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文心凋零? ◎黃錦樹

作者: fanyuch (圈外人)   2013-05-23 00:29:02
2013-05-20 02:04 中國時報
 抒情散文以經驗及情感的本真性作為價值支撐,文類的界限就是為了守護它。讀抒
情散文不就是為了看到那一絲純真之心、真摰的情感、真誠的抒情自我,它和世界的磨擦
或和解。這興許是中國抒情詩遺留下來的基本教養吧,那古老的文心。黃金之心。
 一九七八年出生的吳柳蓓是近年相當被看好的年輕女作家,這些年來得了不少文學
獎(詳見其著作封面內褶頁),二○一○更被列為甘耀明為寶瓶籌劃的「六人行」的六大
新星之一,備受期待。迄今已出版了至少四本書。
 要不是友人倡議合編一本大學教學用的散文選,我不會特別去注意這些年紀比我小
很多的寫作者。不會一本一本的去清查那些文集。
 更沒想到某個嚴重的問題可能已被常態化。
 首先看到《裁情女子爵士樂》裡得第十一屆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的〈小黃之城〉,
讀了眼睛一亮。確實是篇散文佳作,以一個計程車司機的女兒的口吻,寫得非常動人。讀
的時候我感動的想,如果我是那開計程車的老爸,也會在女兒上班的公司附近繞,一直到
她深夜加完班,好順道載她回家的吧。這年頭「鹹濕佬」可多著呢。計程車司機的女兒寫
作,當然非常罕見。從語調看來,她可是個很能體諒父親工作辛勞的孝女呢。
 接下來《租借日記》的〈洗〉、〈她從安徽來〉也都是佳構,是《散文課》可以考
慮的篇什。可是一旦看得多些,就發現有些不對勁。這「裁情女子」身世似乎異常複雜,
她有幾個爸幾個媽啊?個個身分好像都不同,竟有身世如此坎坷堪憐的女子哪。除了那個
開小黃的計程車老爸之外,譬如《裁情女子》裡得梁實秋散文獎佳作的〈老夜〉,媽媽是
個來自泗水的印尼外配;得第一屆屏東縣文化局「東港漁鄉」散文首獎的〈海的心事〉,
父母都是勤苦的討海人(注意:都是散文獎,都是抒情散文)。
 這不免令人疑心:她是不是個用小說去獵取散文獎的慣犯呢?
 《裁情女子》封面註明是「創作集」;《租借日記》書封上謹慎的不注明文類,但
封底卻有三個「散文名家」大力推薦,且由知名的散文研究者張瑞芬教授寫推薦序。張在
推薦序〈楊柳依依〉裡委婉的指出,「輯三裡父親忽焉是金發號的漁人(〈上邪〉),忽
焉是碼頭捆工且救了越南偷渡的母親(〈海水湛藍〉)。輯二〈她從安徽來〉甚至父親是
大陸來台的老兵,多年後大女兒來台奔喪尋親。」(5)
 當我們思考「散文課」時,這確是個棘手的問題。散文──特別是抒情散文,有沒
有它的倫理界限?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自五四以來,慣例形成默契,抒情散文的體裁協
約(虛構契約)是對虛構的拒絕,等同於自傳契約。
 然而「越界」的問題時有所聞。大家如楊牧的《方向歸零》的敘述聲音有時會令人
非常不安,楊照《迷路的詩》的敘事聲音就更可疑了,但他們可以辯稱那是詩。小說有時
就是迷路的詩。
 在文學獎裡,問題更是層出不窮。且不說前不久的〈神話不再〉事件。多年前有位
小說寫手也常冒充弱勢族群的口吻,以抒情散文去漁獵各文學大獎。時而是盲聾,時而是
肢殘,時而是智障,令老實的評審讀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頒獎時卻當場傻眼。只見來人
耳聰目明,健步如飛,衝上頒獎台,且聲如洪鐘,妙語如珠。本以為是家屬代為領獎,不
料真是的本尊大人。
 周芬伶《散文課》的自序坦承她剛出道時也幹過這種事,鍾怡雯的第一本散文集《
河宴》裡多篇得獎散文也多有可疑之處;龔萬輝的小說〈隔壁的房間〉也得過聯合報的散
文大獎──但年輕時「涉世未深」,偶一犯之,並不為過。
 鍾怡雯在《天下散文選》的〈序〉中曾為散文虛構的可能性辯護,但她可能沒弄清
楚,羅蘭巴特講的「真實效果」承俄國形式主義而來,那當然不等於客觀現實,文學裡的
真實原就受到文類的保護。問題在於:文學的真實效果和虛構契約息息相關(譬如「寫輪
