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遊記] 追尋京城帝國大學(韓國首爾大學舊址)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2017-08-02 13:48:49
※ [本文轉錄自 travel 看板 #1PWMRtPu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ravel
標題: [遊記] 追尋京城帝國大學(韓國首爾大學舊址)
時間: Wed Aug 2 13:45:20 2017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223303324
追尋京城帝國大學(韓國首爾大學舊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約撰文:黑雞 編輯:BMC
  韓國首爾的大學校園頗具特色,常吸引許多觀光客拜訪,但「京
城帝國大學」卻很少被列入名單。的確,論建築沒有如慶熙大學和平
殿堂那樣高聳威嚴,論設計也沒有梨花大學附合園區的壯觀遼闊,但
京城帝大可是朝鮮半島的第一間大學,讓韓國教育制度與世界接軌,
這過程跟台大的歷史有極高度的相似性。
【京城帝大醫學部(昔)本館】
  今日,「韓國首爾大學舊址」包括了大韓醫院、馬羅尼埃公園、
首爾大學、首爾科技大學等,皆有部分曾屬於昔日的京城帝大校區。
為了釐清京城帝大的複雜歷史,這趟追尋京城帝國大學之旅於是開始
啟程。(2017年七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城帝國大學歷史
  大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最近指考剛放榜,高中畢業生為考
上心目中理想大學苦讀多年終於得到分發結果,而「台灣大學」一直
都是台灣考生的第一志願,如同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中的男女主角
心中都有一個考台大的夢想。數十年來,台大幾乎囊括都各類科系錄
取分數的前茅,其中一個原因即來自台大的悠久歷史。
【台北帝國大學校門】
  台大前身「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於西元1928年,是台灣史上第一
所大學,也是日治時代的產物。明治維新以降,日本積極學習歐美國
家的各項制度,而在教育制度上也積極跟進,設立「帝國大學」以培
養人才,從明治十九年(1886年)到二戰結束(1945年),日本政府
總共設立了九所帝國大學,其中七所在「內地(日本本土)」分別為
東京、京都、東北、九州、北海道、大阪、名古屋,而另外兩所則設
在「外地(殖民地)」,它們就是今日台大的前身「台北帝國大學」
及位於韓國的「京城帝國大學(韓語:      ;日語::京城
帝国大学(けいじょうていこくだいがく);英語:Keijo Imperial
University)」。
【京城帝國大學校門】
  京城(  )其實就是現今的首爾(  ),兩者雖然字面意思
相近但前者是漢字詞,而後者為韓語故有詞。目前韓國已很少用「京
城」,只有如京仁線(   )、京釜高速公路(      )等
交通專有名詞尚仍延用。
  台大的科系多達50幾個,各學系課程大相逕庭,但對大學部學生
來說,「服務學習」這堂必修科目可是沒有學分的,而且在畢業前共
要修習三個學期,其中第三學期的服務學習為「學系或社團性質相關
之專業性服務」,當時我誤打誤撞選了台灣大學校園導覽解說社所開
設的服務課程。導覽台大之前必須得先認識相關歷史,我在學習過程
中不僅了解到台北帝國大學成立的背景,也認識了其姊妹校「京城帝
國大學」。兩校的成立有許多類似之處,例如成立時間非常接近,背
景也都是日本政府為了殖民地人民訴求以及發展帝國主義,所以修訂
大學令並改變相關教育政策然後設立的。
  西元1910年日本併吞韓國,隔年就頒布了第一次朝鮮教育令,但
著重在普通教育(中小學)、實業教育以及專科教育,卻對高等教育
採取壓抑政策,不允許大學成立。1919年,一戰才剛結束,美國總統
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 倡導民族自決,韓國人民在尋求
獨立的同時也希望能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加上日本意識到殖民統治
需要培養人才,在朝鮮的日本人也盼能設立大學,於是日本政府在1918
年修改大學令,而朝鮮總督府也在1920年成立臨時教育調查委員會,
然後在1922年公布第二次朝鮮教育令納入大學教育,並在1923年表示
將在朝鮮設立大學。
  在朝鮮籌備大學的過程中,校名與管理機構都出現了爭議。首先
,管理機構究竟是與其他帝國大學一樣,是屬於日本內閣文部省管轄
