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pple03 (大海)
2025-06-02 17:43:41佛教常被世人視為宗教,但若深入了解其核心教義,
會發現它超越了一般宗教的信仰框架
。佛教的根本目的並非單純的「信某個神」
或「崇拜某個超自然力量」,而是指向內心的覺醒與究竟的解脫。
這種解脫,不是來自外在的救贖,
而是透過對實相的深入觀照,斷除煩惱與無明,
從而超越二元對立,證得涅槃。在世俗中,
我們常活在對與錯、好與壞、
愛與恨、生與死的二元對立之中。
這些對立造成無窮的執著與痛苦。
佛陀指出,一切苦的根源是「無明」──對實相的誤解。
我們認為有一個「我」在經歷世界,
卻不知「我」本身就是無常、緣起的假合。
當我們執著於這個「我」與「他」、「內」與「外」的區別時
,便落入了對立與衝突中。
佛教的教義,例如中道思想、空性觀、無我見等,
都在引導修行者放下這種對立的思維。
以《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正是在說明現象與本體、存在與虛無的界線是虛妄的。
當我們真實體會這點,就能在心中不再區分執著、
不再造作愛憎分別,進而達到自在與清明。
因此,佛教不應被狹隘地理解為一種信仰系統,
而是一條內觀與解脫之道。
佛陀自己也曾說:「汝等比丘,應當自依止,依法依止。」
這意味著佛法的實踐在於自覺自證,
不是靠外在權威,而是靠對法的體悟。
真正的佛弟子不是信者,而是行者;不是迷信者,而是覺者。
總結來說,佛教的本質是一門解脫學,
是一條指向心靈自由與終極智慧的道路。
它引導我們超越對立與分別的幻象,
返回那個無生無滅、寂靜無礙的本來面目。
這,才是佛法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