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交長專訪/賀陳旦:軌道建設不是錢坑

作者: s6210603 (小玉玉)   2017-06-13 10:31:32
交長專訪/賀陳旦:軌道建設不是錢坑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520315
2017-06-13 01:36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前瞻軌道計畫推出後即遭受外界強烈批評,交通部長賀陳旦昨(12)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
示,軌道建設不是錢坑,是要強化目前硬體建設的不足,目標是八年後我們不必再羨慕日
本。
賀陳旦表示,地方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軌道系統,也要有生養軌道的責任感,交通部與
國發會將嚴格訂定審核標準,要地方提出培養客群和整合公車路線、優惠轉乘的專業評估
與計畫。
賀陳旦說,他理想中的台灣交通地圖就像日本一樣,有便捷且高度整合的軌道運輸,目前
台灣的軌道建設雖然有骨幹的高鐵、城際運輸的台鐵,但很多城市的軌道運輸和觀光鐵道
建設還是不足,即使有良好的資訊系統,可以讓民眾便捷查詢各交通運具搭乘和轉乘方式
,也無法達成便捷的運輸效果。他希望,不要八年後我們還在繼續羨慕日本。
他說,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說無人車都要問世了,Uber共乘方式也將普遍化,卻還在搞過
時的軌道建設,事實上這是服務不同人的運具和模式,就像現在有救護車可遠端和醫生連
線進行現場急救,但不代表就不需要醫院,就像台北有Uber就不必捷運了嗎?
賀陳旦強調,現在歐洲連人口20多萬的城市都有軌道運輸服務,而且可以選擇成本較低、
但運量高的系統,並可因此降低噪音、空汙,怎可將軌道視為落後的建設,且未經審視就
予汙名化,說軌道是錢坑?
另有多位學者批評政府要在各城市廣建捷運,將會因為養不起而成為國家財政大災難,賀
陳旦認為,軌道建設並非加重財務負擔,而是要對過去忽略的軌道建設,給予密集的投資
,來回應私人運具不斷成長的問題,各地方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軌道系統,也要有生養
軌道的責任感。
至於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說,各縣市廣建捷運,是要各縣市都成立捷運局嗎,應該由中央
統籌成立一個捷運局,賀陳旦反駁說,柯市長此話顯然是針對台北捷運局1,000人的人力
去留的問題,故希望中央來承接,但這是不可能也不容易的,像北捷幫新北、台中市捷運
做規劃,代勞是否容易?北市府自己很清楚,何況中央有捷運建設審查權,卻又要代勞地
方蓋捷運,這是很不適當的。
賀陳旦認為,地方興建捷運時,應同時培養工作人員對於營運、養護、維修工作的能力。
設工作坊 邀地方交流
自3月底行政院推出前瞻軌道建設計畫後,即不斷遭到各界批評與質疑,極富理想性的賀
陳旦,可說是滿腹委屈,多次對外說明都無法讓外界接受,現在他決定成立一個工作坊,
邀請地方政府主計、交通官員,一起討論,並以此協助地方提升軌道專業能力。
賀陳旦是位理想性極高、責任感相當強的人,這次推動前瞻,他想要補齊台灣交通地圖不
足之處,建構穩定、可靠的運輸系統,卻遭各界痛批是挖錢坑,使他頗感無力,但還是繼
續堅持推動的理想交通政策,他說,「我的台灣交通地圖很簡單,就是不希望八年後我們
還在羨慕日本,因為我們落實前瞻軌道,城際與城市運輸都真的強化而完整了」。
推智慧交通 App來幫忙
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五年前網路科技沒有這麼發達,也沒有很多電子票卡,現在這些都
有了,所以到了該密集投資軌道設施的時候,在有可靠穩定的運輸系統後,智慧交通App
資訊也將能設置得更完整。
賀陳旦說,現在網路科技發達,人手一支智慧手機,很多人用手機來訂購商品,甚至點餐
也用手機App,其實搭乘交通運輸工具,也可以用手機App來幫忙,這部分已有相關資訊,
也陸續建置中,但重要的硬體設施(包括台鐵系統強化、觀光軌道和地方捷運系統軌道建
設)必須要更健全,才能讓資訊更完整。
