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贊成所謂的「教育學校、家長相輔相成」。
但我會贊成的理由,
是因為家長希望小孩子被教育成能多元化思考、自主思考。
既然你希望,那就要去做。
大部分人小時候接受的應該是打罵的模仿教育,
被教訓體罰時我們不會明白是什麼,
我們只會認為父母只想發洩情緒。
直到自己出社會了才會明白父母想給的是什麼?
現在的教育傾向的是花更多時間來塑造孩子。
但可惜的是,
家長不知道自己也該學什麼,
家長肯定也不願意拉下尊嚴來學什麼。
其實你說的問題都出在你和你前妻身上,
你應該很明白孩子的行為許多都是模仿家長來的,
你打孩子,孩子就會打你孫子,
你吼孩子,孩子就會吼你。
對孩子教育中最糟糕的做法,就是給予、要求他們不懂的期待。
當你自己都無法認同紀律教育時,
要思考怎麼就現在的教育方式調整,靈活運用教孩子的方式。
他們會有你說的這些習慣問題,
是因為他們還依賴父母。
依賴父母很丟臉嗎?
說個客觀的,
你沒教他們獨立,他們當然會依賴。
而孩子在還沒長大前本來就會依賴父母,
你不能自顧自地去指望或是拿別人的孩子來相比教育孩子:
「你看!人家多懂事!」
人家孩子懂事是因為人家教得比你好。
最後替你說一句話,
單親真的很辛苦,
因為你的時間全部都貢獻在家庭,
賺錢,為了養小孩,
賺錢,為了給小孩好的環境。
但教育這種事在現在最撓頭的是,
家長一定要分出時間來去陪孩子。
陪孩子不是只有陪在旁邊,
必須要溝通,要教育,要淺移默化,
要人格形成,沒準的如果要求高一點,
連興趣形成都要從陪伴中建立。
從前體罰不被討論的年代,
大家都是盲從模仿到出社會,
才會回頭慢慢了解父母的心態和社會的樣子。
現在則是要小孩從小就要培養多面向思考,
提早了解「為什麼?」
再從為什麼去找出答案。
這就是現在教育麻煩的問題,
要花更多時間在培育孩子上,
但這樣方式每當孩子成長時,
所需要陪伴的時間就會少,
因為他們習慣思考和解決問題。
比對以前和現在的情況,
去思考怎麼樣讓孩子能成長成超越自己的期望。
情緒難免會,
發洩完後,
請你還是好好回頭想想怎麼多陪陪你孩子。
要嘛早點打,早點挫,
孩子會早點獨立。
建構式教育又突然插一筆紀律教育,
會把孩子弄得無所適從,
反而更容易走歪。
※ 引述《messi5566 (虹粉)》之銘言:
: 我打了我的小孩
: 平時很少跟大家聊我自己的私事,但這幾天心情非常沉重,請讓我抒發一下
: 附註: 本篇只是心情抒發,不同意轉載,謝謝
: 應該是因為沒有辦法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我心中一直對他們有很大的虧欠,所以想把他們
: 保護好,舉例來說:
: 他們現在已經是國小中高年級(9.10.11歲),安親班距離家裡不到500公尺、所有才藝班即便
: 在家門對面,我都會親自接送
: 假日我會想辦法安排活動,把小孩整天帶在身邊,深怕他們無聊沒事做
: 小孩回到家不用做任何家事,平時我都是等他們睡了,自己再開始洗碗、摺衣服,也把我兩
: 位年邁的父母拉進來,在我看夜診或值班時來我家,幫我看顧小孩,然後晚上10點多等我下
: 班才能再開夜車回家休息。
: 我以為這樣類似全天候的照顧,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就算身在單親家庭,也能感覺到被愛,
: 但沒想到這樣無微不至的緊密照顧,會讓孩子在生活教育跟自理能力上上大大的出現問題
: 1. 生活習慣極差
: 自己吃完食物的垃圾或醬汁,可以擺放在桌上當作沒看到,等我去收
: 廁所衛生紙用完丟在地板上,即使看到了也視而不見
: 用過的口罩客廳隨處都是
: 會在晚上十點多在客廳打球
: 一回家就喊要開冷氣,但開之前不會關窗、不會關門、常常出門上學後冷氣跟房間電燈還還
: 亮著,就連冰箱門打開也常忘記關
: 帶孩子去我朋友家吃飯,吃得滿地都是餅乾屑、沙發有海苔片也不會想收拾,我出口提醒卻
: 說:「哪有,我沒看到」然後就當作沒事
: 房間有吃完的餅乾包裝、變成豆花發臭凝固在杯子裡面的豆漿、喝到一半的飲料跟瓶瓶罐罐
: 、滿地的衣服玩具
: 2. 沒有自理能力
