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咪] 世界哲學史書摘(2)--魂交與夢

作者: jeanvanjohn (尚市長)   2023-01-04 17:15:06
魂交與夢
對世界與靈魂的概念思考,大致如下所述:其首要部分當然是關於靈魂,不過在這裡,
它是針對「以某種方式成立並進行運作的某個人或物」進行思考。
然而它並不是要抓住某種實體化的事物,而是試著對更為動態(dynamic)
的原理進行考量。
與之相應地,世界也不是被當成某種巨大的器皿或是場所來加以掌握
,而是被視為和魂的運作一起呈現的視域。
說到底,站在超越的神之立場,考量世界這個容器中作為實體被配置的人和物的關係
,這樣的架構本身在古代中國是屬於被批判的類型,
特別是從西元前八世紀到二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中更是如此。
所謂諸子百家,是在中國的中原地區發展起來的新學術派別,
其中可分為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類別。
這些學派脫離了以前的宗教信仰,重新思考超越的「天」與「人」之關係,
並對人類與環繞周遭的世界型態加以反省。
話說回來,在諸子百家時代,直接使用「靈魂(魂)」這個用語的情況,
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多。儘管如此,還是可以舉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用例,
那就是下面《莊子》中這段值得注目的記載: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莊子》齊物論)
根據西晉司馬彪的注釋,這裡的「魂交」指的是「精神交錯」的意思。
「精神」這個詞,或許會讓我們下意識地聯想到現在西洋語的Geist、spirit
或是esprit等術語,但在古代中國,它指的是既不「粗」也不「雜」的
「精微」的「神」,也就是某種「神秘的運作力量」
(譯註: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
也。(莊子〈秋水〉))。此處的「神」也不是God,而是更加動態的神祕狀態。
在成書於西元前一世紀西漢的作品《說苑》中,對於「精神」就有淺顯易懂的記述:
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而各歸其真,故謂之鬼。
(《說苑》反質)
這一節文章,是關於「死去的人會變成怎樣」的提問。
它對「成精之神」的敘述是,「精」會向上朝著天空飛升,肉體則會墜落大地;
接下來,它又說「成精之神」會「各歸其真」,並和所謂的「鬼」加以連結。
這裡的「歸」和「鬼」是相同發音,因此是個無關緊要的文字遊戲;
但是,「鬼神」這種幽靈般的事物,卻是中國哲學及其後日本哲學反覆質問的主題
,而《說苑》的這段話,正是呈現了這個提問的原始景象。
換言之,「成精之神」和「鬼」,感覺起來就是屬於「天」這個超越人類的維度。
讓我們再回到《莊子》,來看看「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這句話。
這裡所要呈現的是離開身體的「成精之神」,也就是靈魂,進行混交、
而令人目眩神迷的事態。這種事態在醒來的時刻,是不會產生的;
只有在「寐(睡著時)」這個不同的時刻才會成為可能。
如此的想像力,對日本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方說《萬葉集》
(七世紀到八世紀)中的「苦戀吾妹不得,摺返白袴之袖寢之,
能令汝於夢中見吾姿乎?」
或是「良人摺袖夜寢時,吾亦有所相思夢;宛若並非處夢中,與君再得重聚首」;
又或者如《古今集》中小野小町的「當戀慕之心強烈到無法壓抑之際,
我反穿睡衣,睡著,彷彿就能與心愛的人在夢中相會」。
在這些和歌中,將袖子或衣服反穿而眠,和「思念的人會在睡著時出現在夢裡
,或者自己會出現在思念的人夢中」這樣的想法緊密相繫。
=====================================
這篇比較簡單...吧?
作者: MeiHS (囧)   2023-01-04 17:16:00
所以哲學演進成科學的過程 也會探討吧蛋A 不用特別去找出來...至少聽起來很像西方三聖一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