眼」、「惡魔果實」是特定奇幻文類裡的特定真實),而小說和抒情散文判然有別。
 抒情散文以經驗及情感的本真性作為價值支撐,文類的界限就是為了守護它。讀抒
情散文不就是為了看到那一絲純真之心、真摰的情感、真誠的抒情自我,它和世界的磨擦
或和解。這興許是中國抒情詩遺留下來的基本教養吧,那古老的文心。黃金之心。
 讓寫作者或讀者藉著讀或寫,可以超越他的被拋狀態(即使是暫時的)。
 但也因此讓那樣的寫作受經驗囿限,沒法讓同一個作者去應付諸多文學獎。
 從文學獎的情境最容易看出問題的實質。因抒情散文的評審本然的預設了讀到的作
品應該源於經驗的本真性,那本真性在散文領域的出現在機率上是相對低的(「出現的機
率極低性」)──小黃司機的女兒,外配之女,身障者,三極貧戶之子等能那麼老練的掌
握文字技術、情感調度,確實相當珍稀,因此極容易脫穎而出。可是對小說寫手來說,那
並不是甚麼難事。稍加揣摩,移形換位,假擬代言,不過是場小翻兩個筋斗的表演而已。
想得散文獎而出生非常普通(家庭很正常)又有相當文字技術的寫手,換個身分確實容易
「出奇制勝」,寫得「感人至深」。
 問題在於,那樣寫散文的人,為什麼不堂堂正正的去寫小說呢?
 如果散文可以那樣玩,散文課不就該併入小說課、散文獎不就該併入小說獎嗎?脫
去散文文類的保護傘後,一流的山寨散文往往不過是篇普普通通的小說。確實,那些文體
練習似的「山寨抒情散文」如果當小說讀,無一不顯得單薄、簡單。原因之一,刻意裝得
像抒情散文的小說,必須壓抑自身的小說衝動(太多小說的動作很可能讓評審生疑)。但
也可能是這寫手的小說本來就寫得不怎麼樣(如果他也寫小說,就更好比較)。
 抒情散文本性安份。而它的力量往往來自這份安份。
 更嚴重的是:那樣的在文學獎裡越界,已經是個倫理問題了。
 問題在於,我們的「文壇」為什麼一直容忍這種現象?
 甚至有的人還自以為是在越界、創新,是件多了不起的事。
 文風敗壞至此,或許文學獎的散文類是該考慮取消了。另設「山寨抒情散文」獎,
看誰能超越孝女白琴。
作者: litt1ewind (litt1ewind)   2013-05-23 21:58:00
寫超好~推 當年輸給小黃之城的也只能吃鍋貼了QQ
作者: thegod13 (thedog13)   2013-05-25 10:43:00
這個問題一直被討論......
作者: justincase ( )   2013-05-26 00:46:00
一個簡單的原因:散文獎字數要求遠低於小說獎。
作者: mojia (momo)   2013-05-26 09:41:00
這是玩弄技法,不是寫作
作者: lion500 (lion500)   2013-05-27 22:55:00
讀者相信作者寫的散文是真的,發現被騙的時候呢?
作者: BOHS (松都三絕)   2013-05-28 10:26:00
讀者能接受這種欺騙到什麼程度?
作者: kkkk123123 (Tolas 27382長多)   2013-05-28 16:33:00
這跟讀者的接受度無關 問題是在於要保持評審的公正性就只能維護匿名這件事 只能說欺騙是作者本身格調的問題評審抱怨這種事也不是只有黃開第一砲了 哪次決審會議近來的大頭不會酸上兩句至於那些魔幻到讀者會認為是欺騙的 時間自然會給他該有的評價(當然錢是騙走了)
作者: butata (It's my life)   2013-05-29 22:02:00
小時候看的散文都是作者真實生活,沒想到現在竟變了樣
作者: fanyuch (圈外人)   2013-05-31 19:10:00
其實我想轉的是yc那篇《我更在意甚麼是散文》,但忘記補了
作者: goyang (goyang)   2013-07-03 23:50:00
這幾年看文學獎的心得是:全台文學獎的主辦單位都是同一家,(或說委辦單位),而職業評審也幾乎是那幾位輪著來,尤有甚者是:某些評審還開班授課教「得文學獎的寫作技巧」,坦白說,我不相信他當評審時看不出這些匿名的卷中,他學生作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