: 孩子有零用錢,但高年級的孩子需要鉛筆,不知道家裡樓下就有文具行,可以自行解決
: 衣服籃滿了隔天要穿制服,不會自己丟進洗衣機洗,需要等我夜診下班回家處理
: 帶了水果回家,沒有切好處理好完全不曉得要怎麼吃、自己盛湯會撒得滿桌都是
: 我如果沒有提醒,不知道什麼時間該洗澡、聯絡簿不會主動拿出來、鬧鐘不會用,遲到了的
: 理由是別人沒叫我
: 3. 不瞭解自己的興趣
: 他們在放學或假日,完全沒辦法安排自己想做的活動、不清楚自己的興趣
: 如果當天沒有特別安排外出活動,小孩在家便會圍在我旁邊喊著好無聊,在我建議完「你可
: 以先做一下手帳啊」後可能會好一陣子,但過一會兒又會像是領任務一樣,回來說「做完了
: ,接下來要幹嘛?」
: 大約4個月前,我開始徹底反省了,我需要改變現況,不能讓他們再這樣軟爛下去,也不該
: 讓我父母這麼累
: 所以我開始做了改變,試著不再過度插手孩子的生活,讓他們學習獨立面對生活的問題,並
: 練習自己解決。面對我其中一個孩子的過動症問題,我也帶去心智科做了評估及接受治療(
: 現在衝動控制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改善很多,這次的期末考得到進步獎,他自己也很開心
: ),他們自理部分確實進步很多,我很開心,但在生活習慣部分卻是困難重重。
: 針對生活習慣,我一開始是採用:做的好的部分正向強化稱讚、做不好的就口頭警告,並予
: 以曉以大義,讓孩子知道我為什麼這樣要求的方式。但事不從人願,例如一次又一次垃圾亂
: 丟在客廳餐桌上、廁所地板有用過的衛生紙、自己吃過的碗盤就丟著,諸如此類的事情,還
: 是不斷發生。
: 我跟孩子說:「這是很基本的生活習慣,大家一開始不知道你是怎樣的人,會從你的言行舉
: 止去瞭解你,你到朋友家,你吃完的東西跟垃圾丟得亂七八糟,大家會覺得你很邋遢,也可
: 能因此不想再邀請你到家裡作客了」小孩絲毫不以為意,我告知孩子「下次再亂丟不收,我
: 會做更嚴厲的懲罰」但孩子踩底線式的詢問「喔喔是怎樣的處罰?」完全不當一回事。
: 然後,隔天一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喝完的飲料罐隨手丟在客廳桌上,我這次打了孩子的手心
: ,並再重申「這是最基本的生活習慣,你們再這樣,我會一直加重處罰,不要覺得我在開玩
: 笑。」
: 循環多次,事不見效,我明確告知後孩子仍依然故,我只好真的再加強處罰力道,並說:「
: 下次再有我就會打耳光了!」
: 但,一樣的事反覆出現,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 直到前不久我才知道原因。
: 約2個月前,我辦了一支手機放在家裡當作室內機,交代孩子這支手機只能用來打電話,絕
: 對不可以拿來打手遊或做其他事情,小孩允諾再三。但某一次我提早查完房,回家發現小孩
: 門窗開著在客廳吹冷氣、躺在沙發上用手機打傳說、規定好不能開,且遙控器被我沒收的電
: 視,孩子也用手機下載軟體自行打開看影片,被發現時孩子回應:
: 「反正覺得爸爸不會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了應該也不會怎麼樣。」
: 原來如此
: 他們目前變好的部分,只跟他們「自己」有關:因為會餓想吃白飯所以自己練習煮飯;因為
: 上學要穿制服所以自己學會用洗衣機,但洗完只會把自己的衣服放進烘衣機烘乾,其他人的
: 一樣丟在洗衣機裡發臭;三催四請孩子不洗澡,我說已經到睡覺時間,那今天不用洗了,明
: 天臭一天,從此之後孩子每次都記得要自己留時間洗澡;但其他部分只要不影響到自己的生
: 活,孩子明顯完全不在意,反正有別人會處理善後。
: 我其實很自責,太晚開始教他們
: 我以前太過寵溺他們,完完全全是個好好先生,孩子犯錯我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所以我講
: 的話可以當作沒聽到,「反正爸爸知道了也不會怎麼樣」,我白臉當太久了,當到很悲哀…
: 於是 從那一刻起,我強迫自己戴上了黑色面具,我必須要當那個沒有人想當的黑臉壞人...
