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950260 (Frank)
2025-02-09 15:55:20當女人說「這讓我不舒服」,男人卻說「你限制了我的自由」
最近,歌手壞特(Whyte)坦言自己對嘻哈歌詞中的厭女內容感到不適,這場討論才剛開
始,某些男性支持者便火速跳出來反駁:「你不懂嘻哈!」、「現在什麼都不能講了?」
、「這是對創作自由的打壓!」
但這場爭論的核心,真的只是音樂風格的選擇嗎?還是說,它其實關乎「誰擁有話語權」
?
壞特的發言,只是簡單地表達:「這樣的歌詞讓我不舒服。」但這短短一句話,卻像是踩
到了某些人的痛點,讓他們感到威脅。
因為長久以來,男性在音樂、文化、社交空間裡習慣了無所顧忌地表達,而不需要考慮女
性的感受。
當女性開始說:「這樣的表達讓我不舒服。」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理解或對話,而是
防禦,甚至是攻擊:「這樣連開玩笑都不行了?」、「現在還能寫什麼?」
這種反應的本質,其實是話語霸權消失的焦慮。他們害怕的,並不是女性的聲音變大,而
是自己的聲音不再是唯一的聲音。
畢竟,他們希望的「自由」,從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表達」,而是「我可以說任何
我想說的話,而你們女人最好不要有意見。」
-
自由,不能是單方面的霸權。
當某些男性藝術家說:「音樂創作應該是自由的!」這句話的潛台詞往往是:「我應該能
夠自由地說任何話,而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
但真正的自由,不是單向度的霸權。你的自由,不能建立在貶低、剝削或壓制別人的基礎
上。
就像我們都有開車的自由,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能隨意闖紅燈、撞倒行人。如果你的「自由
」傷害了別人,那麼這就不再只是自由,而是特權。
-
「和平與愛」,但不適用於女性?
許多人說嘻哈音樂的核心是「真實表達」,但當女性開始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時,這些
人卻開始說:「妳們女人太玻璃心了!」——所以,「真實表達」到底是所有人的權利,
還是只適用於男性?
嘻哈文化的擁護者經常強調:「嘻哈代表和平與愛。」但這種「和平與愛」,似乎只適用
於男性之間的兄弟情誼,而不包括女性。
當女性指出某些歌詞物化或貶低女性時,他們的反應不是理解,而是防禦:「這是嘻哈文
化的一部分!」、「妳不懂!」、「這是藝術,別太當真!」
但這些話的潛台詞其實是:「我們的文化允許我們物化女性,妳們女人不要來干涉。」
這就讓人不禁懷疑,這些人真正捍衛的,真的是嘻哈文化,還是自己在其中的權力?
-
女性的聲音,不需要獲得批准
當女性說「這讓我不舒服」,這不是在審查或封殺誰的作品,而是讓所有人重新思考:自
由應該是雙向的,而不是單方面的壓迫與霸權。
女性的聲音,不需要經過男性的批准,也不需要為了遷就男性的「創作自由」而自我噤聲
。
這不是女人在「管」你,而是她們終於開始說:「這樣的話,我不會再忍受。」
所以,當下一次有人因為女性的發聲而喊出「妳們這是在限制我們的自由!」時,或許該
問問自己:你真正害怕的,是沒有自由,還是失去貶低別人的特權?
-
這不只是關於音樂,而是關於我們如何共存。
這場關於嘻哈與性別的討論,遠遠超越了音樂本身,它關乎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共存。
如果一種文化只能在貶低女性的前提下才能存續,那麼它真正的問題,從來不是女性的批
評,而是它本身是否真的值得被捍衛。
尊重彼此,並不會讓嘻哈消失,但如果一種文化無法接受質疑,那麼它才真正站不住腳。
當你在討論「創作自由」時,請先問問自己——你的自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還是
只是一種不願被挑戰的特權?
影片附上我很喜歡的嘻哈段子,萬妮達表達了女性被壓迫和掙脫的歷程,超帥!
圖片來源:壞特專輯封面以及Threads發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