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前瞻目前可以先做的事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1:04:33
最近新聞比較熱鬧,
大多數人對軌道完成之後, 成為過時玩具不表贊同.
高層目標應該是利用輕軌去試驗 ,準備讓台車公司輸出外銷
瞄準未來亞洲國家的軌道車體市場.
只是技能樹可能要重新點了, 和台船或漢翔公司合作改一改方向了.
台灣目前已經開始有電動車產業聚落(TARC),除了特斯拉, 甚至有台灣的電動車了
從這個介紹可以有個概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9tRb1G5afU
台灣可以把重心擺到下一個世代的產業上.
給予法規,環境,基礎建設的支持,土地資本的協助
當然可以要求協助訂定法規,甚至未來進一步做條件限制...
其中關於基礎建設的支持.
先前有提到中部的類brt建設, 主要的核心便是擺在無軌道為核心.
以高架化與專用道路為主 這是可以搭配自動駕駛技術的.
並沒有衝突.
甚至電動車的電池是可以搭配綠能產業,儲電利用電廠低尖峰來做負載平衡的
此外道路的環境也是一個.
台灣目前並沒有一個適合大眾交通 ,以及自動駕駛 ,測試上路實用的環境.
沒有辦法比人更早實測 ,累積數據與經驗修正.
比如說像這種:
https://goo.gl/a1srq0
https://goo.gl/HQhRv9
https://goo.gl/COUKfa
或者是這種:
http://img1.readhouse.net/20170108/14838727378986096.jpg
而不是像這樣子:
http://img.ltn.com.tw/Upload/liveNews/BigPic/600_2079656_1.jpg

http://static.blog.sina.com.tw/myimages/108/162412/images/14229684100239.jpg
這樣沒有人車分道的環境,我想隨時都會有人冒出來
而且標線也會因為路邊障礙而被遮蔽
這是很難讓自動駕駛在市區實用的
而且像是欄杆 或者防撞桿
https://goo.gl/ihVDFZ
https://goo.gl/ZJv73r
都不貴, 看是要塑膠或者水泥的, 鋼鐵 電動可升降的
從幾十元到幾千元都有, 這都可以刺激帶動國內製造業內需給自己人賺
而且都不是一次性的 是消耗品
城市規劃也應該該調整就修正
把這樣子 http://i.imgur.com/7p4sMtp.png
盡量變成像這樣子 http://i.imgur.com/hG086to.png
道路會更有可預測性 更好做路徑設計
避免像這樣子撞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IrjRAzNPQ
自動駕駛在5g通訊與其他道路機電設備之前
或者是車聯網之前,最起碼的我們應該要有人車分道的環境.
甚至提前進行新一代的車道設計
例如這個影片的連續流路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dB25GPPde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2NeuXA4lY
我想軟硬體與車道的設計應該是屬於不同學術領域
至少我想是隸屬不同學院:資訊電機+交管運輸土木
若離自製與外銷更遠 ,那麼也就讓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扎扎實實的超越.
那經濟會好也很難, 至少光買車就又要噴外匯了
在必須興建的捷運軌道蓋好之前,
把基礎用路環境先迅速搞定可能會是最迫切的.
無論是軌道建設,或者是自動駕駛,都必須興建的未來.
回過頭來, 我們現在擁有的優勢就是
1.在舊汽車產業不成功,但在新產業有電子產業的優勢
2.人車分道設計很爛,等於沒有規劃
因此我們可以直接進入全新的道路設計
3.藉此給予年輕人有直接實踐大型計畫的機會,養更多人才
這是其他先進國家反而要花大錢去做的,而對岸才剛花大錢完成舊世代的設計
在舊時代的視角中有很好的硬體建設.
我們不需要追尾,人人都可以利用蛙跳理論.
