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外媒反思韓援功效:切勿盲目錯誤引援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6-11-28 21:01:47
外媒反思韓援功效:切勿盲目錯誤引援
 在英雄聯盟項目上,韓國水準是領先全世界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果要證據的話,韓
國隊伍已經連續四年拿下了S系列賽事的冠軍,這已經足夠說明他們的統治力了。全世界
範圍內的隊伍對韓援需求量都在不斷加大,考慮到韓國選手冠絕全球的超然實力,會出現
這種現象其實不足為奇。
  在不少賽區中都有這麼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韓援天然就比本土選手好,然而
今年一些隊伍的戰績讓局面變得有些錯綜複雜了。部分韓國選手,包括頂尖選手,在離開
韓國之後都遭遇了滑鐵盧,但像TSM和SPY這樣一個韓援都沒有的隊反而還打出了些成績。
  一些隊伍引入韓援後的成績不盡如人意,NRG、Vitality、Roccat等隊伍均在此列—
—種種跡象表明了現在的英雄聯盟屆對韓援的需求已經到了貪得無厭,幾無辨識能力的地
步了。
  所以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一下之前那種“韓國選手天生更出色”的說法了,也該想想
我們該如何在引援的現狀中找到合適的生存之道。
  “韓國選手天生更出色”
  “在英雄聯盟項目上,韓國選手天生就比非韓選手更優秀”——這不僅僅是在粉絲和
局外人群體中蔓延的一種想法,就連職業教練和分析師也不能倖免。
  之前有一位LCS某戰隊的工作人員跟我訴苦,他和戰隊管理層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有了
糾紛,管理層就抱著那種“韓國人本來就是更好的選擇”的想法,他則是想勸管理層能優
先考慮一位已經成名的西方選手,而不是一位經驗不足的韓國選手。而這樣的爭論曾經在
多支戰隊中出現。
  有時候爭論的結果就是選了韓國選手——比如Vitality戰隊用一名韓援取代了Shook
選手,結果隊伍成績並不理想,賽季過半就把Shook抬了回來,這就是一個選韓援的失敗
案例;而另一邊也有西方選手勝出的例子,TSM之前在韓國集訓時雖然有挑個韓國輔助的機
會,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加拿大籍選手Biofrost。
  其實也不是說就是選西方選手更好或者是韓國選手更好,都得落實到個人頭上具體情
況具體分析。但感覺現在比起本土選手,大家往往覺得韓援更可靠,而這種想法成因很複
雜。
  韓國選手可能有的優勢
  大家討論韓國選手的超凡之處時主要是圍繞著這三個點——韓國選手平均個人水準較
高,操作更好;韓國選手更努力;韓國選手更好教,比較尊重權威,而這種特質對團隊協作
有利。
  這三種說法都是有某些事實支持的,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是這樣,但是無論哪一點你都
不能想當然地默認。
 關於操作
  一討論韓國選手的優勢首先就得說操作,大家都覺得他們就是平均水準更高,操作更
細膩,決策更合適。大家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想法跟韓服高分段的激烈競爭有很大關係,這
導致某些隊伍直接從韓國拉人,也不管這個選手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職業經驗。
  但韓國選手到海外之後這種操作優勢並不一定很明顯,觀察一下LCS中那些從韓服排
位賽拉來的選手,表現有好有壞——Rush就很出色,但像Echo Fox的kfo就不太理想。就
算是之前在韓國有為數不多的職業經歷的半吊子職業選手,比如EnVyUs的Procxin或者是
