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aiolin (起舞弄清影)
2014-07-18 14:34:5949. 某甲因婚期將至,於是親自到家具行選購多套家具,商定送貨日期並完成付款後就離
去,但隔日家具送達後,某甲心生後悔,於是以「猶豫期」的規定,向店家要求退貨,但
店家拒絕。請依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買賣消費行為,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因此有猶豫期的保障
(B)店家拒絕退貨的行為,對消費者顯失公平,違反《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
(C)某甲的家具是在家具行購買,因此不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的猶豫期保障
>(D)此消費行為不屬《消費者保護法》中定型化契約的規範,店家可拒絕退貨
(E)店家應基於《消費者保護法》中「無過失責任主義」的精神同意某甲退貨
這項題目前幾天有討論過,
後來向大考中心反映之後,
它先公布答案不修改(所以我po了前一篇文章),
那昨天再公布反映意見的回覆,
我卻發現他們誤解我的意思,
今天打去按審題的人員說明,
該名老師仍然堅持(D)選項沒有瑕疵,
是考生的理解錯誤。
他認為法律要考慮到很多面向,
我同意這是正確的,
但是我和她說明我所認為有瑕疵的點在:
(D)選項前面提到消費行為不屬於定型化契約,
(註:當然單純這這句話是正確的)
選項後面就接著敘述「店家可拒絕退貨」,
第一,
可能會讓人認為是因果關係之論述;
第二,
消費者根本沒有主張他是依照定型化契約之規範要進行退貨;
第三,
定型化契約法條之章節也沒有授權店家可不可以拒絕或同意消費者退貨。
我想知道大家的想法是如何,
還是是小弟妹我自己功夫不夠,
以致理解錯誤?
第一句話是對的 第二句話也是對的但是第一句話不是第二句話的原因 XDrz
作者:
khs96093 (Kenny Lee)
2014-07-18 15:11:00法律似乎有規定,消費者親自到店家選購的物品,因為消費
作者:
khs96093 (Kenny Lee)
2014-07-18 15:13:00者有看到物品的全貌,所以店家可拒絕退貨(不同於郵購)郵購或網購才有7天猶豫期的強制規定
真要問我 我認為可能1.該老師把兩個獨立得當成 A => B2.該老師根本沒搞懂消保法 認為 A <=> B在這命題事實上並不存在 A |- B
作者:
babylina (babylina)
2014-07-18 15:31:00這種不到重大暇疵的不太可能改答案啦XD 官方向來很嘴硬
作者:
ulycess (ulycess)
2014-07-18 16:15:00D沒問題啊,定型化契約無效的原因很多,如果無效的話店家就不能拒絕退貨,但是因為不是定型化契約的關係,不是用消保法,因此回歸民法原則,基本上沒有詐欺脅迫違背善良風俗或者意思表示有瑕疵,原則上契約都有效,既然契約有效,店家自然可以拒絕退貨
現在是考試 不是在討論法理D選項沒有錯誤可以選 就像我可以說 這個購買行為不屬刑法中緊急避難的規範 店家可拒絕退貨因為是"不屬" 所以隨便寫什麼理由並不影響答案的正確性
作者:
babylina (babylina)
2014-07-18 17:20:00因為馬英九是總統 店家可拒絕退貨如果認為D選項為正確,那前面那句填啥都可以了Orz啊請把我那句因為拿掉
作者:
babylina (babylina)
2014-07-18 17:21:00實際上d前後段就是毫不相關啊.....
複選有兩種一種是必有兩個以上答案一種沒有前者 就非選不可 XD
作者:
maniaque (maniaque)
2014-07-19 10:10:00D 基本上釣考生陷邏輯因果判斷的誘導,不能說錯因為確實不在消保法11-17條定型化契約範圍內猶豫期在第三節(第二節是定型化契約)
我覺得這是答案定義問題 A=>B A <=> B A|-B哪個才該是正確答案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