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不僅是「文人」的革命,更是「邊緣文人」的革命。法國大革命及法國之後的
歷史進程被對社會充滿仇恨的「邊緣文人」所把持,他們本已一無所有,熱衷於破壞和毀
滅,興高采烈地觀賞火焰和鮮血。此種模式也成為左派革命的阿喀琉斯之踵——蘇俄獨裁
者列寧和史達林、中國獨裁者毛澤東、越南獨裁者胡志明,在階級身份和人格特質上都如
此同構,用歷史學家余英時的話來說,都是「打天下的光棍」。
托克維爾對法蘭西民族的「政治上的文學精神」深懷警惕:它所追尋的是新奇巧妙的事物
,而非真理:喜歡有趣的圖像,勝過實際的目的;欣賞舌燦蓮花的表演,而不顧後果為何
;憑藉印象來判斷事物,而非仰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