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ekomataOkay (u)》之銘言:
: 你的擇偶對象與你母親或父親的特質相近
: 那為什麼沒有人選擇自己的兄弟姐妹
我覺得分兩塊說
首先佛洛伊德的戀母情結
基本上還是從社會學及田野研究後
進而搭配幼兒發展階段 所建構出來的
這東西本身的生理證據 至少在佛洛伊德時期
是較為不足的
所以你或許可以從比較非直觀的方式
去看待戀母與閹割這件事
這或許能去解釋人格發展與自我探討
比字面上解讀亂倫會更有用點
那第二塊
你提到的亂倫禁忌
這在相當多的社會中被觀察到
所以上個世紀其實就開始類似爭論
這個禁忌是源自於生理還是社會演進?
隨著社會學與佛洛伊德熱潮過去後
一些對於哺乳動物的觀察
以及以色列基布茲 中國與台灣童養媳
這兩篇決定性的社會研究出來後
現在學術界大多數都不否認
亂倫禁忌可能是有著生理相關因素的
而特別的是 這個亂倫禁忌如果從基布茲與童養媳研究來看
可能並非作用於比較深層的基因辨認
而是作用於幼年一起生長 導致性冷感與性排斥
這就是所謂的韋斯特馬克效應
現在學術界還是有不少相關論文
有些是支持韋斯特馬克效應
有些則是反對韋斯特馬克效應
回到你剛剛的問題
為啥沒有人會選擇自己的兄弟姊妹
其實這也有不少相關論文
有一些是維持韋斯特馬克效應的結論
也就是一同生活導致相互性冷感
但也有幾篇論文 指出了一些比較特別的傾向:
女性與男性對於臉部特徵辨認的強度不同
傾向也有所不同
例如女性比較傾向選擇與自己兄弟臉部特徵差異大的配偶
而男性則傾向選擇與自己姊妹臉部特徵相近的配偶
而在是獨生女狀態時
女性反而會選擇一個與自己臉部特徵相近(很可能代表基因相近)的配偶
這的確能夠解釋相當少見的意外亂倫
也就是幼年因故分開來 長大後相戀結婚後
才發現雙方有血緣關係
結論是 青梅竹馬 死好
你會輸給天降 失散多年的妹妹
還有哲維愛妹妹 但妹妹討厭哲維 這是有理論與實驗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