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 Michigan Ross,USC,Georgetown w/ 60-80K 獎學金 (工作兩年)

作者: josecheng (esther)   2019-12-21 11:25:20
[申請背景]
NTU管院 GPA3.5左右
歐洲交換學生一年
GMAT: 720
TOEFL: 103
工作經驗: 1y in tax consulting, 1y in e-commerce. 無管理職
[申請結果] all for MBA programs (round 1)
U Michigan: admitted w/ US$40K scholarship per year >> Decision
USC: admitted w/ US$30K scholarship per year
Georgetown: admitted w/ US$30K scholarship per year
UCLA: interviewed and waitlisted
U Washington (Seattle): denied without an interview
[申請過程]
在最前面,我想要鼓勵帳面條件像我一樣沒有很好的人,
即使只有不多的工作經驗、成績也沒有特別出色,
也要努力申請,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我在申請的一年前考完了GMAT,心得已經發在GMAT版。
我覺得先有一個足夠的分數而不用倉促刷分是很重要的。
因為我的目標不是M7,所以當時考到720就見好就收。
TOEFL也是同理,但我考了兩次,因為第一次口說太爛。
結果Ross還是叫我去上暑期英文課XD
申請這年的八月,我開始找顧問。我會希望自己撰寫所有文件並閱讀申請資訊,
但希望顧問可以挖掘我的優點且修飾文法和說法至adcoms喜愛的程度,
所以一開始就希望對方是native speaker程度。
以下分享幾家我問過和合作的顧問:
洛大衛: 很親切的外國人,收費也很親切。
第一次skype免費諮詢後,是一開始我最想合作的對象。
很會鼓勵人也很有耐心,是小型工作室,
據說經驗豐富曾幫台灣顧問工作室作代筆。
David本人主要負責模擬面試,另外還有一個外國人會負責文件處理。
但後來我比較希望可以和顧問當面見面討論,所以就沒有選擇他。
Sabina: 很有名的顧問,第一次skype免費諮詢感覺是很有效率的人。
但因為收費比較高而且修改文件與面試練習次數有限制,衡量之後就沒有選擇他們。
後來還收到他們的酒會邀請,應該是很有資源的顧問。
David Johnston: 我最後選擇的工作室,但實際幫我處理的顧問是Caren。
David比較嚴肅一點,但講話很實際,回覆訊息都很有效率。
Caren非常有耐心且有活力,一開始花很多時間用心了解我的背景和申請動機,
而且對於選校、文件撰寫、面試都一直提供很多資訊,從來沒有嫌棄花太多時間,
修改文件和面試練習也沒有限制次數。非常推薦給對自己方向還不是很清楚的申請者。
我認為申請的中心概念就是”Fit”。不只是客觀條件(工作、成績)方面,
而且申請者本人也要對學校足夠了解且真心喜歡,
而這建立在學校的文化、課程、就業條件等等是否match。
我選擇申請Michigan Ross,
因為聽說且實際接觸到的校友和adcoms都呈現出親和互助的態度,
而且該校去Amazon的人數也非常多,
最近聽說class of 2022開始就是stem MBA了!
其他選校部分就不贅述。
決定了申請學校後,就要盡力去和學校相關資源接觸。將主要資源列在下面:
MBA tours: QS和MBA tour是兩大活動,如果有興趣的學校有去就要把握機會!
在那邊可以直接問招生官問題、聽招生官的觀點,而且也可以刷刷臉。
像是Michigan Ross和USC負責亞洲的招生官後來都認得我的臉和名字了XD
有時候參加這種活動還會有申請費抵免和panel練習,不過遞履歷倒是不用,
我覺得招生官是不會看的(笑)
校友、在校生或招生官: 透過LinkedIn和上面tour的sign-up可以有很多機會
得知相關聯絡方式,面試很常被問到是否和校友或在校生有談話。
像我因為Georgetown是保底,就沒有很認真做這塊,面試被追問很尷尬...
Webinar: sign up MBA tours後也會收到相關通知,
像是Michigan TSA就有辦一場給台灣申請者的tips,但有時候別人建議就收在心裡,
不利的不要太往心裡去,
像是我在Michigan這場就聽學長姊說台灣人沒有工作五年應該申請不上,
但還是要對自己有信心並努力!
Coffee chats/information sessions: round 1沒有收到很多相關資訊,
但我有去Michigan 辦給round 2的,是很好的機會和台灣校友面對面對話!
Poet and Quants: 顧問Caren推薦給我的網站,
裡面有關於排名、錄取率、學校文化與比較等很豐富的資訊。
文件申請方面,建議要好好挖掘自己的想法並把其故事化。
如果自己都沒辦法被說服,怎麼能夠說服其他人?
所以要釐清為何申請MBA、為何要這所學校、
自己有哪邊和其他人不同(工作或生活性格都可以)。
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只會考試和工作的人,
如果有遭遇困境(像是身體不方便、工作挫折)都可好好轉化為申請資訊。
另外不論有沒有找顧問,很建議把申請資料讓其他不熟的人看一看,
確認對方是否能夠抓到文件想表達且被說服。
推薦信方面,建議還是早點詢問主管,以免最後難產。
要確認好學校是否要求使用GMAT的模板。
推薦人方面,建議是工作主管>>其他(教授、同事、合作廠商)。
主管方面,可以詢問主管想要申請者寫完再review還是自己寫,
主要必須確認主管寫的東西不要和自己寫的矛盾。
面試方面,其實我面試的四所學校都問網路上差不多的問題,
但做出每校的差別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why this school方面,
要多對該校的campus culture作了解,讓學校感覺你就是該去他們學校。
以我投注最多心力的Michigan Ross來說,
我對他們的MAP program, courses, cultures都花了很多時間了解,
而且參加了很多相關活動。
Michigan是台灣校友面試,對方問得很深入,所以不好好了解自己會答不出來。
USC是招生官來台灣面試,Georgetown是招生官skype面試,UCLA是在校生skype面試。
基本上面試者都很友善。
另外一點關於Michigan的tip是他們的team exercise,
如果通過書審會被邀請參加小組討論解個案,今年R1在上海,R2在東京。
雖然我收到邀請時已經是活動的兩周前了,還是馬上請假訂了機票,
機票+住大概花了一萬台幣左右。
team exercise是很好了解未來可能的同學和練習商學院上課的方式,
而且其實申請者很多都不是商學專業,討論內容和氣氛沒有太艱難,
主要就是要做一個team player,而且發揮自己所長。
像我們這組的題目是行銷相關,但在科技業的組員就提出了和科技業partnership的主意。
最後留下我的連絡資訊和顧問的email,如有問題歡迎聯繫詢問!
我: [email protected]
David Johnston工作室: [email protected]
Caren Chen (實際合作的顧問): [email protected]
作者: lumilumi (我是嚕嚕米!)   2019-12-21 13:16:00
go blue! 歡迎加入Ross大家庭~
作者: charco (胖虎想要變瘦虎)   2019-12-22 13:34:00
謝謝分享 現在mba錄取文好像愈來愈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