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高雄還是台灣第二大都市嗎?

作者: cgi0911 (勝者的迷思)   2014-11-05 06:39:14
高雄的人口淨衰退是不爭的事實。而台灣人在衡量一個城市/都會區的進步時,好像都把
人口紅利視為唯一的衡量標準。但,在台灣面臨產業結構劇變、人口紅利不再的今天,其
實我們該思考的一件事是,人口紅利是否為衡量城市進步的唯一價值?維持人口增長,是
不是一個城市地方政府該致力的首要目標?
舊工業城市,因為產業失靈而造成人口衰退的事例,高雄絕對不是世界唯一;在美國,這
樣的城市少說有幾十個。而且人口「腰斬」的城市也不只一個。像匹茲堡,其人口比起
1950年代的最高峰期,少掉了五成四,好一點的像芝加哥少掉了兩成五,費城少掉了兩成
六。紐約也曾經在1980年代,人口少掉了一成左右。即使扣掉美國戰後郊區化的因素,
一些廣域都會區,像匹茲堡,人口仍然是淨流出的。
美國稱這個現象叫「生鏽帶」。在1950剛剛打完二戰期間,美國從東北五大湖岸,一直到
西南的密西西比河沿岸,這一整個東北-西南向的「工業帶」區域,過去有幾十個因製造
業興起的十萬人大城,但是工業的時代角色是會衰退的;西岸加州等地,挾新產業之勢快
速崛起,被取而代之而進入衰退期的就是這些舊製造業都市,人口腰斬的窘境屢見不鮮。
通常人口減少對一個城市並非吉兆。但我們該反思的是,一個後工業城市,人口還救不救
得回來?從美國、歐洲甚至日本的實例來看,「拯救人口大作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唯
一去工業化以後還可以拯救人口的,大概只有紐約-但我們知道紐約是特例,其核心性無
人能取代。
如果人口減少終究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那該怎麼辦?我們看到美國「生鏽帶」諸多人口
腰斬的舊工業城市裡面,有些城市走出了自己的命運,以浴火重生的姿態,維持全國性的
影響力,像匹茲堡;亦有受傷慘重的城市,一直致力於市區的復興,目前也小有成就的,
像克利夫蘭。但有些城市就真的整個一敗塗地,像聖路易、底特律等。
同樣是人口腰斬的舊工業城市,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命運有天壤之別。就拿轉型最成功的
匹茲堡來說,它過去以美國的「鋼鐵之都」自豪,鋼鐵大王卡內基在此發跡,世界最大的
鋼廠曾經落腳此地,就連美式足球隊也叫做「鋼人」。但,失去了鋼鐵、與相關從業人口
以後的匹茲堡,是怎麼活過來的呢?探討其背後的原因,我想,有兩個關鍵:
1.知識經濟:匹茲堡的低端製造業是沒了,但幸好學術機構有留下,也就是卡內基美隆大
學與匹茲堡大學。這些大學某種程度上為匹茲堡保留了一些人才,也成為城市轉型的智庫
。現在匹茲堡的金融業、醫療產業、生技產業、軟體業與高等教育,在美國還有一席之地
,這些學校功不可沒。
2.城市宜居化:工業時代大量移民湧入的結果,不可避免地造成三大問題-市區治安惡化
、工業與家居污染難以忍受,以及房地產稀缺拉大的貧富差距。而在工業退場,繁華不再
以後,匹茲堡進行了反省,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解決污染問題,並且重造市中心以解決治
安,並充實中產人口。現在的匹茲堡,經常被票選為全美十大宜居城市,甚至可以跟西岸
的西雅圖齊名,這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工業泡沫破滅以後反省而來的。而有些不進行反省
的城市,就直接掉入了均貧、市中心空洞化的無底洞,像聖路易與底特律。
以匹茲堡為借鑑,我們回頭想想高雄的命運。「人口至上主義」能夠拯救城市的命運嗎?