Roccat的Raise,也並未在個人實力上表現得比本土選手更勝一籌。
  跳出排位水準來看,有過LCK經歷的選手很容易就自帶傑出光環就是因為他們有了在
地表最強賽區戰鬥過的經驗——而有時候這種說法很可能會誤導人——在LCK的經驗不一
定就能轉化為在其他賽區的優勢。
  拿NRG在S6之前簽的韓援選手GBM舉個例子,GBM在LCK是一個平均水準之上的中單,所
以很多人都覺得他可以吊打他在LCS的對手。GBM對線一直相對較弱,儘管在北美打的都是
“理論上技術較差”的對手,他的對線劣勢也依然存在:今年春季賽時GBM選手的10分鐘
補刀差在聯賽首發選手中位列下游,而夏季賽結束時他的10分鐘補刀差在中單選手中墊底

  GBM選手今年也有過光輝時刻,但最終他的LCK老兵光環並沒有給他帶來相對於其他賽
區的技術優勢。
  不是說覺得韓國選手個人技術超出其他賽區就是錯的,但是對LCK賽區來說,他們整
體水準高跟隊伍能整齊劃一協作這一點密不可分,而且這一點所帶來的影響絕不比個人技
術所帶來的影響小。一個韓國選手的個人技術需要在結合和隊友的溝通成本、文化差異以
及其他種種因素後再進行評估,而這些因素都會成為韓援在與非韓隊伍表達想法時的絆腳
石。
關於敬業精神
  除了操作,大家普遍認為韓國選手比非韓選手更努力,他們花在練習上的時間更多,
對待事業更嚴肅更專注。跟其他行業一樣,在英雄聯盟的職業賽場上,這種敬業精神是成
績產出的核心因素,而韓國隊伍,就是這種精神的楷模。
  事實上,今年夏季賽TSM統治北美很大程度上就歸功於隊員們放棄了一部分直播時間
,還犧牲了一部分跟訓練無關的活動,這樣他們的訓練日程就跟一般的韓國隊伍差不多了

  而韓國選手的敬業精神並不是他們個人的某種美德,更像是韓國隊伍在俱樂部文化和
組織結構上的一種特質。舉個例子,很多韓國隊伍簽了一些替補以及後備軍,這些人對首
發可以起到一種鞭策作用,敦促他們不斷努力。這次S賽LCK來的三支隊伍帶的替補在夏季
賽出場的場次都很可觀,這點是大多數參賽隊伍比不了的。
  當然(簽替補)也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內部競爭:LPL的隊伍中也有很多後備軍,但是中
國隊伍的訓練環境有時會受人詬病,尤其是一些在LCK打完之後再去中國的韓國老將可能
會對這種環境頗有微詞。因為後方還有一堆人等著,所以韓國隊伍“一切獻給訓練,訓練
高於一切”這種心態已經成型了。其他地區,也包括中國,也一直在向這種心態努力,但
是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時間,需要具體成果,需要引援。
  除了LCK的大環境可以塑造韓國隊伍的敬業精神,不同LCK選手對於職業道路的選擇也
有偏差:隨著時間的沉澱,LCK聯賽充斥著急切地想打出成績證明自己的新兵,也有視勝
利高於一切所以清醒地選擇留韓的老將。當韓國選手為了到一個薪水更高,競爭壓力更小
,以及可能的競技水準更低的賽區而選擇離開韓國時,他們的欲望也可能消磨掉他們的敬
業精神。
 關於更好教
  在一個西方人眼裡,如果教練試圖對選手用那種比較命令式的口吻講話的話,是很有
可能激起選手的反抗情緒的,感覺LCK的選手更願意從教練的指導中獲得啟發。對這種心
態的最普遍的解釋之一就是文化因素,因為大體上來說,韓國文化比西方文化更講究尊敬
長輩崇尚權威。但是即使文化差異可能會推一把,也不代表著所有韓國選手都會發自內心
地尊重他們的教練。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西方教練和我分享了他的困擾,他想勸一個韓援接受他的意見
但是受到了阻撓。這位教練分享了一下他的經歷,“LCK的老將是會聽教練的話,但是那
種在LCK沒取得過什麼成績或者說不是在這個訓練體系中成長的選手通常會被我們視為‘
更西化’的韓援。”
  換言之,並不僅僅是因為這些韓國選手“是韓國人”所以他們就傾向于把教練當成權
威,而是這些選手通常也有在嚴格的LCK隊伍受訓、練習的經歷,這種經歷也是這種性格
形成的重要因素。
  說得再深點,教練有能讓選手尊重他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很多LCS教練在電競領域
