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台灣美食為什麼那麼「Q」?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8-10-23 22:45:23
用來表達嚼勁「Q」的語源來自臺語「khiu7」我想沒什麼問題,不過文章
內提到的部落格文章,還有討論其他不同的「Q」字用法,例如:阿Q正傳
、你很Q啊、QQ……等。雖然是 2010 年的舊文,但還是值得一讀。
Is Q a Chinese Character?
http://languagelog.ldc.upenn.edu/nll/?p=2252
——————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81022/taiwan-food-q-texture/zh-hant/
台灣美食為什麼那麼「Q」?
AMY QIN
2018年10月22日
https://i.imgur.com/1dsbeIJ.jpg
台北樂華夜市上的涼圓。這種小吃有著備受推崇的Q口感。 BILLY H.C. KW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台灣新北市——隨著夜幕降臨樂華夜市,燈光亮起,飢腸轆轆的客人們三三兩兩來到
這裡,急於吃到讓這個島嶼享有亞洲最佳美食之城的當地美食。
整齊碼成小山的飽滿魚丸。一碗碗淋著略帶甜味糖漿的涼圓。剛從鐵板上下來,噝噝
作響的蚵仔煎。還滴著熱油的炸地瓜球。
隨便嘗一口這些小吃,你都會發現它們有著一種別具一格的口感。但你該如何形容那
種經過精心調配,令當地廚師和食客們趨之若鶩的「口感」呢?
滑溜?有嚼勁?黏糊?這些可算不上是美食界最好聽的形容。
幸運的是,台灣人有一個詞來形容這種口感。其實,也不是詞語,而是個字母——就
連不講中文的人也能說出它。
那就是「Q」。
「很難解釋Q到底是什麼意思,」人氣連鎖茶飲品牌、號稱台灣珍珠奶茶發明者的春水
堂的經理劉葉玲(音)說。「基本上,它是彈牙、軟糯的意思。」
「Q」的口感之於台灣人,就等於「umami」(鮮)之於日本人,「al dente」(有嚼
勁)之於義大利人——備受珍視,也必不可少。在台灣各地,可以在店鋪招牌和便利
店、廣告的食物包裝中的一堆中國字裡瞥見「Q」這個字母。
https://i.imgur.com/9pNRR1A.jpg
寒天Q棒、涼圓、芝麻味麻糬。 BILLY H.C. KW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甜食和非甜食中都能找到這種口感,並且它往往被用來形容如麵條、珍珠和魚丸等
某種帶有澱粉的食物。如果某種食物特別有嚼勁,或是特別「Q」,就會被說「QQ」。
「Q」和「QQ」可以互換。
「根據珍珠有多Q,你能分辨出珍珠奶茶好不好」,劉葉玲說,「如果口感完美,那會
讓人很滿足。」
米其林星級主廚、台北RAW餐廳主人江振誠表示,他最近在自己的餐館裡探索這種口感
,他的餐廳只使用來自台灣本土的原材料。
他正在為自己餐廳的新菜單嘗試的一道菜有小龍蝦、燒洋蔥汁和一顆顆烹製到完美Q彈
的白色珍珠。
https://i.imgur.com/gSoh5Iz.jpg
台北夜市上。 BILLY H.C. KW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有點像是『al dente』,但又不完全一樣,」江振誠說。「它有嚼勁,但還多了一
種帶有彈牙的元素。」
「Q」在台灣如此常用,以至於香港和海峽對岸大陸的許多人也開始使用這個說法。
在亞洲其他地方,人們對這種口感也毫不陌生,雖然可能不會用「Q」來形容。比如韓
國炒年糕和日本麻糬也可以用「Q」形容。在西式菜肴中,這種口感就不那麼常見了,
儘管你可以形容小熊軟糖和某些意大利麵「Q」。
「Q」這個說法的來源不得而知。有人說它源於閩南話裡的「k’iu」。如果對上了年
紀的台灣人說「Q」,他/她很可能會知道這個說法。但沒人能明白解釋這個英語字母
表裡的第17個字母是如何、何時成為了形容珍珠和軟糖口感的簡稱的。
隨著近年來,珍珠奶茶店和其他亞洲小吃店在美國迅速遍地開花,人們已經對這種一
度令人覺得「奇異」口感有了更廣泛的喜愛,即便是形容這種口感的說法還沒能流行
起來。
https://i.imgur.com/V2tTFY1.jpg
酥炸牛奶、地瓜球和蒟蒻。 BILLY H.C. KWOK FOR NYT; ASHLEY PON FOR NYT; BILLY
H.C. KWOK FOR NYT
「我的大多數美國朋友都喜歡珍珠奶茶,」提供台北市美食游的Taipei Eats的共同創
始人蒂娜·方(Tina Fong)說。「但當美食裡有Q的口感時,對他們來說還是有點奇怪。
取決於個人。」
在中文裡,「Q」這個字母令人驚訝地適用於各種情況,不僅限於用來形容事物。比如
,中國和台灣的許多人都很熟悉作家魯迅所寫的中國最為著名的中篇小說之一裡的主
角「阿Q」。
《阿Q正傳》於1920年代初出版後,阿Q成為了中國文化落後的象徵。儘管講述這個故
事的人坦誠並不知道阿Q這個名字的由來,但一些學者表示,魯迅之所以選擇「Q」,
可能是因為它與是「辮子」的英文同音,當時中國男子被迫留頭髮編辮子,以顯示對
統治的清朝的服從。
一些人則將魯迅的「Q」解讀為一個帶著辮子的腦袋。
https://i.imgur.com/R9IAItt.jpg
台北春水堂珍珠粉圓(左)和珍珠奶茶(中)和林東芳牛肉麵店的牛肉麵。 ASHLEY P
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文裡對「Q」也有許多其他用法。比如,它可被用於英文「cute」(可愛)的縮寫,
或是可用於指一度流行的騰訊消息服務QQ,或是中國汽車製造商奇瑞的微型轎車。
「無論Q是否被視為中文字,它肯定已經成了中文書寫系統的一部分,」賓夕法尼亞大
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中文教授梅維恆(Victor Mair)曾在一篇部落格文章
中寫道。
在台灣人中,對Q這個口感的喜愛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近日在樂華夜市一個炎熱的
夏日夜晚,人群在像是嘉年華一般的人行道上漫步,道路兩邊都有著兜售帽子、手機
殼,當然還有美味小吃。
一小群人歡鬧著慢慢走向一個寫著「寒天Q棒」霓虹招牌的小攤。當被問到為何Q的口
感如此吸引台灣人時,小攤老闆盧衛晨(音)滿面笑容地將一支紅色膠狀冰棒遞給一
個開心的小孩。
「很簡單,」她說。「你吃的時候心情就很好。」
——————
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本文作者Amy Qin @amyyqin。
Karoline Kan自北京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翻譯:安妮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8年10月4日。
本文英文版:https://nyti.ms/2AopT5S
作者: jksen (Sen)   2018-10-24 23:14:00
推有趣
作者: aclahm (aclahm)   2018-10-25 18:50:00
幫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