: 當他們做錯時,我不再溫和的提醒他們犯的錯,而是把他們帶到犯錯的事件前,直接明確地
: 提出錯誤點然後處罰,例如有一次,小孩在文具店偷了東西(孩子有零用錢,他表示直接拿
: 東西的原因是他覺得再上樓拿錢很麻煩,而且小錢應該沒差,被抓到再把錢還回去就好),
: 這種僥倖的心態讓我覺得,我不能再這樣放縱孩子下去,我必須讓他們感受到我的認真,面
: 對生活和規矩必須嚴謹,現在不教好以後怎麼辦?
: 我告訴自己: 「講好的規矩和處罰就是要貫徹,對小孩來說事情只有0次和無限次,底線如
: 果一直退,制度和規則就永遠建立不起來。」
: 所以我開始讓他們知道我不是只是說說玩玩,也在他們犯錯的當下,用比較明確的身體懲罰
: 方式喚醒他們的神經警醒度(例如打耳光、叫他們罰跪用腳底板推倒他們[先讓孩子跪著,
: 再把腳擺在孩子的軀幹上再出力推倒,降低孩子的頭部高度,才不會摔倒導致撞傷]),試
: 圖讓他們將痛覺跟事件記憶連結,知道到底什麼事情不該做、為什麼不該做,且處罰時我會
: 讓孩子親口把自己做錯的事情講出來,確保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被處罰,我想我必須讓他們
: 知道我是認真的,不是什麼反正也不會怎麼樣!
: 但每次處罰他們完後,我自己回到房間也會不自禁哭出來,自責為什麼沒有一開始就把他們
: 教好?
: 也常在想: 「這個黑色面具,真的好重好重,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拿下來?」
: 就在3天前又有事情發生,我把孩子叫過來點出問題,並開始處罰,但那天有點不一樣,在
: 我處罰的過程中,孩子做出不屑的表情並開口轉移焦點,所以我逼自己表現出憤怒的樣子,
: 也比平常更加重了處罰的次數和力道,這次他們臉被我打得腫腫的,我一邊做一邊心裡在吶
: 喊: 「求求你們了,不要再讓我做這種事了,我一點都不想這樣」在此之前,好幾次開過家
: 庭會議,告知孩子為什麼我這幾個月會開始這樣要求他們,我的出發點以及用意,孩子聽完
: 也表示理解、體諒,我覺得終於把以前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默默希望一起經歷過這些後,
: 孩子有所成長、將來也能感念我的用心。
: 然而,隔天晚上我忙完回到家,卻發現小孩跟他們的常用的物品都消失了,在我外出尋找時
: ,我接到了派出所的電話,說小孩和生母來報案請我過去一趟。
: 社工說:「你這樣雖然不算家暴,但把小孩打傷就涉及過度管教之類的話」
: 我父母知道後電話劈頭就是對我破口大罵,說我怎麼會這樣教小孩?
: 生母指著我鼻子對我頤指氣使,說我做兒童相關工作怎麼做的出這種事?
: 你們都覺得處罰孩子我樂在其中嗎?
: 你們以為我是為了誰做強迫自己這些事情?
: 這就是眾叛親離的感受吧
: 繼續維持現狀擺爛不是很好嗎?
: 塞3C給孩子讓他們開心當然最輕鬆,我也想當這樣拼命給紅利的爸爸,我也知道怎樣做小孩
: 會最開心,但我的良知告訴我自己,我不能再這樣下去
: 只能說我雞婆我活該
: 孩子,爸爸覺得對不起你們,
: 對不起這麼晚才願意面對這些問題並試圖解決
: 也對不起為了讓你們感受我的認真而讓你們受傷受怕,
: 或許是我太努力地想將孩子拉向所謂的正軌,
: 卻用力過猛 換來了令人痛心的結局,
: 生而為人總是會有遺憾,我的遺憾便是沒有再早一些開始正視這些狀況
: 我很灰心,也累了
: 藉這個故事我也想提醒大家,不管如何生活態度和規矩的養成一定要趁早,千萬不要也經歷
: 和我一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