而不是一堆人在那邊瞎比對
Klaus Vieweg研究很多青年黑格爾+浪漫主義+懷疑主義+細到靠腰的傳記
基本上青年黑格爾研究+浪漫主義我都看他 傳記我也看他寫的
Hans Fulda主要是把黑格爾從傳統解讀中拉出來 黑格爾並不是一個本體論者
但他的文章常常是寫的很乾 而且需要很多大量的文本前提 沒完整看過黑格爾 真的不知道
他在講啥
Walter Jaeschke是黑格爾檔案館館長 文本掌握度高
他寫的黑格爾handbuch我覺得很不錯
handbuch講了很多編書的問題 我覺得還不錯 要確認黑格爾青年文本的時間順序/寫作地點
Anton Koch很喜歡拿維特根斯坦的東西重解黑格爾
對黑格爾的解法會有兩種 1.複製貼上文本然後解釋 2.拿其他人的理論重新論證
1的問題常常會是 直接丟一句黑格爾原文就當解釋過了 其實還是一頭霧水 2就是重新論證
會有腦動大開的感覺
這個教授主要是2 所以他的論文集其實看的很爽 爽歪歪 維特根斯坦與黑格爾的夢幻連動我
哭了
都看不下去的話 可以考慮直衝齊澤克
謝謝喔
邏輯學我覺得需要一字一句慢慢讀 就慢慢讀完這樣
這個我覺得超級重要 因為沒至少讀過一遍 文獻基本完全看不懂
我覺得不會完全看不懂 只是很多時候黑格爾思路很詭異
就是你會很難接受他居然這樣推
比方說自為存在變成一 然後一內部虛空排斥變成多 最後轉到量
然後開始討論量的離散性與連續性
這個操作我真的是傻眼了好吧 有點難接受
後來我是看很多文獻才覺得原來這樣推還蠻有道理的 而且可以解決一些哲學史上的問題
精神現象學我自己是比較沒有那麼在意
邏輯學我才有大量看文獻+一直反覆讀
然後到現在其實還是很多地方沒看懂到底在講什麼哇哥洨
精神現象學比較簡單 但是精神現象學我覺得有點奇怪
因為它本身預設了很多東西 但他沒有跟你解釋
比方說在感性確定性 黑格爾就直接攻擊你說不出來=沒用 只是意謂 糞肏
這個其實是柏拉圖的概念 說不出來=糞 不算知識
但黑格爾沒有解釋這件事 就會讓我覺得他的預設是不是怪怪的
我是到後面看柏拉圖的東西我才知道原來他媽的是來源於這邊==
精神現象學是我覺得可以看的懂的東西 只是會很累
可以配合Ludwig siep那本精神現象學看
但我覺得精神現象學在黑格爾的體系裡面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精神現象學只是為了引導自然意識進入科學
真正的內容其實放在邏輯學 精神現象學被過度關注了
但不管怎麼說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導論其實說得很好
誠然 ,跟隨自己的信念確實要好過聽從權威,但是 ,從迷信權威轉而迷信自己的信念,事
情的內容並不會必然有所改變, 謬誤也不一定會讓位給真理。 一旦陷入主觀意謂和成見的
體系裡,在迷信他人的權威和迷信自己的信念這兩種做法之間,差別僅僅在於,後者更多了
一份自以為是而已。
黑格爾認為迷信權威與迷信獨立思考 後者只是多了一份自以為是而已
然後黑格爾在邏輯學第二版序言說
一個具有柔韌性的陳述也要求一種具有柔韌性的領會能力和理解能力;然而在一篇近代的對
話錄裡面,我們已經不可能找到柏拉圖筆下的那些韌性十足的年輕人和成年人,這類聽眾如
此平靜地自行克制自己的反思和臆想,不是急於證明自己具有獨立思考(Selbst denken) 而
是僅僅跟隨事情本身的進展;至於這種類型的讀者,我們就更不可能指望了
黑格爾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先成為事情本身的傾聽者
而不是急不可耐的證明自己很會獨立思考
就只是自以為是而已
所以我覺得最好的讀法是
看到一些看起來很逆天的推論
可以先接受下來 然後以後翻文獻在看看理由是啥
因為逆天的東西 通常大家都會覺得很逆天 文獻都會提到
黑格爾的正文基本不說理由 他更喜歡一種描述性的寫法
他只有在附釋才會寫他在幹嘛
如果這一小節沒有附釋 那就代表他一堆東西沒講
黑格爾在死前修訂了邏輯學存在論 把份量翻倍 加了一堆附釋
但黑格爾太早死了 所以沒修到本質論跟概念論 就變成有點過於精簡了
這也是為啥本質論概念論後世的人解讀成本直線上升
黑格爾活不到他補完的那天 太苦了
靠北然後我要發文的時候才看到原來沒問邏輯學法哲學原理只要理解黑格爾一些範疇就可以直接看了只是法哲學的文本難度也是有點逆天 取決於對邏輯學的理解程度 如果跳過邏輯學 那法哲學難度會有點逆天因為黑格爾是用很多概念式把握去寫法哲學 這些都是用到邏輯學的概念 如果對邏輯學掌握度很高 那就是一個簡單的文本一般人看不懂的地方就是黑格爾開始引邏輯學那些逆天東西的地方 什麼自在自為 現實性什麼的
2就辛苦工作 然後又不一定能發出好paper應該說 不一定會紅
德文開啃才讚 非德文文獻真的是沒啥參考價值很多學者都搞2 搞的好就是腦洞大開 搞不好就是混淆一堆東西把一堆微妙不同的東西變成大鍋飯一頓炒你就說香不香吧
作者:
chuchu000 (chuchu000)
2025-09-27 14:30:00阿比不是看得懂德文沒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