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rdyal (Wardyal)
2025-04-30 09:34:41米哈游的共同創辦人、也是現任總裁兼董事長劉偉(大偉哥),最近在上海交大的一場演
講會後問答中極其誠實地回答了很多問題,裡面很多真知灼見,特別想紀錄分享一下。
(如果不認識米哈游這家公司也不妨礙理解以下內容)
有一名交大同學問到:「你們早在 2021 年就投資腦機介面的新創,你們的規劃是什麼?
」
這個消息已經在江湖盛傳很久,所有人都認為米哈游志不在遊戲,《原神》只不過是他們
的現金牛,真正的願景是要打造下一個世代的全新娛樂。
對此,劉偉這麼回答:
「2021 年我們有投腦機介面,投這個核融合,投這個火箭,覺得我有什麼很面向未來的
想法對吧?有沒有什麼判斷對吧?有沒有什麼高瞻遠矚對吧?」
「現在告訴大家,都沒有。」
「以上這些投資,都是在我年輕的時候做的,年輕的時候就是 2021 年的時候做的,那時
候有幾個很大的特點。」
「剛開始賺了錢之後(備註:《原神》於 2020 年 9 月上線),總有種想拯救世界的想
法(場下大笑),而且你也有很多錢,所以總想做點什麼。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
人都開始做投資。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看,大部分都是錯誤的。」
「第二點,就我做的那些投資,包括腦機介面、核融合、商用航空,是不是當年我有什麼
判斷?完全沒有判斷,我當年投他們完全就是『情懷』。」
「我們投了中國第一個民間核融合公司,是因為它在上海的臨港。我們為什麼投腦機介面
?因為負責人是我們研究生時期的導師。」
「『當年放你們兩個學生去創業,現在老師也想創業了對吧。』(全場大笑拍手)你知道
當老師問你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是很難回答的。蔡浩宇(另一位共同創辦人)把這問題交
給我,我想了想也有錢,當年老師也幫過我們創業,我們就支持一下吧。」
「所以這些年我基本上不做投資了。此外,我現在還是有一些情懷,但我會更加去研究清
楚。」
「當年的情況就是我覺得這東西很有價值、又沒有人做、又遇到很年輕的人就像當年我們
那樣想去做,所以核融合的團隊拿了個簡報給我,就從我這騙了一億;我叫他們出去找錢
,找了兩個月回來說都沒人信他們,我又給了一億。但,最後證明他們確實不錯,現在也
把工廠建起來了。」
「所以我覺得有時候有情懷也不是壞事,因為萬一、萬一遇到下一個『米哈游』呢?就像
當年我們的天使投資人投了我們 100 萬(2012 年的時候),我們最後給他一個超過上萬
倍的回報。」
「所以我現在的原則是:有情懷的我還是會看,但一個基本原則是一旦我決定要投這個東
西,就會把這錢當打水漂了。所以過去投過的那些項目,如果有漲,那就是對國家、社會
有貢獻;沒漲起來就是我年輕時候的情懷。」
劉偉這段簡短的分享,其實說盡了蠻多道理。
1. 企業主的決策不一定都有策略脈絡可循,尤其當特定行動是「首次出現」的時候,最
好不要過度解讀。例如,市場(或媒體)通常會在一間公司成長的時候,將其所有行為解
讀成策略的一環,因為替成長中的公司寫什麼故事都有機會是對的。但,我個人幾次比較
深刻的經驗是:通常都是老闆的一時興起。
然而,真正應該注意的,是這些企業在「繳完學費」後的行動。如果該企業還持續有投資
(不論是投資新創或發展新事業),通常都是想好了,甚至是找到關鍵的執行角色。
2. 情感連結(人脈)在早期投資中往往扮演至關重要的因素。像劉偉這種「師生投資」
的案例不僅在中國不少,在美國也不少見,甚至會發展成越洋案件。
3. 早期投資失敗是常態、絕非例外,但真正成功過的人通常更有堅持下去的信念,因為
就像劉偉說的:「搞不好投到下一個『米哈游』。」人是很難靠想像就維持信念的生物,
如果沒有嚐過百倍、萬倍以上的回報率,很難長期面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