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大乘莊嚴經論》普欲諸功德,止觀雙修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7-06 06:23:05
.CBETA T31, No. 1604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一〈覺分品第二十一之二〉
無著菩薩造
大唐天竺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次說菩薩修習止觀。
偈言:
普欲諸功德  是二悉應修
一分非一分  修有單雙故
釋曰:
普欲諸功德,是二悉應修者。若人遍欲求諸功德,是人於止、觀二行悉應修習。
如經中說,佛告諸比丘:『若有所求,云何令得?諸比丘!離欲離惡不善法,乃至廣
說。諸比丘!有二法應須修習,所謂止、觀。』
一分非一分者,一分謂或止或觀,非一分謂止觀合。問何故?答:修有單雙故。
單修者一分,或止修或觀修。雙修者非一分,謂止觀合修。」
───────────────────────────────────────
■ 1.《解深密經》:「一切聲聞及如來等,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
摩他(止)、毘缽舍那(觀)所得之果。」
2.奢摩他(止)、毘缽舍那(觀)所攝品,有「正式的奢摩他(止)、毘缽舍那(觀
)」與「隨順的奢摩他(止)、毘缽舍那(觀)」,隨順的止觀無法根斷煩惱,只
能壓伏煩惱現行,正式的止觀才能斷除煩惱種子。正式的止觀要有初禪近分定的基
礎,此時已降伏欲界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無任何粗
細的昏沉與掉舉,得到初禪近分定會引生身心輕安喜樂,此身心輕安之樂並不是與
欲界相應引發,而是初禪(又名離生喜樂地)上界定心所攝的輕安喜樂。
3.《深密解脫經》:「世尊!世尊菩薩未得內心觀像,未得身樂未得心樂,佛說彼觀
名何等觀?佛言:彌勒!非奢摩他,是隨順奢摩他。世尊!菩薩未得身樂心樂,觀
於內身三昧境界,思惟彼法如是觀心,佛說彼觀名何等觀?佛言:彌勒!我說彼觀
非毘缽舍那,名隨順信毘缽舍那。」緣取一個善所緣的對境,心專一安住在上面的
等持,雖未達到正式的奢摩他安止,把隨順的止修攝在「奢摩他(安止)」的範疇
;對於如所有性、盡所有性,進行揀擇、分析、觀察、思惟的智慧,雖未達到正式
的毘缽舍那勝觀,把隨順的觀修攝在「毘缽舍那(勝觀)」的範疇。
4.單只修定不能斷煩惱,如外道味著定樂反成生死之因,《三摩地王經》:「雖善修
正定,不能破我想,後為煩惱亂,如外道修定,若觀法無我,觀已善修習,是證涅
槃因,非餘能寂滅。」除了修定也要修慧,止觀雙修定慧等持才得解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