他認為,過去交通部推動四年150億元公共運輸改善計畫,40%的經費是用於虧損路線補貼
,30%是補帖業者改善車輛設備、站牌和資訊系統,用在人的身上並不多,現在時機成熟
,有技術、環境也適當,可以運用在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也就是幫助培養運量

訂合理票價 使用者付費
前瞻基礎計畫的軌道建設,引人批評生養都不容易,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為,地方有共識要
興建捷運,除了得先思考選擇適合的系統,也應在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上,訂合理的票價水
準,其他不足部分以預算、場站開發、廣告等方式來補足,不能將軌道當成社會福利,提
到票價就不敢真實反映成本。
賀陳旦表示,捷運建設的投資基本上是比較大的,所以他鼓勵因地制宜選擇系統和技術,
有些系統的花費不是太高,像基隆因地形關係,需要列車短、但爬坡力強的軌道,新竹居
住和上班地點集中,設站的安排就要搭配,軌道系統可選擇地面型的輕軌。
他說,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台北捷運本業都虧損了,其他城市的捷運怎麼養得起?事實上
,選擇適合的系統後,接下來要考量財務和養護,從捷運營運來看,地方要將票箱收入合
理化,先看看票價要占成本多少比率,如果是60%,剩餘的40%就要從年度預算、捷運的場
站開發、廣告上來補齊,且未來因擴充、物價上漲等成本提高要調整票價時,也不能因為
民眾有不同聲音就縮手。
他表示,地方政府同時要規劃如何培養搭乘人口(運量),除了路線要選擇在人口居住較
多的社區,也要有好的轉乘搭配,尤其地方政府要鼓勵民眾搭乘捷運,在捷運站的停車費
用就要收貴一點;並給捷運站旁可開發的場站容積多一些,可以蓋商場來營利,挹注捷運
成本,像香港的捷運站就有房地產的開發。
賀陳旦指出,捷運不是百萬人口俱樂部才能享有,要看市容環境、不要設太多站、不要選
太貴的系統,並設計成具地方特色的運具,歐洲有很多20萬人口城市都有輕軌捷運,因為
當地民眾不希望太多汽車在街道上,可以減少噪音和空氣汙染。
投資軌道建設除補足交通硬體不足,也可幫助軌道工業發展,因為軌道的零組件非常多,
台灣可發展較強的項目,除了內銷,也可以外銷,不必和國外廠商的強項(如動力馬達)
搶市場。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17-06-13 10:35:00
說真的 工作坊的時間點反了吧XD 都宣布了才搞工作坊...
作者: Littlechozy (キミに100%)   2017-06-13 11:09:00
這叫政令宣導不是工作坊好嗎......
作者: ila9970 (ILa)   2017-06-13 11:15:00
這情境真熟悉啊…
作者: mackywei (唔嗯...)   2017-06-13 11:20:00
看看那些路線,整合在哪啊?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6-13 12:29:00
比起毛毛賀陳強多了
作者: chienming40 (兔崽子)   2017-06-13 12:34:00
可是台灣人還是會選擇私運具的方便.機車汽車一定要停在目的地門口才行.隔十公尺寧可並排
作者: Lime5566 (ZIME)   2017-06-13 12:37:00
還是需要嚴格執法
作者: velaro (下路雙組合)   2017-06-13 12:39:00
真的日本二三線城市的大眾運輸比我們進步太多
作者: jzh7437 (弘)   2017-06-13 12:46:00
好奇23先的城市跟台灣城市的大小比較如何?23線
作者: go371211 (根本狗)   2017-06-13 13:16:00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13 14:18:00
不能單純比較城市大小台灣住商混雜,很多人通勤可能只是騎車十分鐘的程度
作者: mykorianda   2017-06-13 18:17:00
