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今日King Felix

作者: dan1994112 (基隆吳彥祖)   2014-08-14 01:06:40
※ 引述《rogeryinn ()》之銘言:
: ※ 引述《ElRey (The King)》之銘言:
: : IP H R ER BB SO HR ERA
: : Hernandez 7.0 3 1 1 0 8 1 1.95
: : 到底King會不會持續威猛下去呢?
: : 至少7局丟2分以下的紀錄....
: 身為鍵盤球迷的我
: 不認為美聯投手來國聯數據會比較好
: 國聯到美聯數據會暴漲!
: 因為國聯投手要打擊 跑壘 配合球隊執行戰術
: 局間的準備時間變少或甚至沒有 受傷風險提高
: 所以小弟我不認為投手是美聯比國聯強(我覺得都很強!)
: 畢竟一開始的立足點就不同了 無法比較!
: 手機排版 請多包涵
手機排版...
不管平常打DH的會不會調整去其他守位
NL主場投手就是要打擊
一個投手OPB算.150好了
爛一點的野手算.300好了
(更不用說像SS 2B C等守備吃重的位子根本不是想替代就替代
而偏偏這幾個位子的野手打擊又是相對較差的...)
如果這兩棒都是第9好了
若前八棒OBP皆為1/3
那整場比賽下來
後者會比前者多將近一個上壘機會(前11 後12)
影響不可謂不大
所以理論上國聯投手到美聯成績上修其實是蠻合理的
作者: mimicy   2014-08-14 01:38:00
您要說的是下修吧?!
作者: gloomyangel (:D)   2014-08-14 01:51:00
多面對一個打率較高的九棒 成績上修?= =
作者: a3030 (打屁屁)   2014-08-14 01:57:00
他可能是指era跟whip之類的上修??
作者: dan1994112 (基隆吳彥祖)   2014-08-14 02:07:00
樓上正解!!用這方式算國聯或美聯投手到另一聯盟的理論ERA其實也是可以的 只是過程略嫌複雜
作者: sam9595 (帕帕)   2014-08-14 02:33:00
到底在講啥…你通篇只說了野手打擊比投手好而已……
作者: dan1994112 (基隆吳彥祖)   2014-08-14 02:45:00
我是說整條打線一整場比賽下來會差將近一個上壘的機會這個上壘機會有可能是BB或H理論上整場比賽 一條打線的上壘人次是這樣算的:依棒次序將OBP往上加 加到第27個出局人次出現為止加起來的數字每多一個整數 就得回復一個出局人次例如 以我設定的OBP 前三棒加起來為1 則出局人次從原本的3變為2 直到第27個出局人次為止 累積的數字分別約為11.934和12.867(這個數字會因為跑壘失誤牽制出局 盜壘失敗和守備失誤而有落差 在此先不論)接下來講投手到另一聯盟理論ERA的參考換算方式若以書僮為例首先 用取得的美聯各打序平均OBP(參考同標題上上篇secom大的貼文)依序代入以下算式(美聯該打序平均OBP蛃揤限措儭茈揮ォ郁○Q上壘率(美聯該打序平均OBP*書僮面對各打序平均被上壘率 /國聯該打序平均OBP)可以得到被調整的九個打序OBP 接著 將得到的這條打序依前面的做法算出上壘人次 另外 將書僮面對國聯各打的被上壘率 依打序也算出上壘人次 將前者減後者得到一數字a (前後數不可顛倒 有可能是負數)一般來說 LOB%=(H+BB+HBP-R)/(H+BB+HBP-[1.4*HR])這邊我把R換成ER並且把HR的影響加回來 算式修正為(H+BB+HBP-ER)/(H+BB+HBP)然後以$代替修正後的算式最後 把書僮的ERA加上(a莨1-$])就是書僮到美聯ERA的理論值當然 如同FIP SIERRA等數據 算出來的只是一個理論值並不能當作選手真實能力的呈現 所以還是當作參考就好不知道怎麼出現亂碼= =是"ERA加上(a*[1-$])"
作者: sam9595 (帕帕)   2014-08-14 04:41:00
其實我不知道你前面那段在算什麼 一場比賽投手平均打擊約2.24次 2.24*(0.33 - 0.15)就是你要的數字不過我滿肯定你認真想這個問題的 一點建議 當有資料的用統計而非機率 自己想像的模型往往漏了很多東西以你的例子來說 你忘了後段投手常常被代打 所以你得到的數字遠遠大於實際的差距
作者: dan1994112 (基隆吳彥祖)   2014-08-14 04:58:00
呃…投手後段會換代打 這我知道 只是這樣算太麻煩了然後理論跟實際本來就會有差 我已經說這篇就純粹理論另外 你的算法其實有盲點
作者: rbgspydm (彭彭)   2014-08-14 10:57:00
純"近似"理論吧...理論要算準不是這樣大概算一算另外你近似條件與現實差這麼多, 當然會不準不要用不準的理論去算就說理論跟現實本來就有差, 理論跟實驗本來就都不能亂搞...亂搞就沒有參考價值了抱歉, 看到有些關鍵字有點激動, 如有得罪請見諒
作者: TSbb (貸款三十年債開始)   2014-08-14 13:05:00
自己的純理論酸另一個人的模組有盲點 XD
作者: dan1994112 (基隆吳彥祖)   2014-08-14 14:47:00
回sam9595大 因為棒球是很特殊的遊戲 正規九局比賽必須27個出局數才完整 在不是上壘就是出局的情況下有加入投手打擊跟沒加入投手打擊的打線直接算兩者的差距再乘上平均投手打席所得出的數值差異 有可能創造多一個上壘的人次 反過來講就是會少一個出局數而不滿27人次 這就是我指稱的盲點
作者: FreeFly ( )   2014-08-14 16:16:00
通常在作這一種模擬的模型很少直接用上壘率在推的因為上壘是可以一次推 1,2,3,4個壘包不一定要用累積出局數來推演的模型 SLG考慮進去推算得分數而不是單純算上壘次數最普遍的是用1B% 2B% 3B% HR% BB%去累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