我覺得未必,有時候太在意人口而拒絕改變,反而會讓城市掉進更深的衰退無底洞。我常
常在台灣聽到一種論點就是「高雄不可以趕走工業」。但仔細想想,與其說是「高雄趕走
工業」,「工業自動從高雄出走」才比較貼近事實。而這個事實,就算你今天市長百分之
百配合,做到跟企業家們下跪求情,也是逆轉不來的;因為這世界上永遠有其它地方、其
它國家,能做到比你更低物料成本、更便宜的勞力,更不在意勞工權益與環境污染。你高
雄有辦法賣屁股到那種程度嗎?
所以與其抗拒人口衰退,我覺得,一個城市該做的是正面面對人口衰退的事實。像底特律
、聖路易,在工業衰退將發生而未發生的時候,一仍舊慣地維持原來的人口與產業政策(
受工會挾制的地方政壇是一大原因)而拒絕轉型,結果現在呢?製造業的榮景能夠一百年
不變地持續下去嗎?而拒絕轉型的結果,就是整個城市瀕臨貧窮、崩潰的邊緣!
※ 引述《HuaBa (誠徵W.O.T戰友)》之銘言:
: → rony98 : 也快被台中超車了... 11/04 23:43
: 高中地理,聚落等級與規模關係的型態分布是用人口
: 當基準。於是整理今年上半年,幾個都市的資料如下:
: 都市 戶籍人口數 總增加 自然增加 社會增加
: 新北 3,956,728 (1) 0.45 (4) 1.66 (2) -1.2 (6)
: 北市 2,693,672 (4) 2.66 (1) 1.7 (1) 0.98 (3)
: 桃園 2,049,009 (5) 2.44 (3) 1.05 (4) 1.39 (1)
: 台中 2,708,338 (3) 2.47 (2) 1.46 (3) 1.01 (2)
: 台南 1,883,042 (6) -0.09 (5) -0.1 (6) 0.01 (4)
: 高雄 2,777,296 (2) -0.93 (6) 0.07 (5) -1 (5)
: 1.人口增加率用的是千分比
: 2.自然增加=出生-死亡。 負數有兩種可能,生太少;死太多
: 3.社會增加=移入-移出。 複數代表移出比較多。
: 這邊我想說的是,五都六都,只是政治分贓的概念。
: 實際上不如把雙北看在一起。事實上已經形成都會帶。
: 而且,桃園似乎有可能加入大台北都會帶。相比北部
: ,高雄台南比較類似課本上說的「等級大小法則」。而
: 且兩大都市彼此難以連結。簡單說,北北桃是一夥的,
: 中、南、高都是個體戶。個體戶要拼贏團隊本來就很難
: 從表,我們可以看到現狀是:
: 高雄生太少,或者死太多;且人口外移。主要對手台
: 中、桃園就是出生多,人口主要移入的區域。
: 想救高雄?趕快按alt+f4,關掉PTT,好好去生兒育女
: 都市 0~14歲 15~64歲 65歲+
: 新北 13.63% (4) 76.58% (1) 9.79% (4)
: 台北 14.19% (3) 72.04% (6) 13.77% (1)
: 桃園 16.08% (1) 74.81% (4) 9.1 % (6)
: 台中 15.51% (2) 74.9 % (3) 9.59% (5)
: 台南 13.28% (5) 74.32% (5) 12.4 % (2)
: 高雄 13.22% (6) 75.13% (2) 11.65% (3)
: 全國 14.14% 74.11% 11.75%
: 高雄的幼年人口比例最少。2014-14=2000,這資料
: 剛好是 2000年至今的統計。桃園、台中的幼年、壯年
: 人口都多,說明了這城市還會不停擴張;相反地,高雄
: 、台南幼年人口少,老人比例又高,城市會逐漸萎縮。
: 台北市是比較特別的,老人比例最高,但是市民願意
: 生育下一代,始終保持活力。
: 壯年人口(可工作人力)高雄是六城裡頭第二,不管
: 你說人口外移還是怎樣,事實上高雄並不乏人力。
: 如果繼續穩定發展下去,現在大概就是高雄的巔峰期
: 了,人口結構上,接下來只會每下愈況。
: 其實我比較想知道的是,一個不乏人力的幸福城市,
: 為什麼大家都不生小孩呢?不知道誰的政見會有解答。lol
: 數據出處:內 政 統 計 通 報 103年第30週
作者: ineffaceable (先按解除鎖定再按熱水)   2014-11-05 09:11:00
推cgi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