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MBA只是過程

作者: stute (Kingstan)   2018-02-12 08:32:30
默默在MBA版潛水了幾年, 很多文章都著重在如何申請、選校還有顧問的選擇,
內容也愈來愈商業, 但很少有文章在分享MBA以後的職場生涯﹐到底Post MBA後的職場生

是否會如你當初想像的一樣呢?。
顧問或許能引導你找到所謂職涯的方向給你選校的建議, 但那都只是假設,
他們永遠不能告訴你Post MBA後真實的職場會是怎樣﹐他們或許沒有親身經歷過﹐
而且每個人的經驗不一樣。
在開始之前,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
私立科大學士(GPA2.4), 碩士(GPA3.2), 研究所日本交換一年
中國商學院在職MBA就讀中(2016-2018)
半導體廠3年RD + 2年中國區Sales PM
系統廠1.5年日本區Sales
半導體廠3.5年新興市場BD
現職為中國手機品牌廠特助
以我的學歷背景要在這裡分享說實在有點汗顏, 但我2009年就開始關注MBA,
2009-2010還協助過傷心咖啡店網站採訪過MBA申請人, 工作了9年才開始念在職MBA,
或許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想法。
我的觀點不一定正確, 可能僅代表個人經驗, 但我會儘量客觀的描述,
申請方面常見的問題我就不贅述, 會將重點放在工作方面, 分幾個主題描述。
1.唸MBA真的值得嗎? 畢業後能否能順利轉換行業或達到預期目標?
這問題爭論已久﹐有一派的人主張唸MBA的經驗與視野的開拓是無法取代的,
而且確實有些人成功了;也有人主張花400-500萬唸MBA, 更多人在畢業後幾年內是無法
賺回來的。其實這些都對, 但以結果來看多數人在畢業後確實沒有拿到足夠好的offer,
除非你選擇留在國外拿Global pay, 但這是順利找到工作的情況, 若是畢業後回台灣可能
要多花點時間才能打平。
薪資只是一個部份, 還有個人的背景和你是否能接受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很多人在申請
學校的時候只關注於學校排名, 畢業薪資和那些光鮮亮麗的一面﹐很少人真的合理的評估
自己的背景是否具備轉職的條件, 以及自己是否願意(能夠)離鄉背井並忍受無止盡的加班

我看過很多例子, 即使你唸完Top MBA還是無法成功轉換行業, 因為你期待雇主付你高薪,
他也希望你有相應的經驗。至於加班這件事﹐那些MBA申請者最想進的投行和管理顧問都

加班很兇的行業, 這些行業雖然高薪也是吃青春飯, 所以折損率不小。當然我不是否定MB
A
的價值, 只是有些事情一開始想得愈清楚愈好﹐或許你不需要MBA, 或是在國外唸碩士也

實現你的目標。
2.Why MBA & Your Career Goal才是最重要的
延續第一個主題﹐作為一個兩年400-500萬的投資﹐想清楚「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你的職

目標是甚麼?」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這會讓你知道要達到自己的目標還缺少什麼, 幫助你

到更適合的學校, 也能夠讓面試官相信你是深入了解過的。每個面試官都是過來人, 我也
面試過申請者, 從面試官的角度我覺得是更希望看到申請者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麼, 同
時申請者的需求也是學校能夠提供的。
3.MBA畢業只是個開始, 其實你不會平步青雲
人生是個持續積累的過程, 職場也是﹐它綜合了你的學經歷, 努力與機運。 多數的MBA
申請者在入學前可能只有3-6年的工作經驗, 就算是你讀了再多的案例, 實務經驗都是有

的, 在很多大型企業裡這樣的資歷可能勉強是個初級到中級的管理職, 更何況你前面還有
很多前輩呢, 所以畢業後只是個新的開始, 不要期待一開始會有了不起的變化。我上一家
公司是聯發科, 部門裡超過半數的成員是MBA, 但這樣的人公司裡太多了。
4.學校排名和畢業平均薪水參考就好
記得念書的時候學生總是很在意學校排名, 中字輩哪間比較好, 台政哪間比較強, 其實在
出社會後根本沒有人在意這些微小的差距, 每間學校在它的專業領域或是地域都有其優勢
﹐像是歐美的Top MBA到了中國也不如中歐有優勢﹐所以你應該針對你想發展的領域或是

