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綺語的果報

作者: kodi (赤司征十郎)   2017-11-16 18:33:11
以下是因綺語受報的事例。
  ●施耐庵,作水滸傳,其中奸盜之事,描寫如畫,子孫啞者三世。
  ●維楊某生,造一淫書,完成之後,夢神呵責。醒後自己反悔,停止流通。後因數夭
折,家境貧窮,仍然付梓印行。不久目盲,手生惡瘡,五指拘攣而死。
  ●宜興潘書升,康熙甲子年秋,夢至關帝殿,正逢散卷,只聽殿上宣佈:“第一名到
”。隨即踢下。第二名正是自己,宣佈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見壁上挂一黃榜,榜首之名
,是“為楫”二字,卻不見其姓。不一會兒,來一赤面人,將他所戴的頭盔放在潘的頭上
。潘一夢醒來很覺驚訝,等到榜發,潘果得中第一。之後遍訪名叫“為楫”的人。不久知
是婁縣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會。傅素以文章馳名,主司原先預選他為首名,第一、第二
場文,都評閱甚佳,因丟失第三場卷,遂被擯棄。原來,傅之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綺
語,喜歡揚人之短,故得如此報應。揭榜之後,主司欣賞其文,特請會面。此後傅怏怏不
樂,抱恨不已,不多久,以鼓脹暴亡。
  ●江南一書生,文有藻思,但素性喜談人家閨閫之事,已酉年入闈應試,到第三場發
燭之時,忽見卷上有“好談閨閫”四字,生急以手擦去,等謄正後再看,卷面已被擦破。
後見硃卷,有七篇皆圈滿,本擬中首名,因無第三場卷而未被錄取,生以此潦倒終身。
  文人口業,綺語獨多,他人刺心之事,在彼卻能談笑風生,極盡描繪之能事,以作茶
餘飯後的談資笑料。如是出言刻薄,必然導致福祿削減,算盡而亡。每見慧業文人往往貧
困潦倒,一生失意,反不如普通百姓能夠溫飽自安一生,豈非綺語造惡所致?
  從修行的角度來說,言說綺語實是障道之因。
  念修咒語時如果摻雜一些庸俗不堪的閒言碎語,那麼這種念誦稱為不清淨念誦。就像
是在黃金中摻雜黃銅一樣,即使黃銅只有少量,但已不能稱為純金,再也起不到純金的作
用。如續部云:“若無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誦數劫無果。”又云:“淨與不淨差千倍,
有無等持差十萬。”鄔金蓮師也說:“雜有綺語誦一年,不如禁語誦一月。”
  在僧俗共修時,如果有人中間以綺語中斷念誦,影響他人,則會破壞全體僧俗共修的
功德,並且會損壞施主的福德資糧。對於說綺語的人來說,一邊漫不經心地誦咒,一邊交
頭接耳,綺語不斷,這樣會造下與舍法一樣的重罪。
  修行人本欲求證本性光明,如果心地塵垢不除,焉能得見真諦。而語自連心,常說綺
語,會使性地蒙垢,妄心堅固,迷失轉深,所以是成道的障礙。《法苑珠林》中說:“夫
忠言所以顯理,綺語所以乖真,由忠故有實,有實故德生,德生故所以成聖。由綺語故虛
妄,虛妄故罪業生,罪業故受苦,故知趣理求聖,要須實說,說若虛假,終為乖理。”
  說具義語,隨順眾生根性引導趨入正法,念誦持咒淨化己心
  斷除綺語,我們應當唯一言說具有實義之語。語言是溝通心靈、傳播思想的工具。我
們應當運用語言,滿懷慈愛去安慰一切苦難中需要慰籍的人;我們應當運用語言,隨順他
人的根性,啟發、引導眾生對解脫生信從而趨入正法;我們還應通過音聲以念誦持咒來淨
化自己的心地。無著菩薩說:“多言可生不善業,縱然未生虛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語,精
進禁語極重要。”
  應斷除綺語,唯一說具義語。隨順眾生根性引導趨入正法;念誦持咒淨化己心。
  如能斷除綺語、說具義語,則生生世世中生在貴族之家,為人擁戴,語言暢達,前後
連貫,無有差錯,能言善辯並與正法毫不相違。而所說之語相合眾人心意,猶如蜂蜜一般

  佛言:休息綺語,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天人愛敬;二明人隨喜;三常樂實事;
四不為明人所嫌,共住不離;五聞言能領;六常得尊重愛敬;七常得愛樂阿蘭若處;八愛
樂賢聖默然;九遠離惡人,親近賢聖;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
  宋興孝安禪師,住清泰寺。定中見二僧倚檻交談,起初有天神擁衛傾聽,久之散去,
繼而餓鬼在旁唾罵,掃其足跡。後安禪師問及他們,原來二僧初論佛法,接著敘舊家常,
末後談論資養。安禪師自此之後終生未嘗言及世事。
  蓮池大師對此論道:「古人為生死行腳,才逢師友,惟汲汲商略是事,何暇他論?今
人終日雜話,求如二僧,亦不可復得;鬼神在側,又當如何?噫,可懼也已!」
  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妄,導人邪念等(印光法師)
  綺語即,無利無義之語,有七種 (一)辯論過失、斗訟、競爭;(二)於外道
論典或咒語愛樂、受持、讀誦;(三)被苦惱所逼之語言,如傷歎等;(四)嬉笑、遊樂
、愛慾之語等;(五)樂於在大眾中宣說王論、臣論、國論、盜賊論等;(六)說醉語及
癲狂語;(七)說邪命語。
  青少年朋友經常說的綺語,為淫邪之語言和粗俗不堪的黃色笑話和喜歡談論美女和帶
性字眼的罵人惡語,應嚴厲戒除,注意口德。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1-16 20:44: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happiness0 (happiness)   2017-11-18 15:26:00
感恩分享 阿彌陀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1-18 16:42:00
阿彌陀佛!不知這是哪位大德法語?
作者: wugilin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滿願)   2017-12-27 02:00:00
感恩分享,隨喜讚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