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三國志弱小君主武將補充包:張津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3-19 21:16:54
這篇當作拋磚引玉Orz..看有沒哪位大大願意,幫跟張津關係匪淺的士燮,也來寫一篇
首先談張津早年生涯,《續漢書》寫的比較精簡:
"(袁)紹使客張津說(何)進曰:「黃門、常侍秉權日久,又永樂太后與諸常侍專通財利,
將軍宜整頓天下,為海內除患。」進以為然,遂與紹結謀"
相較之下,《後漢書.竇何列傳》:
"袁紹亦素有謀,因(何)進親客張津勸之曰:「黃門常侍權重日久,又與長樂太后
專通姦利,將軍宜更清選賢良,整齊天下,為國家除患。」進然其言"
補充了兩點上去
1.多了稱呼張津為何進的親客,南陽同鄉嘛,不意外
2.提出了清選賢良,這具體的建議,符合親近何進該有的表現XD
所以張津表面上的老大是袁紹,但也許並沒那麼想跟他混
留在中原戰亂頻仍,朝不保夕,不如遠走高飛,加上交阯在當時簡直可謂避難聖地
(啊?吸瘴氣?逃命哪管的了那麼多-_-)..稍微舉幾個例子:
■江夏劉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難"
■陳郡袁忠、沛國桓邵,被曹操追殺而避難交州,最後曹操令士燮"族之"
■"以儒素稱"的陳郡袁徽、"逮事鄭玄"的汝南程秉、"少明經"的沛郡薛綜、
"善鄭氏學"的南陽許慈,皆"遭天下亂,避難交州"
■被小霸王孫策趕跑的王朗、許靖、袁沛、鄧子孝,"行經萬里,不見漢地"、
"泛舟浮海,欲走交州"
難怪建安1~2年被殺的交州刺史朱符,留下空缺時,張津立馬就跑去了
接著討論張津的戰略思想,《水經注》引《交廣春秋》:"建安十六年,
吳遣臨淮步騭為交州刺史,將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蒼梧太守長沙吳巨,
擁衆五千,騭有疑于巨,先使諭巨,巨迎之于零陵,遂得進州。巨既納騭而後有悔,
騭以兵少,恐不存立"
同事件亦可參見《水經注》:"灕水又南與為水合,水出西北邵陵縣界,
而東南流至零陵縣,西南逕越城西。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賴恭,
自廣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步騭,即是地也"
交阯的人口,茲參考140年的《後漢書郡國志》統計
南海- 25萬 蒼梧-46萬 鬱林-未寫(但比照同蒼梧的11城,估計也約4x萬)
合浦- 8萬 九真-20萬 日南-10萬 交阯-未寫(12城,以蒼梧的11城去估計約5x萬)
重點來了!粗略估算蒼梧佔交、廣2州約1/5人口,而太守兵力至少5000
以此推張津能動用的兵力,大概25000左右,反觀劉表10萬之眾卻四面受敵
各要防守曹操、孫權、劉璋、張津,這樣看來,能用來對付張津的,應該也就2、3萬左右
交、廣2州共約200萬出頭,雖然離長沙等荊州南部4郡加總約280萬,有一點差距
但考慮對手的仇恨值,而把部份挪去加強,被孫家視為死敵的黃祖之後
以人口所能最大極限的動員比例觀之,似也相去不遠
查了後漢書,交阯較大規模的叛亂,統計人口的140年之前,137年的區憐之亂就不提了
再來157年朱達之亂,"斬首二千級",似乎鬧的不大...
