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eopika (李奧納多皮卡皮丘)
2025-09-07 12:05:27「原本每月6000日圓的修繕積立金竟暴增3倍」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VnAUUhTT/
居住在大型公寓的A先生,對於突如其來的維持費暴漲感到憤怒,並批評當初房地產開發商
在銷售時,刻意將維持費設定得過低的手法。然而,這次漲價被解釋為「為了未來」的合理
舉措,考量到通膨與人力成本上升,也可以說是明智的決定。另一方面,反對增加支出的外
國人屋主、以及故意拖欠管理費的案例也逐漸增加,實際上,公寓的管理正變得愈來愈難以
在住戶間達成共識。
修繕積立金突然暴增3倍的「異常狀況」,生活被迫改變
「修繕積立金一下子漲了一萬多日圓,真是晴天霹靂。買房的時候完全沒聽說過這種事,感
覺被騙了!」
住在埼玉縣さいたま市一棟大型公寓的40多歲男性A先生語帶顫抖。原本每月僅約6000日圓
的修繕積立金,突然大幅調漲至約3倍。
雖然在住戶大會上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但在管理委員會「為了未來」的主張下,最終仍以多
數贊成通過。
這棟A先生4年前購入的公寓,戶數超過1000戶,距離車站與公園也很近。最吸引人的是,公
共空間設備極其完善,不僅有住戶專用的咖啡廳休息室、派對廳、兒童遊戲室,甚至還有遠
端工作空間。
價格設定讓單薪家庭也能負擔得起,卻享有媲美東京都內豪華塔式公寓的設施,因此A先生
原本對生活十分滿意。
然而,隨著修繕積立金暴增3倍的「異常狀況」發生,A先生的生活徹底被打亂。
「因為房貸利率上升,每月開銷比剛買房時增加了快2萬日圓。再加上物價高漲,只能把公
司午餐改成自己帶便當省錢了。」A先生語氣低落地說。
公寓住戶頭痛的維持費
與獨棟住宅不同,公寓除了自己的房間以外,其他空間都是所有住戶共同擁有,維護費用必
須由大家分攤。
管理費與修繕積立金這些每月支出,住戶無法自行控制。電梯、自動門,以及A先生很喜歡
的大型公寓獨有的豪華公共設施、禮賓服務,都是推高維持費的原因。
為了讓月費看起來便宜,常見「低設定」手法
A先生不滿的正是房地產開發商的操作。新建公寓在銷售時,開發商往往會刻意把管理費、
修繕積立金設定得很低,好讓月費看起來負擔不大。
事後調查發現,雖然是家庭型房屋,但修繕積立金僅6000日圓左右,在周邊公寓中屬於異常
偏低。A先生憤慨表示:「當初銷售人員還特別強調,這間公寓的維持成本很低。」
然而,專家卻認為這次漲價反而是管理委員會的明智判斷。在人力不足、通膨持續的情況下
,維持費用只會上升、不會下降,這在房地產業界是常識。
尤其是修繕積立金,要負擔大型公共設施的維護,初期設定明顯不足,未來調漲本來就是預
設情境,這次調整其實也在合理範圍內。
投資客型外國屋主的存在
不過,一般住戶很難理解修繕計畫的專業性與必要性。A先生擔心的是轉售價值下降:「維
持費一旦提高,會不會導致中古市場上的價格賣不高?」
實際上,能確實收取管理費並累積修繕基金的物件,在二手市場上的評價反而更高,這是長
期來看的事實。但對於不懂專業的一般住戶來說,短期支出的增加才是直接感受到的負擔。
尤其是公寓建築年限尚淺時,住戶往往難以察覺劣化問題,因此優先考慮眼前支出的人並不
少。A先生的抱怨,也不能完全被視為外行人的牢騷。
隨著更多人對維持費上漲感到反感,問題正逐漸浮現。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投資目的的外
國屋主。
在灣岸某塔式公寓,幾年前曾爆發「事件」:為了阻止管理費增加,許多中國籍住戶集體投
下反對票。雖然最終仍以多數贊成通過,但這件事揭露了大型公寓內住戶背景各異、難以達
成共識的現實。
在中國本土,並沒有像日本公寓「修繕積立金」這樣的概念,通常是購屋時一次付清,之後
再依需要支出。因此,來自這樣環境的投資者,認為「越便宜越好」是自然的想法。
他們本來就不是以長期居住為目的,大多考慮幾年後賣掉房子,與其在意20、30年後的資產
價值,不如眼前少付一些維持費更合理。
近年,中國經濟下行,加上習近平政權的強硬政策,許多富裕階層將資金轉移到東京房地產
,這已是公開的事實。他們多半將東京不動產視為投資標的,等價格上漲後出售套利。隨著
中國人屋主增加,未來反對維持費調漲的勢力可能進一步擴大。
住戶善意支撐的制度,一旦被「鑽漏洞」…
目前,日本公寓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住戶的善意,但若這套制度被惡意利用,將埋下未
來隱患。
除了反對漲價,更惡劣的情況是——乾脆不繳管理費與修繕積立金。
一名東京都港區塔式公寓的理事透露:「有中國籍投資屋主故意不在帳戶存錢,長期拖欠管
理費與修繕積立金,造成嚴重問題。」
這棟公寓因能俯瞰東京鐵塔而受中國人喜愛,公共空間常聽到中文。雖然房價高昂(家庭型
至少2億5000萬日圓以上),但住戶通訊刊物上幾乎每月都刊登「長期欠繳管理費對策」,
可見困擾之深。
甚至有投資客惡意多年不繳,等到累積金額龐大後直接賣屋「跑路」。每月欠幾萬日圓看似
不多,但幾年下來動輒數百萬。
在灣岸另一棟塔式公寓,甚至有外國法人長達5年不繳管理費,最後累積包括利息與違約金
在內超過1000萬日圓,訴諸法院解決。
管理崩壞的「定時炸彈」
若反對維持費上漲的住戶成為多數,加上長期欠繳者增加,公寓管理勢必惡化。
特別是大型公寓,公共設施越豪華,髒亂與老化就越顯眼。管理與修繕需要全體住戶的共同
意識,但規模越大,越難凝聚共識。
事實上,已有指摘指出,人力與工程成本上升速度已超出管理組合的原先預估。實例包括:
原本應該全天駐點的禮賓人員,因成本壓力縮減為半日勤務,導致服務品質明顯下降。
雖然A先生對修繕積立金漲價滿腹牢騷,但其實他能住在管理體制健全的公寓,某種程度上
算是幸運。再加上這棟位於郊區,投資客比例少,更容易形成住戶共識。
相對地,像灣岸、港區這些外國與投資型住戶比例高的公寓,就沒有保證能長期維持良好管
理。隨著通膨與房市上漲,若多數人只顧眼前利益,將引爆「管理崩壞」的定時炸彈,也並
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