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翻譯] The Truth About the Grounder 論滾球投手

作者: dufflin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2006-06-20 19:08:05
: "The Truth About the Grounder," by David Gassko, May 12, 2006
: available at
: http://www.hardballtimes.com/main/article/the-truth-about-the-grounder/
* 就用力的OP下去吧^^ :D
(續前文)
前面已經提到,滾球投手的「全壘打/飛球」比率會偏高的看法,其實不盡正確;
但這並非意味此一看法全無是處。嗯,該怎麼說咧;此一看法其實可說是純然的邏
輯演繹(只可惜未能符合現實),而邏輯跟棒球固然經常處於兩相扞格的局面,不
過於此我們或許可以找出某種調和的方向。因為,被貓全壘打只不過是失投所可能
造成的結局之一而已;至於另外一種可能結局,則是平飛球 (line drives)。
平飛球很可能是擊球落點及型態分析裡頭最富興味的一環,因為它一方面固然對
於得分非常有貢獻,但另一方面而言,到底有無辦法有效防免對手擊出平飛球,四
夫尚在未定之天。在筆者先前與同僚所做的研究裡頭,投手每季被敲出平飛球的比
率之間,似乎沒啥特定的趨勢或關連可言;準此以觀,我們大概也很難研判特定的
投手今後是否有辦法妥善防免對手擊出平飛球。
不過近來情勢有了些許變化。最近我們發現,似乎滾球比率跟「平飛/飛球」比率
(the percentage of balls in the air (outfield flies plus line drives) that
are line drives) 之間似乎有著蠻強的相關程度(.67)。這意味著滾球投手如果
被敲出飛球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是記平飛球,而不是高飛球;而且反之亦然(如果投
手被敲出飛球的時候,以平飛球為多的話,那他很有可能是名滾球投手)。從邏輯推
演的角度來看這倒也挺合理,因為對於飛球投手而言,被敲出飛球,有可能其實是他
的投球成功的關係(有解決掉打者),但對於滾球投手而言,如果還會有飛球的話,
多半都是失投的關係(而失投的可能結局除了全壘打以外,還有平飛球)。
這可讓我們對於平飛球又多了幾分認識。固然總的說來,平飛球仍然是很難預先
分析研判,但依照前段的論理的話,我們仍然加減可以推論哪些投手比較可能被敲
出平飛球。當然,由於滾球投手會被敲出的飛球本來就比較少的關係,雖然他們的
「平飛/飛球」比率會偏高,但就其投球的整體表現而論,滾球投手的「平飛/全部」
比率相較「平飛/飛球」比率來說,將會朝平均值修正一些(不過,還是會比平均
值高一點)。
這裡可又衍生另外一點心得:那麼滾球投手倒也沒有比飛球投手好到哪裡去嘛(
或者是說,這兩者的差異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巨大)。滾球投手固然可免於全壘打的
摧殘,但也仍然可能遭受平飛球狙擊。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