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94mod0 (an94mod0)
2025-04-22 10:57:33我的觀察是他們的粉絲小果子對芒果醬的喜歡大多不只是音樂,而是超越音樂審美以外的
「情感支持」。
音樂上的可能是被某一首直白深情的歌詞感染、又或是琅琅上口的旋律,但更多的是超出
音樂以外看到很多「很瘋、很熱血、歌聲大合唱很感人、現場很活潑很鬧很好玩,諸如此類
擁有相當優異的感染力的這些特質而圈粉。
然而仍然有不能同感的,也是很正常。事實上,喜歡不喜歡是充滿感性的主觀定義,沒有
對錯。用感情比喻~就像某個人愛著他/她的男女朋友,大膽示愛曬恩愛,而旁邊的人卻
說:「哎呀可是他/她好肥好醜,你怎麼還愛他?」
其實這無關品味好壞與否,當有人珍惜、鍾愛著他們欣賞喜歡的東西,你不必問原因,你
不會能理解其心跳加速、熱淚盈眶的理由。因為你不是他/她。身為局外人儘管不理解,
但在別人的熱情面前指責謾罵、甚至批評他們品味差,因而引戰等等是最沒有意義、也是
很沒有風度的事情。
至於對粉絲以外的其他聽眾來說,初次接觸芒果醬的、或者是還沒有喜歡他們的「氣氛」
營造的人來說。沒有所謂情感支持的美好濾鏡,只討論音樂、表演,來到了第二個討論:
「藝術、美、感染力」。
所有的美好的東西都會受歡迎嗎?
所有受歡迎的東西都很美好嗎?
我想並不是的。
第一個原因是:美或不美是一種主觀,
第二個原因是儘管很美但不被記住也無法受歡迎。
可能不是所有偉大的作品都該漂亮、華麗、討人羨慕。我們都知道畢卡索是抽象派大師,
作品極為狂野不羈,他的作品初出之時風格並不為既有市場所期待,確實讓多數人感到不
可思議、甚至有點困惑:「這是美嗎?」但難得一見如此獨樹一格、而仍然極具感染力的
作品橫空出世的時候,無論如何總是引起各種討論,我們佩服,並且可能說「啊、原來啊
,這麼特別,這是藝術,我不懂。」意即就算無法完全參透或認同它的美,但絕對能好好
透過鑑賞、評論、彼此討論分享等等來擴張一個作品的意義,人群的評價、最終也成就了
藝術家本身的形象。
時代更迭,來到現代該是藝術自由展現各自思想與價值的時候。然而我們卻用一個「這個
舞台就是該呈現這樣這樣、那樣那樣的美學」、以及這是否是「大眾審美」這樣的命題去
框住一個表演?
如此有大型轉播的舞台可以說是一個「大眾舞台」沒錯,但當表演卻不符合「大眾審美」
的時候,能指責謾罵這個表演「不夠格」嗎?
如果在這個流行音樂舞台上表演的是南北管傳統戲曲、又或是相對艱澀冗長的各種形態的
演奏曲,人們會如此憤恨不平起身謾罵或翻白眼、甚至造成網路上兩派吵架的事件嗎?
也許不會的,因為會豎起耳朵聽的人根本也就不多了P到不記得、不在意的時候,就無
法形成人跟人之間的討論。
所有的主觀要形成鮮明立場,無論正反意見,一定有所謂的「在乎」。這就是大眾、這是
大家都能有所感受的音樂—這就是流行。那這樣,不就還是符合著大家都能聽懂的「大眾
審美」?
你聽了有感覺,美或不美大家心裡各自表述,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而有人喜歡、有人不喜
歡,更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
KKBOX風雲榜的舞台邀請哪些表演者除了是反映著市場熱度,更是一個能藉此機會弭平分
眾市場鴻溝、讓部分音樂人被更多非舒適圈的聽眾聽見看見,並且一起歡慶音樂之於我們
共同情感連結的場域。
選用一個非大廠牌或傳統唱片公司製作的樂團來表演獨具意義。
就是這些機會讓大家開始可以接受更多面貌的作品,進而騰出空間給對創作作品仍滿懷熱
情的小人物們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