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尼采與斯蒂納

作者: Abby530424 (亞斯卡雷)   2025-02-01 22:41:11
推 nexerodo: 阿比覺得施蒂納怎麼樣 我越看越覺得跟尼采好像02/01 19:59
我盡量以比較簡單的方式去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尼采是否閱讀過施蒂納 或被施蒂納所影響
這從上個世紀以來便是尼采研究的一大重點
認為沒有被影響的人的觀點是:
尼采從沒有在任何公開書信或筆記中提及施蒂納
也從來沒有買過施蒂納書的收據
任何圖書館也從來沒有尼采借閱施蒂納的紀錄
這是一個強力的觀點 畢竟即使你想偷偷抄襲
你在做筆記或是書本的評註時 或多或少還是會留下蛛絲馬跡
更重要的是尼采最後是突然發瘋的
他並沒有足夠時間預知自己的死 並妥善處理筆記
認為有被影響的觀點是:
尼采有詳細閱讀過某幾本書 而這幾本書內容是有提到過施蒂納
甚至尼采對於其中一本書的批評 正是該書作者對施蒂納的批評
再者
尼采有推薦過他的學生閱讀施蒂納 而這在圖書館借書卡中獲得證實
該學生在被推薦後不久便有紀錄在借書卡中
而尼采初期接觸的許多(華格納的)朋友 他們有許多都讀過施蒂納
甚至其中幾個與施蒂納現實關係良好
尼采是很有可能從他們嘴裡聽過施蒂納的
我自己是站在有被影響的觀點這邊(但估計不多)
尼采在初期的日記的確是被處理掉了 沒法證明
但是一些側面證明 至少能證明尼采知道這個人名字
而作為19世紀的一大書蟲 很難去想像他沒有去接觸過任何相關思想
但是我也認為尼采並沒有抄襲施蒂納
因為他們倆人即便路徑相似 最後走向的目的仍天差地遠
我們可以輕易從許多地方看到他們的相近之處:
對精神 也就是對基督教傳統的批評,
而且都將源頭追溯至蘇格拉底
(雖然史蒂納花更多篇幅在基督教與啟蒙運動);
都提到了神之死
(不過兩人的評價與聚焦的核心有些差別);
都有在作品中接觸到虛無主義思想
(不過兩這對此的評價近乎相反)。
還有一些相似處我就不多提了
=======================================================================
那差別處在哪裡呢?
當然文章風格這些肯定有極大的差別
至於內容
我認為最大的差別處在於他們對於虛無主義「後」的想法截然不同。
施蒂納的唯一者正是虛無主義的過程以及目的。
一個完全杜絕價值、道德、事物,只為己而活的新人類。
但是尼采將虛無主義視作是要被克服的歷史事件。
所以我相信你可以發現,尼采在批判與摧毀西方傳統形上學時,
也在試圖建構自己的理論去「拯救」西方。
他的超人是創建新道德、自我立法而且選擇遵守的新人類。
施蒂納否定了重建價值與道德的必要性,
但尼采相當重視這一點,我相信這便是兩者根本性的差別。
如果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面的譬喻來形容,
費爾巴哈/大衛史特勞斯是駱駝;他承受著道德重負並以此自豪。
史蒂納是獅子;他反對一切價值。
而尼采理想中的查拉圖斯特拉會是孩童;他創造新的遊戲。
或換個角度,施蒂納無疑是認為「神之死」是一個完全正面的事件;
但尼采並不如此認為。
尼采的確認為「上帝之死」是一個大事件,
但或許結果並不絕對如此正面。
甚至你可以在尼采第一次提到上帝之死,也就是快樂的科學125章【瘋子】,
他的前一章【無盡的地平線】中,看到尼采對於最高價值消散的恐懼:
但是在某些時刻,你會驚覺這一切是無限的,而沒有任何東西比無限更可怕了。
可憐的鳥兒曾感受到了自由,但它現在卻撞上了籠子外緣。
當你想念這塊土地,那你便有禍了;而且,這塊土地已經不存在了!
上帝之死是一個不可逆的事件,它的確是從一開始便是注定的,
但是在這個大事件發生後,人們如同尼采所說,必須從佛陀屍體的陰影中走出來。
在最高價值散佚後,人們想要用現有事物將空缺填滿的嘗試終將失敗,
所以我們要去不斷重新創造,並重新挑戰
作者: nexerodo (五球不落地)   2024-02-01 19:59:00
阿比覺得施蒂納怎麼樣 我越看越覺得跟尼采好像
作者: SydLrio (狂嵐嘴砲)   2025-02-01 22:42:00
能不能聊一點量子力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