嚴格說起其實日本也是住商混合開始,後來是市區地價高築,人口往郊區移動,導致通勤量大。即便在今日的都心再開發,都還是很容易找到一塊敷地內有住宅棟和辦公棟 甚至是同一棟高低配置的規劃。 可以去參考忠孝東路四段聯合報大樓更新的規劃。只是住的起的那些人可能也不需要靠地鐵通勤了其實日本二三線城市的鐵道也是爆虧。以湘南地區 鐵道類型很多,說真的好像也是虧欸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13 18:29:00
台北就如同樓上講的,新北接收大量郊區外移力量所以才會產生長距離通勤需求關於這點,其實竹北-竹科這段是很有潛力的不知道六家線有沒有辦法延伸至竹科
作者: mykorianda   2017-06-13 18:32:00
以前是新北接受,隨著全國人口的北移趨勢,桃園地區人口也開始飆升 機捷是選線不好,但是不代表未來沿線都市計畫區發展起來後未來會差至於其他都市 以台南單軌為例,如果用盈虧來看實在太不公平,基本上就是便利 永續為考量基礎。 虧損恐怕是必然,但是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虧損範圍,我不覺得不該每年編個預算去讓市民乃至觀光客有個多元而且環保的交通選擇所謂前瞻並非錢瞻 如果虧損控制得意,這些建設沒有不好。 如果凡事都要錢瞻,麻煩首廢台鐵,不賺錢的公車客運都廢好嗎得宜*至於回應原文,柯文哲這種功利主義的咖說的話 就當臭屁飄散即可,隔行如隔山,他沒有想過就算一個喪失人口紅利的國家如日本德國,仍大力在推在柯如豆大目光所謂浪費的公共建設,原因就是營造本身就是火車頭產業,足以創造現金流帶動各環節經濟發展,沒有經濟發展,產業就無法創新,無法創新就永遠被外國貨吃死在他嚴重恐怕高鐵這種建設都非必要。眼中*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6-13 19:06:00
那直接把錢拿去給產業創新比較直接
作者: mykorianda   2017-06-13 19:10:00
產業創新不是不好 而是直接或實質的效益不大。邊發展邊創新的效益比較大。例如國公局,其實在新建公路(創造實質經濟流)之餘,同時不斷的在提升其需求的工程技術這也是台灣目前的病 新創到最後其實創造一堆經濟價值不高的東西,而飛跳躍式的讓產業進步新創這種東西要結合生產鍊而不是把他當成第三級產業那樣投入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動Aaron)   2017-06-13 20:13:00
大推mykorianda同時也套用高雄王說的 新創產業十個裡面大概只有一個能活 大家只看到成功的但卻沒看到這樣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堆失敗的案例上 錢全部丟進新創很多只是打水膘 不如發展已經成熟的產業 盈餘夠多再從盈餘中分一些出來發展至少失敗對於整體環境衝擊比較小。
作者: WeAntiTVBS   2017-06-13 20:35:00
結果賀部長今天跑去彰化視察糖鐵 殊不知有一票人在台北街頭等著他哩
作者: mykorianda   2017-06-13 21:11:00
大推aaron....你看到重點了。 現在台灣的新創是對水中亂投10塊,能得到1塊算賺到。然而對於一邊建設一邊做創新的產業像是花5塊投1塊,卻可以收回5毛,長久下來除了建設期本身可以累積固有的成長,創新部分也可以慢慢回收
作者: labbat (labbat)   2017-06-13 22:54:00
誰知道樓上想表達什麼?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6-13 22:59:00
無論如何找理由
作者: shter (飛梭之影)   2017-06-14 00:07:00
我只知道日本不會搞出台鐵變基隆輕軌這種事
作者: iincho (世界的盡頭)   2017-06-14 06:56:00
是說投資看起來會虧本的產業很潮這樣?我是覺得投軌道也賺不到錢就是,沒有規模玩不起來
作者: kenro   2017-06-14 10:29:00
m大想法比較樂觀,但計畫還是要嚴謹與細膩設計才是正確柯是什麼咖不重要,但不同觀點也能作為參考來修正不足雖然很認同aa大的一些觀念,但某某王那個真的是歪理一堆能把現有產業加速更新和升級也是很好的創新,效果不會較差
作者: doongmiyu (doongmiyu)   2017-06-15 00:13:00
換個角度想,國際遊客交通不方便也不是好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