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或許很反直覺的事實

作者: surimodo (好吃棉花糖)   2025-09-09 21:38:24
一個或許很反直覺的事實是:
「女性主義『反對父權』的歷史,很短暫。」
不是說,女性主義其實並不反對父權,或只是表面反父權實則更父權。而是說女性主義在剛
開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想到要反對父權,而在開始反對父權後不久,又很快碰上其他理論
上困難,所以儘管仍舊關注父權,但其實不好說還有沒有反父權(Dismantling Patriarchy
)。
具體來說,在「第二波女性主義」以前,父權制僅僅是作為人類學概念存在:Patri-archy
在希臘文的字面意義是「父親的統治」也就是家父長制。而在 1960-90 以前,不管是自由
主義女性主義抑或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都僅僅只關注「也是」——前者,承襲啟蒙運動以
降對君權和神權的反叛到天賦人權對自由和平等的關注而擴及「女性也要有」相同權利;後
者則在批判國家和私有財產制同時也將目光投往女性而主張「家庭也是一種」資本階級壓迫

它們也關心權利和壓迫,但都只是女性也要有權利和女性也被壓迫,而不是「父權」賦予男
性特權並壓迫女性。而要直到 Millett 在《性政治》中將父權置於所有的壓迫之上,我們
才有了以「瓦解父權」(Dismantling Patriarchy)為核心關懷的基進女性主義。從家務勞
動到性和暴力無處不在的壓迫——「個人的即政治的。」
於是,自由主義只看到表面,沒看到結構;馬克思主義只看到階級,沒看到父權。只有基進
女性主義真正看到了父權結構的壓迫本質——但問題也就出在這個「本質」:後現代和後殖
民不承認有所謂本質,差異和交織性動搖甚至瓦解了「瓦解父權」的根本預設。如果女性根
本不存在,那麼一個「男性支配、壓迫、剝削女性的社會結構和實踐」又是如何才能存在?
或者更務實的問題是:到底是「誰」被父權壓迫了?是女性空間被侵犯的順性別女性,還是
被強迫動手術的跨性別女性?是娶外配的男性在買賣和剝削女性,還是反對者在歧視外配?
換句話說,前三波女性主義,也許可以概括為幾組關鍵字:⑴參政權、⑵性政治、⑶交織性
。而只有「第二波女性主義」的那短短三十年可以說真的是「反對父權」。至於第四波女性
主義,雖然在#MeToo和網路厭女症之外,也還有韓國 Megalia 和豆瓣鵝組,或甚至台灣象
群這樣的社群,但與其說,它們是在「反對父權」,倒不如說是在反對一個象徵。當然,象
徵亦有其意義,只是在準備像是「追星文化強化/弱化了父權結構」這樣的題目時,還是會
忍不住感慨:「到底是強化又弱化了什麼?」
這樣的假裝還有人在乎「父權結構」的錯覺。
作者: Abby530424 (亞斯卡雷)   2025-09-09 21:42:00
寶 你與其複製黑雲的文 不如叫他直接來邊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