?還是給朝鮮總督府這個朝鮮最高機構?最後終於決定由朝鮮總督府
負責,這成為之後台灣總督府管轄台北帝國大學的範例。再者,在東
京、京都之後,原本帝國大學的校名是以「區域」為命名規則,如幾
所已設立的東北帝大(西元1907年)、九州帝大(1911年)、北海道
帝大(1918年)一樣,如此朝鮮的大學就會被命名為「朝鮮帝國大學
」。然而,「朝鮮帝國」是在日本併吞前的韓國政權,擔憂「朝鮮帝
大」容易被誤解成「朝鮮帝國的大學」,所以最後決定改由所在地都
市來命名,這也連帶改變了帝國大學的命名規則,影響到後來成立的
包括台北帝大(1928年)、大阪帝大(1933年)、名古屋帝大(1939
年)。
  戰前,日本的學制為小學校( 6年)→中學校( 5年)→高等學
校( 3年)/預科(2年)→大學校( 3年,而醫學部是 4年)。高等
學校與大學、專門學校一樣皆同屬高等教育的一環,需要完成中等教
育(至少中學校 4年)才能進入高等學校或預科就讀,但當時整個朝
鮮半島並沒有高等學校設置。為了彌補這個空缺,首先,京城帝大在
西元1924年仿照北海道帝大設立了預科,不同的是日本本土的預科是
3 年制,京城帝大則改為 2年制(1930年後改為 3年制,但因為戰爭
需求1943年又改回 2年制),而第一批預科學生則在1926年畢業後直
接成為學部(大學)的首屆入學生。此外,1928年台北帝大成立時是
直接設立學部(到1941年才增設預科),這是因為當時日本外地唯一
的高等學校「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後改制為台灣師範大學)」
已提供足夠的學生來源。(註:日本政府在「外地」只於1922年在台
北、 1940年在旅順成立過兩間高等學校而已。)
  西元1945年二戰結束,台北帝大與京城帝大被盟軍接收,於是脫
離了帝國大學系統,而日本本土的七所帝大一直到1947年帝國大學令
改為國立綜合大學之後,才在校名中去除「帝國」之名。戰後,兩校
雖然一直是台韓兩地的第一志願大學,然而校方面對戰前歷史的態度
卻截然不同。今日台灣大學已經把校史回溯到1928年,但是首爾大學
仍然不承認與京城帝國大學的承傳關係。我曾經詢問過在研討會上遇
到首爾大學學生,對方卻表示對京城帝大歷史完全一無所知。台、韓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讓我深感興趣,有朝一日必定要尋訪京城帝國
大學,而這個心願在台灣大學畢業的十年後,終於得償所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尋京城帝國大學
【昔日京城帝國大學校區位置地圖】
預科
  京城帝大「預科」位於清涼里站附近,可搭乘地鐵 1號線或京義
中央線前往,但很可惜預科的建築已在西元2015年拆除,目前現地改
建成停車場,只能勉強在daum街景圖中看到拆除前的磚紅色建築身影

【Daum街景圖:預科拆除前紅磚建築】
法文學部
  京城帝大「大學部」設立於西元1926年,起初只有「法文學部」
及「醫學部」,校區位於昔日的京城府東崇町(今為首爾鍾路區梨花
洞)。走出惠化站 2號出口,大學路東側過去是法文學部所在,1946
年首爾大學接收後改為文理部以及法學部。1975年,首爾大學遷往首
爾南部的冠岳區,原址則改建為馬羅尼埃公園,其名稱來自於校園中
種植的許多歐洲七葉樹(法語:marronnier),佇立在公園中央的首
爾大學遺址紀念碑說明了這裡桑田滄海的變遷。
【首爾大學遺址紀念碑】
  這棟陶質面磚的建築,就是西元1931年十月竣工的京城帝大「法
文學部」的本館,也是法文學部校區今日唯一留下的建築,二戰結束
後作為首爾大學本館直到1975年,這棟樓就轉交給韓國文化藝術委員
會當作藝術家的家使用。建築樓高 3層,正面入口設計與台大2 號館
等建築一樣設置有車道,而最上面窗戶則採用拱形設計。
【京城帝大法文學部本館(昔)正面】
【京城帝大法文學部本館(昔)車道】
  建築後方有一家咖啡廳經營,不過還沒到開始營業的時間。仔細
看牆上磚面與台大許多建築一樣為「溝面磚」(但非十三溝面磚,事
實上台大許多建築包含行政大樓也非十三溝面磚),溝面磚的優點為
可減少反光,讓外觀看起來較為樸實不顯眼,這在戰時格外重要,所
以日本政府也鼓勵建築外牆使用溝面磚,行成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
【京城帝大法文學部本館(昔)背面】
【京城帝大法文學部本館(昔)溝面磚】
醫學部
  首爾大學醫學院的歷史比京城帝大更加悠久,可追溯至西元1885
年李氏朝鮮時代,統理交涉通商事務衙門設廣惠院,當時韓半島最先
的近代醫院,隨後不久改名為濟眾院並交給美國長老教會傳教士來管
理。1899年改名成廣濟院。1907年,廣濟院、京城醫學校附屬病院、
大韓國際赤十字病院三個機構合併為大韓醫院,由最高行政機關議政
府直轄。日韓合併後,大韓醫院變成朝鮮總督府醫院並設立附屬醫學