所以從前瞻計畫中最接近的部份開始
就是這個 營建署的前瞻計畫 關於人行道 共用管路 的部份
http://myway.cpami.gov.tw/way/cht/index.php
上幾個禮拜5/11出的前瞻計畫相關的PDF: https://goo.gl/s1SWPD
大概就是說要把人行道和共有管線整合起來一起施做
也避免未來老是要重複開挖道路,讓管線可彈性增加
當然,以這個更好的生活環境與未來目標而言
我認為我們台灣的道路都應該縮減"一半", 做充分的人行道與人車分道
並且要配套建立體停車場
畢竟台灣的道路實在太過狹小了,全沒有經過規劃
而是過去村落與寮子的延續 (許多地方甚至沒進入城堡時代, 就開始文明了)
像是日本時代的西屯 https://goo.gl/UcqiDr
當初的台灣各地以街為主,要發展到方塊狀的町還是很少的
對比於 清朝光緒15年的北京 早已具備棋盤狀 隨著城池而生
http://i.guancha.cn/News/2014/03/23/635311903300939221.jpg
在城市規劃上,我們是沒有太多歷史的
因此的確需要把城堡時代走完 (現在正在地方諸侯封建時代)
從這裡出發 人行道共管建設 到 道路設計 造鎮 汽車產業 軟體產業
社會住宅與青年住宅 搭配人才政策福利 可以直接小造鎮計畫
甚至可以是微遷都 (隨人解釋,也可以不做此解釋,或做"去中心化")
這是可以一起同步進行發展的,時機也恰好
若是漫無目的太過短視的政策目標,沒有整體性的建設
我想這也是大多數反對全投入軌道者的主因(尤其是輕軌)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6-02 01:21:00
棋盤道路就高雄啊
作者: tify0217 (aa)   2017-06-02 01:31:00
水湳市場 XD
作者: labbat (labbat)   2017-06-02 01:41:00
引擎找華擎,電池找原瑞
作者: battlewind (==(oo)==)   2017-06-02 01:52:00
原PO提的前瞻多了
作者: liyuoh (皇帝-李後主)   2017-06-02 01:54:00
都市規劃不是哪一種就一定對.........
作者: ROCAF (宅宅軍曹)   2017-06-02 02:03:00
城堡之後是帝王嗎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動Aaron)   2017-06-02 03:13:00
又在砍道路寬度==要保障行人路權很簡單 騎樓清出一條通道 或是蓋個1.2米的人行道就夠了 重點是維護不要被人佔用 看看高雄美麗島大道的人行道寬度跟馬路一樣寬結果變成停車場被當地住戶拿來違停擺攤 反正警察不抓行人要得只是能順暢走的路 不是寬敞的人行道 謝謝
作者: Debian (Debian)   2017-06-02 04:03:00
畫大餅用講的都很簡單。
作者: oaoa0123 (ball ^ω^ ice)   2017-06-02 05:12:00
行人要的是寬敞而且能順暢走的路
作者: yoshilin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   2017-06-02 06:14:00
都是自駕車以後,車子就會自己開去停車場停少了路邊停車,路會變大條很多
作者: geesegeese (毆)   2017-06-02 07:46:00
北北先行,三鶯萬大應該可以試試
作者: neon7134   2017-06-02 08:27:00
高雄棋盤道路也就那一塊而已 其他還是雜亂無章的支持砍道路弄人行道 文中都有說人行道是要與管線共構的 你是能把騎樓跟管線共構嗎?
作者: pantani (我也想當綠手指)   2017-06-02 08:56:00
共管從20年前念都計時就說要做說到現在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2 08:58:00
總覺得自動駕駛成為話題後,這版多了很多熱愛做夢的人話說原po真的理解為什麼5G是實現自駕的硬體設備嗎先說一件事,全球頂尖企業預估2020達成Lv4自駕至於Lv5自駕實現的時間還遙遙無期我們是否應該把上千億的預算砸在這種時間表未定產業風向不確定,技術不明的產業嗎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11:00
我大概知道,我電機畢業的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2 09:16:00
那我倒是問問,為什麼4G就不能實現車聯網還有車聯網跟自駕的關係是什麼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17:00
5g的中心頻率拉更高,在城區內多徑效應更強,同時mimo利用了通道多樣性,它的data rate可達十倍以上。但高頻空間中衰減更大,到時要更多基地台。車子與周邊基礎控制設施之間會有許多資料要傳遞,需要的轉傳與互連連結數會很高。傳統4g和wifi藍牙不是針對這個場景設計的
作者: joshualiu (眼哥)   2017-06-02 09:22:00
現在政治人物有你一半想法就夠了唉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24:00
另外物件彼此之間的doppler effect也可以測相對速度,三角測定的話可以精準估計移動方位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2 09:26:00
問題在延遲時間吧傳輸速率你說不夠就真的不夠嗎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29:00
至於自駕科技,會用到電腦視覺加上深度學習,也就是深度卷積類神經做分類器,這至少用到gpu。傳統當然不夠,而且不只是資料量的問題。一來基地台彼此距離遠,還有跨越基地台服務區時換手的問題。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2 09:35:00
那用WiFi你覺得如何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37:00
