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今天社課的投影片:排灣族文化

作者: darkelf (darkelf)   2012-03-19 23:35:16
如果大家對原住民文化或各類相關議題真的非常有興趣,
在出隊準備外,還想接觸、嘗試更多不同觀點的對話與思考(特別是跨族、跨部落的),
可以來參加每週三我和台大濁水溪社一起策劃的-
「Na i tosi tayra i niyaro':從都市到部落」讀書會,
幾個主題剛好都和醫服團的關懷相切合,也有幾位舊團員會參與讀書會的討論。
要來的話,私下跟我說一聲,我再請濁社學弟妹傳送文本電子檔:)
各週主題如下:
【健康】
3/14 酒與檳榔文化
講者:新店衛生所護理長顏婉娟
紀錄片「親愛的米酒,妳被我打敗了」(馬躍比吼,1998)
談話性節目「部落面對面」檳榔專題(公視,1999)
*顏婉娟,2000,《烏來泰雅族婦女飲酒經驗之探討》
*撒可努,2005,〈酒〉,收錄於《山豬,飛鼠,撒可努》
*夏曉鵑,2010,〈失神的酒:以酒為鑑初探原住民社會資本主義化過程〉
*黃佐君,2006,《清代台灣原住民社會的檳榔文化》
3/21 紀錄片欣賞
紀錄片「哈卡巴里斯」(袁緒虎,2011)
3/28 部落長期照護:一個試圖發展照顧社區化的組織行動
講者:宜蘭縣崗給原住民發展協會宋聖君、方喜恩
*台邦‧撒沙勒,2004,〈向部落老人致敬〉,收錄於《尋找失落的箭
矢》。
*劉欣怡,2004,《蘭嶼達悟(雅美)族的老人照護關係與社會界限之建構
─護理人類學的民族誌研究》
*顧景怡,2005,〈選擇生命被看見:拍紀錄片的護士〉
*曾宏民,2007,〈從《面對惡靈》到《希‧雅布書卡嫩》〉
*方喜恩,2009,《跨越「番」籬:組織╱紮根╱運動》
*張淑蘭,2009,《從獨居到分開居住:以三位達悟老婦人為例》
*cases:寒溪部落、平和部落、土坂部落、台東聖母醫院、古坑小太陽老人
日間照顧中心
講者建議閱讀:
*部落照顧照顧部落-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試驗型計畫(計畫書)
*衛生署長照服務網第一期內容架構
*王增勇,2009,〈解嚴後台灣福利運動建制化的過程〉
*王增勇,2011,〈家庭照顧者作為一種改革長期照顧的社會運動〉
*陳正芬,2011,〈我國長期照顧政策之規劃與發展〉
4/11 基因/社會建構的疾病(精神失序、痛風)
講者: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蔡友月
「試管中的原住民:反思原住民基因論述與操作」座談會記錄(文化研究學
會,2010)
*蔡友月,2007,〈遷移、挫折與現代性:蘭嶼達悟人精神失序受苦的社會
根源〉
*蔡友月,2011,〈基因科技、種族/族群、原住民的健康與社會不平等〉
*其它原住民痛風的流行病學研究與新聞報導可自行查詢
【教育】
4/25 部落有教室
講者:濁水溪社眾社員
紀錄片「從部落出發:部落有教室(奇美部落捕魚祭)」(原民會,2008)
*撒古流,1998,《部落有教室》
*撒可努,2003,〈拉勞蘭部落青年會-獵人會所〉
*林頌恩,2003,〈卡地布青年會部落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林芳誠,2009,《穿梭現代與過去-以都蘭部落為例談阿美族年齡組織
Pakalungay的文化重建》
*余佳榕,2009,《採收自在:布農部落婦女生活教育的故事》
*cases:奇美部落、都蘭部落、卡地布部落、達瓦蘭部落、拉勞蘭部落、溪
洲部落
5/2 原住民在現代教育體制下的困境
講者: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周惠民(暫定)
*傅仰止,2001,〈東部國中生的原住民優惠政策立場:比較原漢接觸效
應〉
*陳逸君,2004,〈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下的原住民族教育-南投縣某國中學
校布農族籍學生教育民族誌之初步分析〉
*巴蘇亞‧博伊哲努,2005,〈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與建構的歷程與展望
(1895-)〉
*林文蘭,2006,〈優惠或污名?臺灣教育補助政策的社會分類效應〉
*周惠民,2008,〈我國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的發展與現況〉
*cases:台東達仁、大武各中小學校民族教育的觀察
5/9 補充學校教育的另一種可能?課輔單位大亂鬥
講者:蔡中岳等不同部落課輔單位代表
*周慧玲,2005,《在部落與學校之間:我與布農族少年一同學習的故事》
*陳玉君,2010,《撐:都市原住民勞動家庭的斷裂與連結》
*cases:夢想之鄒志工團、孩子的書屋、新園成長班、臺灣原聲學校、土坂
方舟教室、海厝假日兒童學校、基隆市長安社區「格鬥天堂」
【經濟生活】
5/16 傳統經濟生活的形態
講者:濁水溪社眾社員
*Marshall Sahlins著,丘延亮譯,1988,《原初豐裕社會》
*童伊迪,2010,〈從互助觀點檢視台灣原住民的部落發展-三個部落的分
析〉
5/23 農產品與手工藝品產銷
講者:大安溪部落工作站、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黃盈豪(暫定)
*陳慈慧,2011,〈金針花變成不日花-以阿美族花蓮達蘭埠部落為例談部
落產業發展〉
*李宜澤,2011,〈有機治理與情緒地景:花蓮達蘭埠阿美族社區有機種植
之生態與政治〉
*cases:原促會、上下游市集、達觀部落、達蘭埠部落、歷坵(魯拉克斯部
落)小農復耕
5/30 部落觀光
講者:濁水溪社眾社員
*紀駿傑,1998,〈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
*劉可強、王應棠,1998,〈觀光產業對原住民文化的衝擊與對策芻議-社
區自主性的觀點〉
*黃國超,2003,〈原住民觀光與社區自主權:泰雅族鎮西堡部落發展生態
旅遊之研究〉
*張玲玲,2004,《原住民部落發展旅遊之探討-以可樂部落為例》
*cases:Acoma Pueblo、Taos Pueblo、好茶部落、司馬庫斯部落、鎮西堡
部落、山美部落、可樂部落、布農部落、奇美部落、大港口部落
【部落營造】
6/6 綜合討論:部落營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