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解深密經》一切善法皆止觀之果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13 09:09:57
.CBETA T16, No. 676
《解深密經》卷第三〈分別瑜伽品第六〉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善男子!
一切聲聞及如來等,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
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止)、毘缽舍那(觀)所得之果。」
───────────────────────────────────────
■ 1.奢摩他是梵語 Smatha 之音譯,義譯為「止」(安止),止息雜念。毘缽舍那是梵
語 Vipasyana 之音譯,義譯為「觀」(勝觀),觀察觀見事理。
2.世出世間的善法,都是止觀之果。小乘世間資糧位、加行位的功德,小乘出世間見
道位、修道位、無學位的功德;大乘世間資糧位、加行位的功德,大乘出世間見道
位、修道位、無學位的功德;這一切的段落、一切的道路裡,內心證悟所產生的善
法功德,都是止觀之果。
3.止修=無散亂心=三摩地(「止」不全等於奢摩他,含隨順的止與具相的止),
觀修=正思法義=妙觀察慧(「觀」不全等於毘缽舍那,含隨順的觀與具相的觀)
具相的止才是正式的奢摩他,具相的觀才是正式的毘缽舍那,未達具相的止是隨順
的奢摩他安止,未達具相的觀是隨順的毘缽舍那勝觀。
4.緣取一個善所緣的對境,心專一安住在上面的等持,雖未達到具相的奢摩他安止,
把隨順的止修攝在「奢摩他(安止)」的範疇;對於如所有性盡所有性,進行揀擇
、分析、觀察、思惟的智慧,雖未達到具相的毘缽舍那勝觀,把隨順的觀修攝在「
毘缽舍那(勝觀)」的範疇。
作者: yentingeric (yenting)   2014-08-17 00:02:00
感恩分享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