校(之後改制為京城醫學專門學校)。在成立京城帝大時,雖然曾考
慮納入京城醫學專門學校並改制成大學,但最後只有將大韓醫院併入
,這與台北帝大成立醫學部時也把醫學專門學校一起併入不同。
【大韓醫院舊照片】
【大韓醫院設立聖旨(此時朝鮮帝國公文由純漢文改為漢韓混用)】
  京城帝大「醫學部」本館於西元1907年三月始工,1908年十月完
工,建築設計師為矢橋賢吉,他的作品包含了日本國會議事堂、福岡
縣廳等許多的公共建築,而京城帝大本館為他在朝鮮半島的唯一作品
。之後,其他附屬建築也陸續興建,建築外觀以紅磚及花崗岩構成,
裝飾手法相當細膩,設計上表現出古典主義特徵。本館正面建有拱門
可讓汽車進入,鐘塔上半部為圓頂形態(bulbous dome)設計,為目
前韓國現存最古老的西洋式鐘塔,是朝鮮末期數一數二的名建築。
【大韓醫院(昔京城帝大醫學部本館)正面】
  「醫學部」本館前方設有「松村池錫永」立像,名字乍看是日本
人,但其實他是道地的韓國人,本名池錫永,松村則是他的號。
【池錫永銅像】
  十九世紀末韓國天花肆虐,最少 30%的死亡率醫院對此無能為力
,就算僥倖存活也會在皮膚上留下嚴重創傷。池錫永的老師朴孝勇以
信使身分出使日本並帶回的「種痘龜鑑」,讓池錫永瞭解到英國醫生
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 發明的牛痘法,然而書本篇幅畢竟
有限。他聽說在釜山的日本海軍濟生醫院擁有這項技術,於是他不辭
長途步行到釜山,日本海軍被他的熱情感動把接種技術傳授給他,並
在家鄉忠洲率先為民眾施打牛痘疫苗。為了能更加掌握這項技術,池
錫永在西元1880隨信使渡海去日本學習,回國後先後在全州跟公州設
立牛痘局,致力牛痘接種的普及。
【池錫永牛痘接種器材】
  西元1899年京城醫學校(大韓醫院前身)成立,特聘池錫永擔任
校長。因為池錫永是歷史上第一個推行朝鮮實行牛痘疫苗接種,首爾
大學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在校區內設立銅像。
【池錫永校長任命書】
  「醫學博物館」位於醫學部本館二樓,共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
分展示大韓醫院前身濟眾院的歷史,第二是日本統治時期,第三是戰
後介紹,最後則是其他特展。
【展覽戰後儀器】
【展覽當時的眼鏡】
  參觀結束後剛好館方正在對一群中學生做導覽,導覽員很熱心邀
請我一同上去塔樓參觀。塔樓內的原鐘仍保留了傳統的機械式(外面
使用的鐘則為電子式)。
【進入鐘樓】
【機械式原鐘】
  醫學博物館還設有「實驗動物供養塔」,主要是供奉鼠科動物如
大鼠小鼠等醫學實驗用動物。醫學部本館後方的現代式建築為首爾大
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由天空俯瞰建築物呈現「十字」形狀,或許是在
呼應這裡曾經是赤十字病院的歷史。入口則清楚標示開放的時間。
【實驗動物供養塔】
  大學路另一邊則是首爾大學醫學院,這塊地本來是昌慶宮後苑的
一部分,校區內還可見含春苑出入口、含春門、石壇的遺跡。
【含春門】
【含春苑石壇遺跡】
理工學部
  搭乘地鐵 7號線到孔陵站再轉公車,來到了首爾市東北方的蘆原
區,這裡戰前是屬於京畿道揚州郡而非京城府,直到戰後因都會圈擴
張才被併入首爾市,京城帝大「理工學部」就在這裡。理工學部成立
於西元1941年,籌備之時正逢中日戰爭,日本急需要理工人才作為軍
需品供應及各項重大工業建設的發展。戰後轉為首爾大學理工學院。
1975年理工學院牽往冠岳區。1980年首爾科學技術大學遷入。此後校
區經過幾次擴張與翻修,目前只剩下三棟帝國大學時代的建築保存。
【茶山館】
  進入校門可看到茶山館,建築已重新翻修。茶山館即為當時「理
工學部」的本館,約 8層樓高的中央塔樓象徵權威,隔壁則是講學館

【講學館】
  講學館當時是作為教室使用,除了沒有塔樓,其他設計與茶山館
大致相同,建築由上方看皆呈現「口」的形狀。兩棟館外牆現在都已
翻新,然而設計還是保留原始形式。
【大陸館】
  大陸館雖然面積最小但最具有古味,當年為礦山學系系館,目前
是土木系使用,兩側附屬建築與主體之間有如同台大行政大樓一樣的
迴廊連接,而迴廊兩側的研究室在昔日是當作教室使用。
【大陸館迴廊】
作者: saniyan (檬皮)   2017-08-02 16:03:00
推分享~
作者: beata (NEWSパワー注入!)   2017-08-02 20:27:00
推 有趣!
作者: musicingkid (Ala)   2017-08-02 23:34:00
很用心很有深度的分享 超棒的!
作者: violatte (viola)   2017-08-03 20:25:00
推~很有趣的分享 想到芝加哥打字機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