結果178年烏滸蠻反叛那次,隔了3年,才被剿滅黃巾的功臣朱雋擊破
不過荊州也沒多平靜,江夏蠻先在169年叛了一次,之後181年更"攻沒四縣,寇患累年"
才被陸遜的從祖陸康給討平
荊州南部則有187年自稱將軍的長沙區星、零陵桂陽的觀鵠、周朝、郭石作怪
蠻亂有151年的武陵蠻詹山,而157年的長沙蠻、160年零陵蠻這波,更拖了8年才全數平定
一直到186年武陵蠻又再叛
荊北嘛...黃巾其中一支主力,就起於南陽,你說咧XD
扯了一堆,小結就是,荊、交2州其實在內亂上半斤八兩,很難比較誰明顯的慘
故民變、外患導致的人口變化,這裡暫且忽略@@
儘管拜北方戰亂所賜而南奔大量人口到荊、益2州,然而此2州卻都未能倖免於黃巾肆虐
再考慮益州難民要的話,也可以順水而下,逃至交阯:
"僕水又南逕永昌郡邪龍縣....僕水東至交州交趾郡麊泠縣,南流入于海"
其中麊泠縣在現今越南永富省境內,《魏略》亦提及交阯七郡"有水道通益州、永昌"
連同前面所提,遷徙來交阯的中土百姓,應可又拉近與荊州的差距
總之不會太荒涼就是了,薛綜甚至以"土廣人衆"形容交阯
(以上乃假設離三國時代不遠的南北朝《水經注》,河道未逢劇烈改變)
因此《三國志.薛綜傳》:"次得南陽張津,與荊州牧劉表為隙,兵弱敵彊,歲歲興軍,
諸將厭患,去留自在。津小檢攝,威武不足,為所陵侮,遂至殺沒"
張津能年年發動戰爭,也就不至於超乎常理,甚至可視為東吳有點輕忽交趾的狀況
連派人佔領都只去了400人!也難怪刻板印象的稱張津為弱、而劉表為強了
曹操推行質任制 & 〈士亡法〉,把家屬、流民綁在土地上,然而這顯然嚴重打擊了
漢末以來各地習於兼併土地的豪強,這僵局直到曹丕時代才有所改善
(質任制參見《三國會要》:"魏制諸將出征鎮守方面皆留質任於內"
〈士亡法〉參見《三國志.盧毓傳》:"時天下草創,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
此外對宗教有著異常狂熱的張津,原本就與士族所愛的傳統儒家格格不入
《江表傳》:"(孫)策曰:『昔南陽張津為交州刺史,舍前聖典訓,廢漢家法律,
甞著絳帕頭,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云以助化』"
在《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三》的敘述則為:"(張)津好鬼神事,常著絳帕頭巾,
皷琴燒香,讀道書,雲可以助化。為其將區景所殺"
張津的年代,交趾被儒家化的情況,相較於漢朝初年,雖已往前邁進不少
但〈薛綜傳〉告訴我們,仍然大有向上提升的空間,否則沒這麼容易硬搞起這套
後果就是部將分崩離析的出走
那問題來了,該如何補償士族呢?
從未尋著大書特書以整頓豪強兼併風氣的情況看來,個人大膽推測
張津正好與曹操相反,是為討好士族,以避免他連年出兵時,被扯後腿
類似孫權之於有偏安心態的江東士族
我們知道《江表傳》作者虞溥另著有《春秋經傳注》,自然視道書為邪門歪教
崇尚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之下,不重法治正好也呼應了...
1.張津極端對立於,重視質任制 & 〈士亡法〉的人妻曹
2.張津當老大的期間,重疊於部份薛綜在交阯的期間,恰好能解釋231年薛綜所謂的
"漢時法寬,多自放恣,故數反違法"現象(漢朝220年亡於曹丕)
當然啦!主張不同,絕對不代表沒有任何一點,因利益而結合的機會
下面會提到一但面臨共通敵人時,歧見什麼的根本沒啥大不了
基本上光攻打"開立學官,博求儒士"的劉表,就已犯了士族的大忌了
掙脫儒家味濃的京城,而遠赴交趾的張津,有脫韁野馬般地露出宗教控的本性
許靖對曹操說張津"昔在京師,志匡王室,今雖臨荒域,不得參與本朝,亦國家之藩鎮,
足下之外援也"時,彷彿也意味著兩個層面:
1.迎合曹操對漢室的態度(稱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西迎大駕")
2.張津反儒家的表現,老曹就算沒到欣賞的程度,至少也應該不至於厭惡
然而相比於同樣用宗教-五斗米教攏絡人心的張魯,個人臆測張津之所以更積極發動戰爭
跟《志林》裡的:"是時曹、袁相攻,未有勝負。案夏侯元讓與石威則書:『袁紹破後也。
書授孫賁以長沙,業張津以零、桂。』"八成脫離不了關係
為避免實力不容小覷的劉表介入官渡之戰,曹操希望張津以實際行動來表態支持誰
張津後來也如同《南方草木狀》所載:"益智子....出交趾、合浦。建安八(203)年,
交州刺史張津,嘗以益智子粽餉魏武帝",以特產加以示好
換句話說,即使張津維持中立,也不無可能遭秋後算帳
這點跟日後已雄霸北方的曹操,沒積極拉攏張魯牽制馬超、韓遂,是有些許差異的
再者,可更進一步加入貿易思維,早在166年就有《後漢書》敘述了海上絲路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
《魏略》也友情贊助了"大秦道旣從海北陸通,又循海而南,與交阯七郡外夷比"
"其(大秦)國利得中國絲素,解以為胡綾....多金縷繡、雜色綾"的史料
於是回應前面所提,張津底下一堆北方下來的人,難道無法集思廣益
找出往中原貿易的捷徑?
