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3] 214年孫權心得+遊戲與史實雜感

作者: Leika (裁作短歌行)   2017-07-17 12:20:47
玩孫權非常累,因為歷代曹劉的人才與資源都比孫要好很多,所以在不玩艾克氏兵器特攻
的前提下,要調最慢速努力手控,不要出去玩耍、師事或協助任務(都會耽誤全局調度),
在孫+劉>曹之前,一意坐鎮政廳專心調度部隊、物資,才能突破困境!
由於本作和信長創造的軍略系統一樣,拚的是總動員,無法將兵力和戰將都擠在前線,所
以要先配置好,每座城都要有軍事與內政人才;攏絡類的外交人才就集中於政廳。
水軍先自建業取廣陵、陸軍再從廬江襲壽春...曹軍勢大(孫家兩倍以上),利用水練優勢
,決戰於江乘~江都(建業東河道)、建業~歷陽(建業西河道)間,再登陸為佳;孫權
和三重臣鎮守廬江,會火計的呂範、朱桓、朱然等守建業。利用圍點打援,將落差盡量扳
平;當黃河以南、許昌以東的兗豫青徐四州部隊少於東吳時,就可以轉守為攻了!
關於三重臣:
初期可照預設為軍師魯肅(和氣生財利外交)、內政張昭(合理徹底利開發)、
軍事黃蓋(統率雖僅89會少一提案,但豪膽猛進利行軍)
待開戰後,我會改成軍師陸遜(神算鬼謀利動員)、內政闞澤(遠征輔佐利復員)、
軍事黃蓋(豪膽猛進利行軍;統率不久即會因功爵而升到90的。)
同盟劉備很重要,但劉備會南下親征越雋、永昌,等於是跑給使臣追,所以交涉期會長達
六個月;若如史實襲取荊州,兩家都會滅!趁襄陽vs江陵、漢中vs梓潼,舉揚州六郡
之力來頂曹軍;南海、合浦支援荊州關羽;交趾、建寧支援益州黃忠等。
建寧必取,部落漏臥有藤甲兵;孟獲、祝融的絆很強,也要登庸到。
曹操通常會拿下江夏(劉備勢弱,只能勉強保有江陵),可遣呂蒙趁隙自豫章奪回江夏,
就勿再西進,讓曹劉在荊蜀分兵對峙,營造魏襄陽、吳江夏、蜀江陵的荊北史實小三國,
非常具有牽制作用,有利於揚州主力一口氣北進徐、青、豫州,如此孫劉聯軍方才超越
曹軍,自此再開始委任提督、順順結束遊戲:再取兗、青、北伐冀、幽(再次以水練特長
,善用黃河南側的港口決戰),荊、雍、涼、并、司隸則留給劉備去收拾。
待滅曹操後,至此孫權已擁天子與幽、冀、青、徐、兗、豫、揚、交八州和荊、蜀兩州的
一部分(江夏、建寧),孫劉比是31:28,佔有小幅優勢。(PS.與正史的吳蜀再結盟
、約定劃分天下的微幅差異是:要搶兗州(擁天子)、禮讓司隸(過於深入)。)
至此即可養精蓄銳、靜待同盟結束後決勝了!(不要破棄同盟,因無信義而停權外交的代
價太大,如無法討回戰俘等)建議從并州開戰,利用冀、兗的高密度軍勢vs劉備的補給線
過長,來圍點打援,如此令態勢彼消我長最快!然後那個結局的小男孩有點詭譎陰森@@
(PS.建寧的漏臥藤甲兵+濟北的濟南青州兵+濮陽的鄄城虎豹騎
vs長安的漆縣弓騎兵+安定的平襄西涼兵+成都的雒縣東州兵)
=======================================
為何不效法史實,暗結曹操、襲取荊州,二分天下、再謀天下?
歷史上的孫權有戰略上的充分考量,而214劇本的兩項限制無法達成:
孫權借讓荊州,一開始是對的,因為赤壁後和遊戲一樣,東吳無法獨力應付曹軍,
(周瑜以生命為代價印證了這點;二分天下之計過於勉強,孔明才是對的),所以孫權
聽從魯肅的提議,讓江陵、江夏予劉備,牽制荊北的曹軍,才能傾揚州全力擋下江北的
曹軍、並穩定後方;
但是孫權一面抵擋曹軍、一面降伏揚州山越、拿下交州的同時,劉備居然迅速征服益州
劉璋,而且還打敗曹操、拿下漢中!
(※限制一:214劇本的劉備,無力獨力拿下漢中、威脅關中......足見史實劉備之強、
夏侯淵當時敗死令天下人之震撼了)
  
由於戰略上劉備已經可從漢中牽制到曹軍,而江陵的上游戰略位置,又威脅到整個江東
(周瑜很介意這點所以才拼命,孫權至此也不得不介意了。)
所以與其先被曹軍拿下,不如自己先拿......而孫權也很清楚,只剩益州的劉備必得和
他保持同盟,彼此才能生存(這點劉備失控了,但諸葛亮很理智),所以就毅然決然派
呂蒙白衣渡江了~
  