域選校。至於Post MBA起薪, 那僅僅是代表該校畢業生的平均情況, 很可能是該校收了很
多條件很好的學生或是在特定的高薪行業拉高了平均, 隨著產業, 區域和背景不同, 結果
也是不同, 還是關注在自身條件吧。
5.比起校友人數和Networking, 請更關注在自己身上
Networking是在申請MBA的過程中最常聽到的一個詞之一﹐當然這是你來MBA的目的之一﹐
但進了商學院以後, 你會有參加不完的活動和認識不完的同學和校友, 但畢業後真正會和
你維持長期聯繫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那些真正和你在興趣, 事業或利益產生交集的人
,
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不用勉強自己去參加所有的聚會, 認識每一個人, 你應該
專注於那些你想要的事。工作多年, 我感覺人脈是對等的, 也是需要投入的, 如果你的身
分和別人不匹配, 或是不存在交集, 很難有很深入的交流。
剛畢業的時候, 每年去參加日本學校的校友會, 都會換回很多名片, 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物
, 金控的老闆, 總統府辦公室主任, 還有一次政大副校長還對我說有問題找他 XD,
但我相信也許有些人一轉身就忘了你是誰, 當然過程中還是有不少長期保持連繫與交流的
校友, 我想表達的只是校友有多少沒有你想像中重要, 關鍵是有多少會和你產生交集, 以
及你是誰。
6.中國的性價比其實很高
說到唸MBA很多人的首選其實是美國, 但其實對於多數畢業後打算回亞洲發展的台灣人來

, 中國的機會未必比美國少﹐花費更便宜, 人脈也能夠維繫, 而且中歐的排名也相當靠前
。我不曉得還有多少人對中國仍抱持很負面的印象, 但作為全球工廠, 至少在科技製造方
面有很多機會。另外﹐也許你對於Facebook, Google & Amazon比較有印象, 但中國的微

(騰訊), 支付寶(阿里巴巴), 共享應用, 互聯網app等各種顛覆式的商業模式也在改變我

的生活﹐而且帶來非常多資本市場的機會, 所以如果想往PE/VC領域, 基本上很多機會都

中國﹐而且這行業是有很強的地域性和關係, 我同學有1/4在做PE/VC。中國具備很多應用
的"使用場景"﹐例如:我過去一個月在中國身上是沒有現金的, 因為我可以用微信支付任
何花費﹐我相信未來幾年中國在很多新技術仍會是主要應用市場。所以對於部分申請條件
沒那麼好的, 或是所屬行業比較偏向中國的, 中歐是很好的選擇。
以我個人來說, 在科技業10年的經驗, 跑來跑去總是脫離不開中國, 畢竟整個產業鏈在這
裡, 也處於尷尬的年紀, 所以這也是我工作多年後最後選擇在中國唸PT的原因﹐因為還能
延續過去的資源與人脈。
寫了那麼多,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申請MBA只是個開始, 如果你真的希望最終實現你的目標,
你要更合理的評估一些事, 不要過度樂觀, 而唸MBA是個過程, 畢業後又是個新的職涯起

作者: shyKR (豆苗)   2018-02-12 09:42:00
推這篇post MBA
作者: evilwing (小胖妞期末奮鬥記)   2018-02-12 11:40:00
相當中肯且有價值的分享。板上內容空洞的行銷廣告文的確太多了。
作者: regression (Road to IMD)   2018-02-12 11:59:00
推一個
作者: yichih (2Q10)   2018-02-12 15:01:00
推推
作者: hsupeiwei (rita)   2018-02-12 17:39:00
大推投行 顧問 其實也是被 mba行銷出來的問經濟系資管系會計系的人 根本很少人會關注到這兩個產業mba某些層面其實是限縮視野
作者: caesar76513 (弱水三千)   2018-02-13 07:29:00
作者: mikechang829 (Back,Perspired)   2018-02-13 16:48:00
推 謝謝分享
作者: Lu31TW (Sunshine California)   2018-02-13 22:34:00
想清楚自己人生要什麼,MBA可以是威力強大的武器會計系的人畢業,很高比例就是去四大,然後轉業界做財務這樣視野有比較寬廣?
作者: hsupeiwei (rita)   2018-02-14 06:32:00
只要跳出 mba同溫層 也不會有人覺得投行顧問寬廣 就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作者: glimzerc (glimzerc)   2018-02-14 08:31:00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Lu31TW (Sunshine California)   2018-02-14 23:13:00
MBA,尤其是頂尖的MBA,能打開的門絕不僅只於投行顧問
作者: onionkevin (洋)   2018-02-26 00:10:00
推真實分享!
作者: kuoa (^^)   2018-02-28 12:4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