自身經驗相對較淺,即使是打過職業或者是當過教練可能時間也不夠長或者是成就不夠多
。相較之下,LCK那邊的教練往往當過很久的職業選手或者是教練(還有的兼具兩者),可
能是英雄聯盟項目也可能是星際之類的其他遊戲。
  這種老將身份能得到的尊重自然要比一個行外人或者是經驗有限的人來的多。所以說
如果這個教練的履歷較淺的話,那讓韓國選手聽指揮會有些困難,這種情況下跟教導西方
選手沒什麼區別。
  所以如果把“韓國選手尊重權威”這個命題放到實際情況中的話,其實並不能肯定韓
援就一定比本土選手更配合教練。如果想找好教的韓國選手,那隊伍一定要考慮下選手曾
經的訓練情況以及本隊教練自身的程度,否則是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情況的。
  時間:一劑良藥
  儘管前面列舉了這麼多不太成功的引援例子,但在過去的一年中也是有相當多的成功
案例的。C9有了換發第二春的Impact之後整個隊都被盤活了,G2在與兩賽季MVP得主Trick
的精誠合作下橫掃歐洲,EDG和RNG能成為LPL的領頭羊Deft和Mata的精彩表現也是功不可
沒。這些成功的例子就是“引援運動”的支柱,作為強有力的論據來驅使著人們簽下韓國
的天才選手們。
  而刨去個人技術因素,為什麼有的韓援成功了而有的沒有呢?還有兩個影響因素。一
個是取得成功的隊伍中的那些非韓選手也要恪盡職守;另一個是絕大多數風生水起的韓援
在海外打的時間其實相對較長。
  在上面提到的四個韓援選手中,只有Trick是S6賽季剛出國的。Impact、Deft和Mata
都已經出國一年有餘,在他們大放異彩之前都需要時間適應適應水土。Impact在北美的第
一年表現得像是Rush的副手,也錯過了世界賽,但是第二年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定位見神
殺神;Mata在中國早期磨合並不順暢,甚至還有過因消極比賽而受罰的經歷。但是他S6賽
季一加入RNG就確立了領導地位,之後又帶隊獲得春季賽冠軍以及S賽八強;Piglet在TL的
第一個賽季很有些態度問題,但是過了這段時間之後“Liquid Piglet”就成了北美最佳
AD。這些選手,還包括像Huhi啊Ryu啊等等,在新賽區出頭之前都是需要磨合期的。
  但也不是說所有韓援在經歷了最初的磨合階段後都能大放異彩,最鮮明的一個例子就
是Kakao,他本來是韓國最頂尖的打野之一,但是來了中國之後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總
體上說,韓國選手到國外後要想走上正軌得需要一個賽季甚至一整年的時間。
  這個適應過程也分種類,有的只是單純有語言文化上的障礙,還有的是職業經驗不足
,學習怎麼當個好學生、怎樣在戰術上與隊伍融合都需要時間。無論怎麼說,隊伍把韓援
當成是救急藥或者覺得有了韓援隊伍就能產生質的飛躍都是絕不可取的。尋求長遠方案才
是解決之道,引援時絕不能抱著“現在贏就行了”這種心態。
 展望未來
  儘管現在引援看起來有諸多顧慮,但2017年的引援趨勢還是整體穩健的。現在,每個
賽區都有能與韓援一較高下的本土選手,從韓國選手池裡 “釣”出更出色韓援的難度也
變高了。
  很多情況下簽個韓援可能是個正確的選擇,引進方式可能是直接從排位裡抓人也可能
是從LCK隊伍中引進。但隊伍在決策過程中必須小心小心再小心,如果有合適的本土選手
,那就儘量不要傾向韓援了,畢竟本土選手是不需要緩衝過程的。
  要想成功引援,隊伍一是要避開Vitality戰隊所犯下的錯誤,不能帶著韓援本身就比
本土選手強的預設立場去引援;二是不要有了大腿韓援卻沒能給其提供合適的配角,NRG和
Echo Fox就犯了這樣的錯誤。什麼時候都要記得這點,如果你渴望看到引援的回報,那麼
在此之前耐心是一定要有的。
http://wangyou.pcgames.com.cn/649/6498332.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