簡而言之,它不只是傳輸率的問題,而是應用到它的物體特性加以重新再設計一套方法。另外能用上更高頻段這表示也會有頻譜的紅利。而非只是900mhz 1800那幾段。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2 09:38:00
我的意思是要實現車聯網,LTE並不是唯一解例如美國在推的802.11p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39:00
wifi不是用在這的,而且它用的是教科文免費頻帶,和藍牙一樣,這干擾太多了。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2 09:39:00
4G混合WiFi,這也是達成車聯網的一種方式而且現在就可以辦到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43:00
我理解你的意思。其實我只是想拋磚引玉,檯面上主政者都是老人舊專家,不懂什麼新技術。幫忙整合一些資訊罷了,而且也不是啥新發明。應該比什麼第三新東京市現實多了。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2 09:45:00
話說美國推廣的802.11p有針對車聯網制定頻段5.8GHz以避免干擾還是5.9GHz啊?有點忘了,總之這頻段是車輛專屬的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46:00
噢噢這個我再去找資料看感謝你提供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2 09:47:00
我對於新技術推廣也不是純然反對,只是覺得說有遠見是好事,但是最近板上對於自駕作為大眾運輸的解決方案已經到了不切實際的程度了好像什麼交通問題,自駕都可以解決一樣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2 09:56:00
其實小聲說,我主要是提倡brt和人行道。這算是可以為自駕科技預留空間的方案。
作者: sydwuz (・ω・)   2017-06-02 10:36:00
實話是單靠現有的4G、Wifi等等真的不足以達到最高等級自駕
作者: hk5566 (cccp)   2017-06-02 11:25:00
臺灣缺乏全面性的人行道普及 以及人車安全分離 行人少的街廓 人行道不用大 最低標準就是能通過1-2台小型輪椅即可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7-06-02 12:53:00
level 5的自駕,幹嘛需要wifi或4G?不要不懂就出來亂噴啊演算法和硬體本來就會優化到能只靠車上的硬體。像nVidia就有在搞這種專用晶片如果是車間相互通訊,那只要資料交換格式統一就行,頻寬也不用太高。像是航空業用的ADS-B,即使是用UHF這樣低頻寬的通訊,也能讓飛機知道彼此的位置、高度、航向還有其他資訊。而且自駕BRT走在專用道上,路況相對單純,做到Level3甚至Level2就非常夠用,已經能發揮比輕軌更高的效應。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動Aaron)   2017-06-02 13:08:00
neon7134首先弄共管要有錢 先把有人行道的地方處理完再說 不要動不動就拓寬人行道 先維護好比較重要。
作者: relio (瑞哩歐)   2017-06-02 13:43:00
違停人行道直接判死刑比較快
作者: KIWAMI (俺は京都へ行く!)   2017-06-02 14:58:00
樓上不錯,同時一併解決鬼島老人太多的問題ww
作者: over999 (唉呦)   2017-06-02 16:37:00
懶人包:皇民化運動
作者: globeMIX (心焦難耐)   2017-06-02 17:53:00
樓上是個擅長歸納的朋友呢推這篇用心整理
作者: ckTHU (XD)   2017-06-02 21:54:00
推薦這篇文章
作者: Deathlord (漫漫長路)   2017-06-03 01:07:00
超前瞻的技術會有缺點就是市場前景不明,WIMAX就是例子
作者: valkyrie3812 (鬥天使瑟蕾娜)   2017-06-03 07:33:00
推樓上,一直搶某技術世界第一名然後可能又被新的技術規格給打臉。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7-06-03 08:39:00
WiMax只是壓錯寶,那個技術不算前瞻過頭。現在政府對綠能的不切實際幻想,才是真的瘋狂現在即使投入自駕車,那也算落後了,不過優點是核心技術別人已經開放完畢,照著別人的架構去做,不太會有大問題
作者: trashpoking (廢文王)   2017-06-03 08:47:00
好認真的討論給推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3 09:59:00
沒錯,現在投入真的不早了。
作者: Ayenyen (Ayenyen)   2017-06-03 10:14:00
認真給推!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06-03 11:52:00
我不覺得臺灣應該把資金投入自駕車,關鍵零組件製造那才是台灣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與其奢求國外自駕車來台灣合作測試不如讓電子業競爭,爭取自駕車零件製造,例如radar這樣政府所需資金會比整體提升基礎建設來的輕鬆當然這不是說不用投資基礎建設但這問題就跟投資鋼軌一樣,真的有效益嗎?
作者: 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   2017-06-03 12:15:00
投入自駕車是一回事,把錢投入昂貴的軌道建設是一回事。連運量和自償率都有大問題的情況下,卻要無腦強推軌道建設,而不是去思考要不要使用更具彈性的系統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03 17:11:00
台灣關鍵零組件一直都ok,台灣向來最弱的是整體系統設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