《史記》裡頗能代表作者司馬遷經濟思想的〈貨殖列傳〉,在開場就先引了
當時的年代 -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的西漢初期,以黃老思想為主的治國理念:
"《老子》:『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
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於是回應前面所提,張津以道家輔佐從商、以宗(道?)教凝聚人心
底下又一堆北方下來的人,難道無法集思廣益,找出往中原貿易的捷徑?
《水經注》載明交趾有水道通益州,問題交趾這端是為逆向XD
而江東有自己長長的海岸線,更不乏優良港口
看出甚麼了嗎?對!往北幹掉劉表,打通荊州,彷彿成了最佳解...
此外下列一干在交州的儒士,沒有因為張津的作為,而拚死拚活逃離交趾:
■"稍使學書"、"導之經義"的薛綜
■"博通五經"的程秉
■著有《釋名》和《孟子注》的劉熙
■"治易、尚書、三禮、毛詩、論語"的許慈
■"以儒素稱"、"司徒辟,不至"的袁徽
竊以為答案很可能出在"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的士爕身上
物以類聚是也!
反觀許靖、袁沛、鄧子孝、徐元賢這些傢伙,雖受到士爕厚加敬待
然而當他們受袁徽推薦給荀彧,欲北上荊州時,卻也沒被強留下來的跡象
甚至士燮還幫忙"分託於益州兄弟",企圖突破峻防,進入益州
所以猜想他們在儒學方面的造詣,尚且達不到薛綜程秉等人的級數,因此隨他們而去
最後談一下頗有爭議的,張津當交州刺史的時間點,提出筆者一點腦補
"(漢中平四(187)年)時刺史朱符為夷賊所殺,州郡擾亂。(士)王乃表一領合浦太守,
鮪領九真太守,武領南海太守。王噐禮寬厚,謙虛下士。國人愛之,皆呼曰王。
漢之名士避難往依者以百數"
既然在聊交州,那麼參考越南方面的史書,也不為過吧XD..《大越史記》:
"刺史李進上言於漢帝曰:「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建安五(200)年登仕朝廷,
皆中州之士,未嘗獎勸遠人。」"
《交廣二州春秋》:"建安六(201)年,張津猶為交州牧"
《藝文類聚》引《交廣記》:"建安二(197)年,南陽張津為刺史"
由《通典》可知,刺史在東漢可免於親赴京城,由屬下替代:
"後漢光武建武十八年,復為刺史....初歲盡詣京都奏事,中興但因計吏,不復自詣京師"
《三國志.薛綜傳》:
"故刺史會稽朱符....百姓怨叛,山賊並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離喪亡"
《讀史方輿紀要》:
"元鼎六年,置蒼梧郡。元封五(114)年,兼置交州刺史治廣信,領郡七。後漢因之"
《三國志.許靖傳》:
"欲北上荊州。會蒼梧諸縣夷、越蠭起,州府傾覆,道路阻絕,(徐)元賢被害"
合理解釋朱符被蒼梧路上殺出的夷賊,弄的怎麼消失的不知道,的其中一種可能
綜合以上,考慮交趾偏遠,以致漢朝中央無法確實掌握朱符的行蹤,只知他失聯
卻也不無可能他日又回歸,於是沒把朱符撤換掉,間接造就李進勾結士燮
刻意隱瞞朱符死訊,藉此謀求自家士姓一族的獨大,而李進也樂得"自稱"刺史
換句話說,187~197這段期間,交州刺史也許真的是李進在幹的
漢獻帝尚且自身難保,根本也拿不出多少心力,介入調查吧
這樣的陰謀論有多少可能性?