但是!!若你先與曹操停戰、襲取荊州,想再與劉備同盟......那麼一來,電腦的曹操
將在不受孫權於荊揚的牽制、並入川支援劉備的短短兩年停戰期內滅劉!
(※限制二:214劇本的曹操取西川,動作絕對比孫權取荊州快,且失去信義、停權外交
這點,讓東吳的外交無法如史實般「靈活」)
此後曹孫比=8:2,若不用艾克氏特攻,就絕無搞頭了......
所以本作中孫權一定要先放棄荊州、結盟劉備、全力北伐;但相對來說,這也是為何214
劇本不大可能以劉備結吳抗曹的模式來成功的原因,因為孫權會走史實路線先同盟曹操,
(除非你不玩史實設定),曹孫一起打你,你又不可能結盟孫權、叫他兩邊都閒著,然後
獨力抗曹......或許唯一的解就是設法同盟曹操,在同盟到期的三年內消滅孫權(東吳歷
來被K社設計得較蜀漢弱勢,不難做到),然後再和曹操決戰......不過這樣的南北對峙
局勢也是曹劉比=6:4,而且玩皇叔的居然想同盟曹賊,實在是......這我無法@@
玩了這代,所謂的關羽威震華夏,終於懂了那意思:因為每一場威脅襄陽、壽春、漢中的
戰爭,整個華北平原都會為此而動員!
    
另比較前作的信長創造...兩作的兵役人口都蠻寫實的,才知所謂百萬大名如信玄、謙信
,所治人口不過三國的一個郡,川中島之戰也不過就是兩郡太守間的地域衝突XD
=======================================
本作優點:‧承襲近作信長創造的系統,部隊不能擠在一城養,賴各據點養兵。
     ‧孫吳各城人口與兵役總計,和史書相當,這點我相當感佩K社的用心。
     ‧賴信長創造的政略、軍略並進即時系統,比十一代回合制進步,也終於超越
九代的半即時制;寫實大地圖也是暨九代後最好的。
‧內政上雖沒有十一代的種田派設施物趣味,但保有設施與技術的數據概念,
也算有些內政經營特色。
‧人物能力值普遍越趨中肯,如讓漢末大局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略下進行的
荀彧,終於排政治第一了;惟周瑜統率竟略遜關羽是怎樣?周瑜應是三國數
一數二的才對呀!前幾代那樣設定比較好。
‧某段時間,城內會出現一代的南、北方旋律,令人緬懷~
‧曹魏資源倍於吳蜀相加的巨大落差,終於做出來了,吳蜀很難抗衡,而不像
某幾代曹魏居然會失地;三國資源在史實上,落差比例高達魏7:吳2:蜀1
(214劇本魏3:吳1:蜀1),凸顯吳蜀當年同盟成功,與孫權、劉備的厲害。
PS.214年曹操只要全委任提督,就會輕鬆於生前的6年內統一天下。
未改缺點:‧運糧不如信長革新,在政廳將物資重新分配即可,不到一天就能搞定。
     ‧廣陵這麼核心的要衝為何歷代214~215間常為空白地,為了給新君主?
     ‧孫吳人物於正史較蜀漢為多,但遊戲受演義影響,少於蜀漢,在三國中居然
最弱(孫吳歷代重大損失);治軍的重要宗親如孫賁、孫輔(孫權堂兄)、
孫奐(孫瑜和孫皎的弟弟),文武官員如孫邵(首輔)、芮玄(潘濬前任)
、淳于丹(即鮮于丹)、滕胤(重臣)、谷利(智勇雙全)、吳範、劉惇(
「東吳八絕」有出仕者)都沒編入,反倒給了如費棧等一堆山越首領@@...
      還有居然連孫桓都是在野、差點給曹操登庸去了是怎樣!?
最後介紹五個部落之王(Bonus x3的):
鉅鹿的常山:農業+1000  長安的五丈原:指揮+6
豫章的柴桑:人口+60000 江陵的夷陵:士氣+10
合浦的蒼梧:商業+1000
作者: bcae (工詩學劍的男孩)   2017-07-17 13:52:00
作者: sunnydragon7 (香腸)   2017-07-17 17:51:00
主要是曹操沒把握能擋住關羽,連龐德加于禁都慘敗
作者: Lacus0827 (邪神拉拉)   2017-07-17 19:59:00
于禁算愛將了 沒想到會投降這樣
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17-07-17 20:15:00
推優缺點分析!
作者: caesar76513 (弱水三千)   2017-07-18 09:36:00
作者: loach98 (銀貨兩訖)   2017-07-19 23:03:00
作者: Cless1031 (翱翔天際的天空騎士~~)   2017-08-03 23:11:00
13PK建寧還有"同並"有"象兵",可好好利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