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台灣格鬥環境的問題請益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18-12-12 09:57:30
當拳迷多年也有點心得,一些個人感想。
1.職業格鬥賽是一種文化。
要國民愛好比武幹架,格鬥賽發展才會好。
像日本有武道文化,美國有歷史悠久的摔角跟拳擊傳統(幾位美國總統有打過職業摔角)
,俄國是戰鬥民族(俄國總統是柔道高手),這些文化中有決鬥傳統,現代格鬥賽事於是
繼承這些精神。
華人武術圈雖也練拳,但是練身體健康的多,好一點練來防身,練單挑決鬥的少。
2.職業格鬥賽需要錢。
沒觀眾沒收視,職業賽就做不起來,培養觀眾甚至比培養選手還難。美國是格鬥大國也因
為有錢有觀眾,大家願意付錢看比賽,就算這樣MMA也是花了很久才發展到今日規模。
更別說得像拉斯維加斯跟新加坡那樣,格鬥賽做為賭博綜合娛樂企業的一部份來舉行,背
後有龐大金流能支持,舉辦職業格鬥賽才能長期維持。
日本發展職業格鬥賽事,一度盛極一時,在經濟衰退後沒有賭博加持,現在卻變得很小眾
。雖資深拳迷研究都很深,但現在看MMA的人可能比看職業摔角的還少了。
MMA本來從職業摔角中分流發展出來,但經營多年後,觀察可以發現,拳拳到肉的職業格
鬥賽,選手容易受傷,出賽頻率很低。
職業摔角是寸止的娛樂秀,選手可以頻繁出賽表演,且因有表演性質,選手是一種明星,
會表演會講話,可以靠賣寫真集賣周邊商品辦簽名會等明星商法,廣闊財源。
MMA選手多是悶著頭打拳的人,很難這樣賺錢。(少數會嘴砲炒新聞的例外)
3.職業格鬥賽是底層年輕人翻身途徑。
這現象是世界共通的,也不只MMA,甚至歷史悠久的拳擊或泰國拳都是如此。
很多職業運動是不會唸書但身體素質好的社會底層年輕人翻身途徑,格鬥賽事尤其如此。
不少職業格鬥選手是年輕時血氣方剛,無處發洩,但沒去混黑幫而是被教練拉入投身格鬥
運動,才能打拳賺錢
如果注意觀察很多格鬥選手背景,很多都是夜店保鑣或台灣這邊說的8+9出身。
而且沒打贏向上發展就沒收入,選手層培養也很困難。
極端一點說,要充實格鬥選手的來源,背景要社會貧富差距很大。
4.職業格鬥賽沒優秀選手炒不出知名度。
很現實的問題,多數一般淺層觀眾其實不是看比賽而是在看選手。選手的名號夠響亮,才
能帶動觀眾看比賽。這也是為什麼少數選手炒作話題就能讓比賽PPV大賣。
於是若想要促進觀眾看比賽,參賽選手最好是有既存的知名度。現在網路時代已經不像以
前可以隨便唬爛一些名號來炒作選手,大家都會查戰績。
所以選手最好是在業餘賽事已經有很好成績,像是業餘拳擊冠軍或是摔角冠軍之類的,又
或者曾經旅外挑戰一些海外強者獲勝,才容易炒知名度。
回到台灣,台灣的運動文化是要形象清新健康練身體的,格鬥賽這種互毆運動打到臉腫骨
折出血的,向來不是很被推薦。
雖台灣在跆拳道項目於世界賽事有點成績,但那也跟參賽國少有點關係。
奧運參賽國多的格鬥項目,如摔角、拳擊、柔道等等,台灣都不強,沒有充實的選手來源

先不說職業拳擊賽歷史悠久。
在美國,MMA選手的大宗來源也是摔角選手因沒有職業賽可打故加練拳擊投身MMA。
在日本,角力跟拳擊外,柔道也是MMA選手的重要背景。更別說其他空手道、泰國拳等運
動,在日本都有數十年長期發展歷史。
總之,台灣格鬥文化不深,沒有花錢看人打架傳統,貧富差距有但不極端,選手層不充實
,各種方面來看,都沒有促進發展格鬥運動的利多。
個人認為要發展格鬥運動,還是先去打奧運比較實在,奧運的摔角、柔道、拳擊等項目有
人能拿獎牌,再去日本或新加坡投身既有職業格鬥賽事,拿幾個冠軍打出名號,才有可能
回國促進國內職業格鬥賽事長期發展。
職業賽的背後都要有很多觀眾跟業餘選手在支持。跟很多格鬥運動大國相比,台灣現在還
遠不成氣候。
全世界最多人看的格鬥運動職業拳擊賽,都做不起來,何況MMA。
就算真有教練發掘了素質優秀選手,應該也是送去日本或美國武者修行,才比較有機會闖
出名號。
作者: graciehunter (プロレス 最高!)   2018-12-17 13:09:00
PRIDE跟K-1全盛期被強制退場不是因為經營不善喔是因為扯上黑幫被抽富士電視台命根子銀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