ok,終於要談到主題 - 補充幾個張津的武將啦
大家看史料也毋需我囉嗦了吧@@..一共有區景、夷廖、錢博、衡毅、李琴、卜龍
《水經注》引《交廣春秋》:"(吳)巨有都督區景,勇畧與巨同,士爲用,(步)騭惡之,
陰使人請巨,巨往告景,勿詣騭。騭請不已,景又往,乃於廳事前中庭俱斬,以首徇衆,
即此也"
從區景跟吳巨要好,且好死不死張津死後不久,吳巨、賴恭能在孫權染指前
早先一步被劉表派去進佔交州來推,筆者甚至懷疑他是劉表派來的臥底
這位區先生搞不好跟孫堅擊敗的區星,同為長沙人,後來亦由他來終結掉張津一條小命
此外《三國志.薛綜傳》:"(劉)表又遣長沙吳巨為蒼梧太守。巨武夫輕悍,
不為(賴)恭服所取,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隲。是時(張)津故將夷廖、錢博之徒尚多,
隲以次鉏治,綱紀適定,會仍召出"
《水經注》引《交廣春秋》:"步騭殺吳巨、區景,使嚴舟船,合兵二萬,下取南海。
蒼梧人衡毅、錢博,宿巨部伍,興軍逆騭于蒼梧高要峽口,兩軍相逢于是,遂交戰,
毅與衆投水死者千有餘人"
不難推得衡毅、錢博原本跟著的應為張津,直到吳巨來交州了,才又奉吳巨為老大
所以《讀史方輿紀要》:"靈羊峽。靈,一作羚。三國初,吳交州刺史步騭取南海,
劉表大將衡毅、錢博等逆戰於峽口,兵敗,毅死之,即此處也"
且"漢建安十六年,衡毅、錢博拒步騭於高要峽,毅死,博與其屬亡於高涼,
蓋即此(高粱)山雲"
又《太平御覽》引《南越志》:"高涼,本合浦縣也。吳建安十六年,衡毅、
錢博拒步騭于高安峽,毅投水死,博與其屬亡于高涼。呂岱為刺史,博既請降,
制以博為高涼都尉,於是置郡焉"
可知原書應為"張津 or 吳巨故將"之誤植,因為劉表在建安16年之前已經領便當了
再翻出《大越史記》:
"時我越人李琴〈琴交州人〉宿衛在台,遂邀鄉人卜龍等五六人,當正元萬國朝會之日,
俯伏殿庭曰:「皇恩不均。」有司問其故。琴曰:「南越遷遠,不為皇天所覆,
后土所載。故甘雨不降,涼風不飛。」辭意懇苦。詔慰勞之....
則我越人才得與漢人同選者,李琴、李進有以開之也",可知....
1.李琴、卜龍,約為和李進同時期的人物
2.有可能在張津主宰交州時,以無官職的身份,由張津帶著一起混
至於能力值,遊戲嘛,開心就好,麻煩各位版友再參考史料而自行給定囉(爆)
作者: givar (....)   2018-03-19 22:15:00
推補充
作者: BIGT (BIGT)   2018-03-19 22:30:00
推補充
作者: iamcrazyforu (愛吃糖的貓)   2018-03-19 22:56:00
交州當時竟有那麼多人!滿出乎意料的
作者: Batou (小當家)   2018-03-19 23:04:00
作者: j3307002 (klvrondol)   2018-03-19 23:23:00
純粹光榮懶得作啊
作者: z1233218 (像小曹一樣回不來了)   2018-03-19 23:25:00
推推
作者: wdcr (無敵超人)   2018-03-20 03:07:00
推推 真該增加些城市阿
作者: bbbjjj (wind)   2018-03-20 06:32:00
作者: r98192 (雅特)   2018-03-20 08:51:00
本來就該加城市 看信長都百起跳 不過問題還是在武將太少
作者: keithmaster (Aska)   2018-03-20 09:22:00
武將 城市都還有 只是史料太少不好設定想想如果都沒人得話 要怎麼治理一個地方?
作者: jabari (Still不敢開槍的娘娘腔)   2018-03-20 14:51:00
什麼交州...我看倒像個流星街 囧
作者: 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小天使)   2018-03-20 21:06:00
交州民變 要派正規軍馳援交州嗎
作者: shesheder (澀澀der)   2018-03-20 21:08:00
酷!找到越南史書來用,真有趣!
作者: huang19898 (huang19898)   2018-03-21 00:21:00
張津和士燮都在的其間,他們權責怎麼區分?
作者: wdcr (無敵超人)   2018-03-21 13:10:00
一直都不是武將少阿 不就koei沒做而已如果武將夠多 哪來一堆弱小君主補充包這種文?
作者: super1315566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2018-03-22 14:51:00
推城市和武將真的輸信長系列很多
作者: zardy (過客)   2018-03-24 15:23:00
武將主要從三國演義裡來,補充一堆史書的人也得不到共鳴吧
作者: colhome (終焉の銀河から)   2018-03-24 21:26:00
但是陳到羅憲都可以說是靠在三國志系列登場才知名的
作者: kairiyu (E N O U G H is enough)   2018-03-26 16:52:00
三九有交州喔~
作者: wdcr (無敵超人)   2018-03-27 01:27:00
提到陳到 我覺得13有一點很可惜 就是電腦不會有絆這種小圈圈也不會有預設主副將之類的東西就只能從歷史之類的去看誰誰誰是誰的副將 智囊這樣例如荊州軍團的關羽 我們大概會知道他手下有周倉 關平 馬良 之類的人物可是張飛呢 黃忠等等之類 他們身邊總有些副將 智囊吧?整個不知道 就有點可惜了這系統
作者: jabari (Still不敢開槍的娘娘腔)   2018-04-01 11:57:00
張飛:俺探囊取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